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_王开国

简述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_王开国

山东省肥城市仪阳街道办事处成教中心学校 271602

摘 要:开展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素质是实现富余劳动力稳妥转移、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要决策。文章分析了影响农民工培训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农民工培训走出困境。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 现状 对策

一、农民工培训的意义

v当前加快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新时期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成为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强化农民培训,实施农民终身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素质,逐步将农业经济发展引导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才能大幅度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加快农村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二、农民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为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各地都采取了一些鼓励、支持政策,农民就业的环境有所改进,但是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尚处于自发、分散、组织化程度低的初级阶段,主要突出表现为:

1.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由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目前仍有一小部分农民仍然没有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意识不强,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思想严重,参加教育培训的意识淡薄,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2.培训资金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农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培训资金却只占整个教育投入很少的一部分。特别是受财政实力的影响,致使很多培训工作难以开展,影响了农民培训工作的整体效果。根据调查,农民参加培训的培训费、考证费、生活费等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往往使不少农民在培训门槛外望而却步。

3.管理体制不健全。目前,农业、畜牧、林果、农机、教育等部门均涉及农民培训工作,但都不承担主要职责,工作无法形成合力。加之部门分散、职责不清、培训场所限制,导致培训资源没有形成整体优势。

4.培训缺乏长效机制。农民培训在各级政府的主导下,大多冠以某工程、某项目来推进,而工程化、项目化的短期行为难以满足农民培训长期性的要求。体现在项目的实施本身具有时间局限性,强调在3年或5年内完成多少人数的培训,结果由于缺少科学合理的评价措施,往往只注重数字的统计而忽略了培训的实际效果。

5.培训存在走过场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农民工培训是利国利民的实事,政府很多部门基于各自职责正在不遗余力地开展着农民培训工作。由于标准不一、相互掺杂,管理部门很难规避个别培训机构的违规行为。在短期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培训机构急功近利,实施培训时内容不讲针对性、师资不重能力型、培训对象随意拉等“走过场”的现象正日益影响着农民培训的健康发展。

三、农民工培训的建议和对策

搞好农民工培训要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坚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以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培训工作。

1.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建立培训与就业紧密衔接的机制,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岗位需求,及时调整培训课程。重点加强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的行业的农民工培训。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情况,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订单式培训、定向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结合劳务输出开展专项培训,培育和扶持具有本地特色的劳务品牌,促进有组织的劳务输出。

2.创新培训机制。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培训项目管理制度,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的机制,保证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具备条件的企业培训机构及其他各类培训机构平等参与招投标,提高培训质量。

3.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把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列入财政预算,拨付专项资金开支作为农民技能培训的专项经费,安排农广校、农业职业学校的建设经费,及时更新实验实习设备和改善办学条件。

4.规范机构管理。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农民工培训机构资质规范,明确培训机构在资金、师资、设备、场地等方面的必备条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招投标方式,面向全社会选择农民工培训机构。

5.建立培训指导服务中心。每个乡镇应成立农民职业介绍所,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就业指导、劳务输出、信息发布、统筹协调等全方位的服务,集职业培训、技能鉴定、职业介绍、就业指导四位于一体,形成完整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真正做到民工出得去、能就业、留得住,以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农民工培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还将有更多待转移的劳动力涌向城市,而且还将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探索推进劳动力转移的新路子、新方法,用科学的理念和务实的作风去指导、规范农民培训各个环节的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农民。

参考文献

[1]赵秀玲 谈农民工的培训需求与培训方式[J].教育与职业,2004,(1)。

[2]雷世平 蒋群英 关于促进农民工积极参与培训的政策性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04,(10)。

论文作者:王开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3月总第1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

标签:;  ;  ;  ;  ;  ;  ;  ;  

简述农民工培训的现状及对策分析论文_王开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