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适切的阅读教学切入点论文_贾小青

寻找适切的阅读教学切入点论文_贾小青

贾小青

摘要:正确、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是教师必备的能力,是进行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基础和前提。文本解读能力的高下优劣,考量的是教师本体性知识的丰厚与肤浅,凸显的是教师文学鉴赏能力水平。选准教学切入点无疑是实现文本解读与深度阅读教学的一大“接口”。本文就对如何寻找合适的阅读教学切入点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键词:阅读教学;切入点;教学方法

所谓教学切入点,就是分析一篇课文(文本)的着眼点和突破口,从这个突破口入手,我们就能提纲挈领地对文本进行全面剖析,把课文分析透彻,分析到位。

一、为伊消得人憔悴——教学切入点的邂逅

《安塞腰鼓》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赞颂安塞腰鼓表演的壮阔场面和恢弘的气势的文章。在设计、修改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把笔者折磨得够呛,真正尝到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滋味,但也收获了一个很深的体会,那就是:教学切入点是一堂课成功与否的的关键。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直接决定了一堂课成功与否、精彩与否。

起初,在反复阅读文本和查看一些教学资料的基础上,笔者把教学切入点定位为对文章结构的梳理。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比较清楚,可以分为“表演前”“表演时”“表演后”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表演时”又可以再细分为四层。通过这样的梳理,文章结构是十分清晰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以及后续环节的设计上却存有一些问题。

第一,分段谁来分?如果由教师来分,学生就只是单纯的接受,没有参与到文本梳理的过程中来,效果必定不佳。如果让学生来分,则需要大量的时间。第二,分段是否有必要成为一个单独的环节?单纯的分段其实是没有任何实质意义的。第三,分段完成后要做什么?分段将文章切割成了分散的几个部分,在品读文本的时候,会有一种断层的感觉。

基于以上三点,笔者否定了这一教学设计,决定再找切入点。

在反复研读教材文本的过程中,忽然发现这篇文章的语言非常有味道,那我何不在朗读上下下功夫呢?于是我对本堂课的定位成品读课,重点落在“读”上面。因此,我就选择用“读”来开篇。

试教结束后,我发现这堂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对文本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没有真的深入下去。为什么读,想要得到的效果是什么,我真的没有想过这些个问题,因而也就出现了单纯地为了读而读,无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让朗读具有目的性?

正是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让我得到了进一步改进教学设计的思路。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因此,我将教学切入点由原来的朗读切入改为读后感知:以“ 的安塞腰鼓”为基点,引出学生对整篇课文的感知和学习。在这一教学设计中,笔者在语言品析的过程中融入了写法指导,使得语言品味显得不那么单薄。但是,也许是因为太刻意,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十分生硬。最重要的是,因为设定的知识点较多,导致泛泛而谈,没有真正深入进文本,对学生的引导也远远不够,课堂气氛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

重新设计教学思路,首先还是要重新寻找教学切入点。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我忽然发现这篇文章有一个反复出现的句子——“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这一点其实谁都会注意到,在文本分析的时候也都会提到,但是没有特别注意的是这个句子将作者对安塞腰鼓表演的描写分成四部分,而每一部分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写的。除了在文章内容上的作用外,这个句子的每一次出现也是作者情感加强的标志,也就是说这也是文章朗读的指向标,所以,只要抓住这个句子,可以把握住整篇文章的林林总总。

通过四个“好一个”来切入文本,将语言的品析与安塞腰鼓表演的特点概括融为一体,将多种形式的朗读贯穿其中,有所取舍,不求面面俱到,但是抓住重点深入品读,并且,在解读四个“好一个”时,寻求方式的多样化,使得课堂节奏更富弹性,教学流程更富创意,也就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找到这个切入点,让我有一种跋山涉水之后的豁然开朗,整体思路清晰了,各个教学要点、重点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使得课堂有所依托,有所侧重,条理也清楚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惊喜就在灯火阑珊处——教学切入点的选择与思考

在《安塞腰鼓》教学切入点的不断取舍过程中,我领略了“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也得到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花阑珊处”的惊喜。

对于一篇课文的教学来讲,切入点的选取和设计恰当与否至关重要。当然,一个好的教学切入点,并不是主观臆断的。它取决于语文教师对教材见识的高下深浅,取决于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分析把握,取决于对教学效果的预测和控制。

那么,在具体的文本解读时,该如何寻找适切的教学切入点呢?

1.从文章的题解切入

文章的题目是全文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多集中在谓、定、状、补等成分上),我们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

【案例点击-1】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切入点分析】从题目解析切入:抓住“仙湖”、“消逝”两个关键词切入分析,设计主问题。

【主问题设计】

(1)“仙湖”应该是怎么样的一种湖?(2)“消逝”是什么意思?历史上曾经的“罗布泊”是怎么样的?现在的“罗布泊”怎么样了?(3)造成“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类似的悲剧还有吗?

2.从文体的角度切入

文体是对文章和文学作品的科学划分,只要是语言学习,就不能忽略文体的存在。比如新闻可以从记叙的六要素或者新闻的结构切入,小说可从环境、情节、人物切入,散文可将借景抒情、借物寓人、象征等表现手法作为切入点,戏剧可以以矛盾冲突为切入点。

【案例点击-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切入点分析】作为应用性文体进行教学,强调新闻的文体特点,即新闻的结构特点(标题、导语、背景、主体),语言特点(及时、准确),真实性特点(内容真实)等等。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新闻知识都要具体落实,知识性很强。

【主问题设计】

(1)复述新闻内容,罗列记叙六要素。(2)探究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

3.从作者的生平或社会背景角度切入

一部分文章距离现代社会比较远,其背后总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来历。从社会背景切入解读课文,对于提高学生探究的欲望是很有帮助的。

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联系作者的立身、为人、处世以及个性才情、情趣爱好、学识等,由言外而观言内,能使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文本的内涵。

【案例点击-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紫藤萝瀑布》

【切入点分析】从作者生平背景切入。以“走近宗璞”为主题的“知其如何为人,知其如何为文”来进行教学设计。

【主问题设计】

(1)宗璞的作品中有哪些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记叙或描写?(2)《紫藤萝瀑布》一文中哪些句子是表现“我”心情的语句,试加以赏析。(3)作业布置。

阅读宗璞的其他作品,了解宗璞的真正为人。

读宗璞的文章,我们会深深感到,生命原来可以这样丰满而富有张力,如水一般,可以喷薄似泉,也可以沉静似海,可以欢畅如溪流,也可以奔腾如江河。”

4.抓住文本语言的关键点切入

文本解读要避免“浅读”、“泛读”,须采取“大火煮沸小火慢熬”的办法,即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教学重点,抓住语言的细节,甚至一个个关键的词语、句子(议论抒情句、中心主旨句、过渡句、重点语段、构思精巧情节、语言前后矛盾处)等“千百次地读”,“千百次地问”。只有在重点处细细品味,细细琢磨,才能品出语言的味道。

【案例点击-4】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

【切入点分析】从课文最后一段“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中的一个“最”字切入。

【主问题设计】

(1)速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过程中哪些方面堪称为“最”?

提示:

环境最恶劣,结局最悲惨(悲剧)

信心最充足,毅力最顽强,人性最完美(伟大)

(2)假如你是一名摄影记者,要拍摄一组记录片来缅怀斯科特一行的壮举,思考你会选择哪个细节作为你的特写镜头来记录此次行程中最动人心弦的画面,请说明理由,并根据你的理解起个片名。

除了以上四个角度切入以外,我们根据具体文本情况,还可以从文中的人物、故事的情节、文本的异同、单元教学目标、写作方法等地方切入。

钱梦龙先生曾说过,上好一节课要选择两个点,一个是聚焦点,另一个是切入点。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达成高效阅读教学目标时,要善于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整体地走进去,又能让学生由里及表、由深到浅地走出来,准确、深入地把握文本的关键,实现阅读教学的最优化。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稠江中学322000 )

论文作者:贾小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3

标签:;  ;  ;  ;  ;  ;  ;  ;  

寻找适切的阅读教学切入点论文_贾小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