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学俊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学俊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十一中学 266114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初中化学教学成效有着积极影响。本文就是对思维导图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一、用“思维导图”串联知识点

初中化学学科涉及到的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往往出现偏差。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应用于化学教学中,将有助于学生厘清知识点,并找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纷杂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首先在讲解化学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应用气泡图的方式描述化学知识。以学习氧气为例,教师可以在中心圆圈内写上氧气的化学式,在中心圆圈外画上多个圆圈,一个写氧气的化学性质,另一个写氧气的物理性质。同时,氧气的物理性质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较为相似,这时教师可以采用双气泡图的方式,将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作比较,中间交叉的部分为共同特性,中心圆圈两边的为不同特性。其次,化学学习中描述概念、化学反应现象、化学物质都是学习化学的必修课,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建立其中的关联,帮助学生形成联想记忆。例如,在学习鲁教版《燃烧与燃料》一课中金属镁的燃烧反应是重点学习内容。利用圆圈图描述镁的燃烧现象,小圈内写镁在空气中燃烧,大圈内写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燃烧后有白色粉末氧化镁生成。此外,初中化学教学每个知识点的联系较为密切,同样是《燃烧与燃料》这一课,所涉及的燃烧与燃料等相关常识较多,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知识点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习较难理解的知识。

二、用“思维导图”整合板书

初中化学板书复杂,教学中清晰明了的板书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知识,通过这种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教学时间,有效增强了课堂中师生互动交流。在板书的书写过程中,教师应将知识点的关键词写出来,并以此形成知识结构图。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概念混淆等情况。同时知识结构框架图也能够将课堂中的重点内容呈现出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鲁教版《质量守恒定律》一课时,质量与能量的关系经常混淆,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元素种类是否发生变化学生也经常表达不准。利用思维导图将易混淆的知识点关键词总结出来,便于学生记忆。 同时教师教学板书书写时,可以利用流程图将事物的先后顺序、内在逻辑表达出来。板书书写时的流程图与化学流程反应公式不同,其以事物变化的先后顺序角度出发,分析化学现象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学习鲁教版九年级《水的净化》一课时,净化水的物理方法多样,包括沉淀、过滤、蒸馏、吸附,以流程图的方式表述,将净化的流程、净化适用的物质、方式方法表述出来,达到知识点内化的目的。

三、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讨论

初中化学教学中小组形式的教学模式应用广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有利于学生在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强化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但目前初中化学小组课堂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教师往往为响应新课改的号召,而盲目进行化学课堂改革,使得合作教学流于形式。忽视小组集体讨论的时效性、讨论的方式方法要求,极容易造成课程讨论的跑题,降低教学效果。因此在讨论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教师首先应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对探究问题的筛选,确定相应的主题及次主题。其次,让学生自主整理好讨论中应用的相关知识。并与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建立起联系,找到探究的思路并形成思维导图的草稿。在分小组进行讨论的过程中,还需要设置一位记录讨论过程的同学,要求其记录大家交流讨论的结果。并依靠思维导图确定讨论课题的步骤,在讨论的过程中不断对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修改。思维导图的问题引导,要准确、简明。例如,在学习鲁教版《水的三态变化》时,想要了解水分子的特征,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为什么水分子有时可以幻作白云,有时又可以化做细雨或白雪呢?”

四、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教学

初中化学知识繁杂,思维导图在复习中的应用优势较为突出,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学习中的重点内容,提高复习效率,强化复习效果。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制定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完成知识内容的复习。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制定思维导图时进行设计讨论,将学习的内容缩短在较小的范围之内。 例如,在复习鲁教版《常见的金属材料》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不同金属为关键词进行自身思维导图设计,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讨论,以此提升化学教学效率。在师生交流讨论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阅读,再回答相应问题,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掌握复习重点。每个学生的笔记都有着个人的特点,但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在这一复习的过程中形成联想思维记忆,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以树状图形式的思维导图为例,其是以“树”的形式将分支的小点与主干知识点建立联系。能够实现将复杂的知识点细化的工作,主要用于分组或分类。在制作“树”的过程中,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概括总结,并使整个知识体系系统化、条理化、形象化。学生制作“树”的过程,也是将化学知识内化的过程。例如,在学习鲁教版《常见的金属材料》时,不同金属与酸碱反应差异较大,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方式也极为不同。树状图思维导图能够详细地将其总结归纳在一起。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为提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目前思维导图的细化不足,教师对思维导图的设计并不完善。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究思维导图应用的方式方法,进而推动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论文作者:王学俊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9月总第2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1

标签:;  ;  ;  ;  ;  ;  ;  ;  

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_王学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