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实力评价_科技论文

中国科技实力评价_科技论文

对中国科技实力的评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实力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激励和指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取得了大量的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成果,并且有些成果已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获得了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客观、定量化的进行技术评估,对今后在科技工作中强化科技管理,很有裨益。

科技实力逐步增强

1993年底,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达1812.4万人,是1978年的4.2倍,平均每万名职工中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660人,是1978年的3.8倍。研究与开发机构不断发展扩大,1993年底,全国有独立的科技研究开发机构5860个,有49万名科学家、工程师在那里工作。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针指引下,高等院校已成为我国科技事业的一支重要方面军,1993年全国各类高校共创办研究与开发机构2366个,从事研究与开发人员59.5万人。工矿企业的科技实力明显增强;1993年在1.8万个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已设立9503个技术开发机构,拥有技术开发人员92.1万人;有2000多个企业实行了总工程师责任制,并设立了企业技术开发基金,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为企业的现代管理,为推动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与国际相比,我国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绝对数次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但每百万人口中的科学家、工程师数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平均为3500人,发展中国家平均为130人),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中上水平。

为了保证科技事业的稳步发展,国家不断增加对科技事业投入,国家财政1979年至1993年对科技拨款达1650亿元,占本期财政总支出的4.8%。1993年占生产总值的比值为0.6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的绝对数和相对数均相差悬殊,也低于韩国、新加坡、台湾等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仅相当于发展中国家中等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应稳步地增加对科技的投入,促使经济建设逐步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

科技活动全面展开

80年代,国家从追赶世界科技发展水平的高度出发,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精心组织了各个层次的科技活动。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计划,10年共取得成果1.5万项,获得经济效益400多亿元。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赶超世界先进水平,1986年又制定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选择了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等七个领域实施重点突破,已取得了400多项成果。1987年为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国务院批准实施火炬计划。到目前为止,全国共有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687家。1993年全国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479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610亿元,利税总额75亿元。1985年国家还组织实施了振兴农村经济的“星火计划”,截止1993年底,全国已建立43个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共完成项目5.1万项,为振兴农村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为农村培训技术管理人才1945万人。

80年代,软科学研究在我国迅速崛起,至今全国已有软科学研究机构960个,研究人员2.9万人,取得947项成果。1993年,根据三种国际检索工具,即《科学引文索引》、《工程索引》和《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我国科技人员在国际上发表的期刊论文15466篇。按论文数量排序,我国已从徘徊多年的世界第15位跃居第12位。这些研究成果,为指导和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广泛开展

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科协系统已初步形成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服务咨询培训体系和运行机制。截止1993年底,我国已建立了160个全国性科协组织,拥有430.8万会员,其中科学家、工程师300.9万人,占69.8%。1993年共举办国际学术会议603次,参加者为36065人次,还举办国内学术会议7535次,参加者为341145人次。有104万人参加了科技咨询活动,完成咨询项目78119项,获咨询净收入1055万元,同时举办各类培训班205万人,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国际合作和交流领域扩大

我国先后与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同83个国家缔结了政府间科技合作和经济合作协定。在联合国系统30多个科技机构取得合法席位,我国学术团体参加国际学术组织600多个。为了跟踪国际科学前沿,充分利用国际化的大环境,吸引各方的资金、技术和人才,近年来,官方对外合作与交流项目每年达1万项,比1978年增加了8倍。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在促进外交与外贸工作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近几年,我国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1985~1993年技术出口额达70亿美元。今后应大力推出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参加国际竞争。

取得大批科技成果

1979年以来,共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9.1万项,是改革前30年的18.8倍,获国家奖励的成果858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467项,国家发明奖2265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178项,所创经济效益达3000亿元以上,其社会效益也是十分显著,这些成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

在高技术领域,1979年至1993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38颗人造地球卫星,并能使卫星成功地返回地面,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回收技术的国家。1981年我国成功地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卫星,成为继美、苏、法之后第四个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我国还成功地完成了水下导弹发射、洲际运载火箭、“长征三号”大推力火箭的发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5兆瓦低温核供热反应堆建成并运行、30千瓦秦山核电站建成发电、“银河”巨型电子计算机、智能型英汉机器翻译系统、导弹和卫星无线电测控系统研制成功等等,标志着我国在原子能技术、空间技术、高能物理、生物科学、计算科学技术、通讯技术等高科技领域,已经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有很大进步

改革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十分薄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1986~1993年,全国通过技术市场共缔结技术合同164万项,成交技术合同总金额736亿元。这表明引入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促进了科技成果源源不断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推动我国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金市场、证券市场的发育和发展。八十年代,国家科技攻关共取得了1.5万项科技成果,有1.2万项科技成果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得到推广和应用,并获得直接经济效益400多亿元。如:在农业方面,培育了水稻、小麦、棉花、大豆等主要农作物的优良品种397个,推广面积6.4亿亩;在资源勘探方面采用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矿藏勘探的现代化水平;在钢铁生产方面,转炉炼钢顶底复合氧气吹炼技术、连铸技术得到了大面积推广,为国家节约了大量能源;在交通运输方面,铁路机车牵引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结束了蒸汽机车的生产历史;在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中,开发了近500种专用集成电路并应用在电力、冶金、化工、纺织、轻工等行业;在轻工纺织等消费品领域,开发出一大批新技术和新产品,丰富了市场,改善了人民生活,增强了出口创汇能力;在环境保护、预防自然灾害、重大疾病防治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为了鼓励发明创造,并促进其推广应用,保护发明创造者的权益,198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开始施行。到1993年底,国家专利局共批准专利179855件,其中国内161631件,占89.9%;国外18224件,占11.1%。这表明《专利法》的实施对挖掘和利用我国丰富的智力资源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综合国力的提高。

1993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31342亿元,比1980年增长6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645元,比1980年增长5倍,但按国际可比口径,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工业国家,而且与周边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相比,也有很大差距。

能源消耗水平和能源利用率反映了一个国家产业技术集约化程度的高低,能耗水平与新能源的开发、高效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1993年我国每生产1亿元国民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量已由1980年的13.5万吨标准煤下降到3.6万吨,下降了73%。在国际上,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居美国和前苏联之后排在世界第三位,是世界第三大能源消费国,然而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只排在世界第八位。据1993年统计,我国能源利用率只有25.4%,比世界平均40%的水平低得多。由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一直以煤炭为主(1993年我国能源消费中煤炭占76%),而且这种情况相当长时期内很难改变,所以提高煤炭的有效利用率,同时大力发展多种能源是提高我国能源利用率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目前已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过渡这一事实无疑是举世注目的。

在人口计划方面取得了成功。根据1993年人口抽样调查,自然增长率为11.5‰。文化事业持续发展,公共图书馆2582个,博物馆1116个,电视台683座,广播电台983座,各类电影放映单位13.4万个,全国性和省级报纸全年出版199亿份,杂志24.3亿册。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市场经营活动的活跃,生活消费品中新产品层出不穷,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家用电器、耐用消费品也是琳琅满目。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进一步增加,据1993年统计,居民家庭每百户拥有彩电79台,电冰箱58台,洗衣机86台,组合家具34套等。居民收入增加较快,城乡储蓄继续增长,1993年末,储蓄存款余额14763.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7.9%。与此同时,居民投资意识也在增强,股票、债券、有价证券等金融市场活跃。

城镇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1993年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居住面积10.6平方米。卫生设施得到发展,1993年末全国医院共有病床279.5万张。1993年我国运动员创世界记录57项,获世界冠军107人。中国运动员所取得的成绩全面反映了中国居民生活、卫生保健、体育事业水平的普遍提高。

中国政府很重视环保事业的发展。1993年末,各级环境保护系统人员共有8.1万人,各级环境监测站2290个,环境监测人员3.3万人。全国自然保护区中有10个自然保护区加入了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7个。到1993年末,制定的各类环境保护标准313项,在全国472个城市中建成2935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10492平方公里,在363个城市中建成了1774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3689平方公里。1993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5737个,总投资25.4亿元。

必须指出,从整体上说,要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近年来,每一研究人员年平均费用,美国为15万美元,日本为10万美元,我国研究与开发机构中科技人员年平均费用为3.13万元人民币,强度远低于发达国家的科技投资水平。我国文盲、半文盲率为25.1%,劳动者素质普遍较低;中国大学生入学率仅为1.7%,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2.7%,难以迅速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科技人员的比例仅占人口1.5%,远不能满足四个现代化需要。我国应着力增加科技投入强度,并注意培养一批有技术创新能力、具备多学科知识的高级科技人才作为学术带头人,以确保我国的科技事业更加健康的发展。

标签:;  ;  ;  

中国科技实力评价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