再贴现利率调整对私人票据的影响_再贴现论文

再贴现利率调整对私人票据的影响_再贴现论文

再贴现利率调整对民间票据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票据论文,利率论文,民间论文,再贴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01年9月1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调整了再贴现利率,由原来的2.16%提高到现行的2.97%,提高了近一个百分点。最近,我们就再贴现,利率提高后的实施效果对山东临沂市票据市场进行了调查。调查中发现,再贴现利率的提高对金融机构与民间票据这两个票据市场的影响迥异,金融机构的敏感性较强,其票据贴现利率随之上浮,而民间票据市场敏感性较差,基本上没有反应。具体是,再贴现利率调整前,金融机构的贴现利率一般在2.9-3.6‰,民间票据的贴现利率一般在2.4-2.9‰;再贴现利率调整后,金融机构的贴现利率提高到3.3-3.9‰,民间票据的贴现利率维持不变。主要原因是:

地方经济的产业性特点决定了两个票据市场主体的反应不一。临沂市是以批发、零售为主的商品集散地,拥有规模居全国第三、山东省第一的批发市场,其市场交易主体大多是中小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流通业较发达,对银行承兑汇票的需求量较大,且大多为面额较小的票据,一般是面额在50万元左右。由于本地的产业特点和国家肓关银行承兑汇票使用主体的诸多规定,本地的经营者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渠道获得票据:一是通过银行获得票据,这种大多是经营较规范、资料较齐全,且有一定规模的中小民营企业;二是通过正常商品交易获得票据;三是通过民间票据市场,即“黑市”的票据买卖获得票据,这种大多是银行满足不了其票据需要的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相对来说,由于票据黑市具有点多面广,手续简便,交易灵活等特性,大多数个体私营经济主体都喜欢这种方式。正是由于个体私营经济主体获取票据及融资的渠道较多,又是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载体,票据周转速度快,6个月内大多在3次以上;再加上金融机构对个体私营经济提供的金融服务不足,因此就决定了其对金融机构票据需求及融资需求的依赖性较低,对官方票据利率的变化反应滞后性较强。而临沂市各金融机构作为人民银行实施货币信贷政策的窗口,对社会提供的金融产品“同质性”较高,票据业务的开展大都依靠人民银行再贴现的支持,依赖性较强,对再贴现利率变化比较敏感。因此,地方经济的产业特点是金融机构及民间票据市场对再贴现利率调整反应不一的一个重要原因。

利率的结构性调整致使这两个票据市场主体的反应不一。作为人民银行的重要货币信贷政策工具,此次利率的调整单一,仅限于再贴现利率的调整,不是整个利率系统整体水平的变动。由于上调前再贴现利率较低,各金融机构为促进票据业务的发展,基本上是采取“薄利多销”的经营方式,未形成真正的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没有从根本上把票据业务作为调整资产结构,改善金融服务来具体运作,依赖再贴现的低利率来获取利益。而再贴现利率的单独上调,削减了金融机构通过办理再贴现业务获得的利差,不得不通过提高利率来获得既得利益,维持票据业务的发展,因此在短期内表现为金融机构贴现利率的水涨船高。而对民间的票据流通体系来说,由于其本身就是独立于金融机构的体外循环系统,单独的再贴现利率调整对其整个系统的票据流通量、资金供应量等影响都较小,票据的筹资成本基本不变,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再贴现利率调整的效应,具体表现为反应的迟钝性。因此,利率的结构性调整因素成为这两个市场主体反应不一的又一个原因。

综上所述,由于再贴现利率的调整,金融机构贴现利率的上浮,迫使客户为自己的利益需要,不得不舍弃银行而趋向票据黑市,导致各金融机构在短期内表现出票源不足,交易量萎缩的趋势,而民间票据市场的交易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有继续增加的倾向。同时,再贴现利率的提高,减少了金融机构对再贴现的依赖性,近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金融机构票据贴现业务的发展,迫使金融机构不得不通过自有资金来满足客户的贴现业务需求,加大了金融机构的资金营运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客户的资金支持。针对这种情况,各金融机构应尽快转变观念,加快票据业务由“精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提高票据业务规模化、专业化运作,加速资金周转,节省票据业务的运营成本,提高票据业务的综合效益,促进票据市场业务的稳步健康发展。

标签:;  ;  ;  ;  ;  

再贴现利率调整对私人票据的影响_再贴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