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现代化模式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启示论文

多元现代化模式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启示论文

多元现代化模式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启示

张乂凡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 200235)

摘 要: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资本主义现代化是最先出现的现代化模式,但并不是现代化发展的唯一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单一模式。除此之外,还出现了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的伊朗、君主制的沙特阿拉伯等第三种现代化模式。资本主义现代化在上百年的时间里引领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其发展也呈现出诸多负面特征。这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参考、借鉴。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起决定性促进作用。

关键词: 现代化模式;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现代化的逻辑起源

(一)历史逻辑

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来看,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前进过程中的必经阶段,社会形态由低到高的演进也促使了现代化的产生。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资本主义,但资本主义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程中最早出现的现代化模式,并在上百年的时间里引领着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这与资本主义现代化产生的实际条件密切相关。最早完成资本主义现代化革命的西欧国家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资本主义现代化革命最先在封建制度相对落后的西欧各国展开。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西欧各国率先踏上了现代化进程,不是因为西欧的封建制度发达、完备,相反,是因为它的落后和不完备[1]72。正是这些相对落后和不完备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实践的可能性。

现代化的产生是一个系统的历史过程,“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2]402从资本主义现代化在实践中的展开来看,现代化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第一,现代化发生的社会前提是农民身份的转变。底层农民转变为工人,为现代化之初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亟需的劳动力。同时,农民向工人的转变也使整体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革。第二,土地性质的转变。土地从传统意义上固定的生产资料转变为商品,更多地具有资本属性。土地性质的转变使其作为商品在市场流通。与此同时,农民作为具有固定生产资料属性的土地的附庸,也在土地性质转变过程中完成了身份转变。作为商品流通的土地还为现代化的发生提供了基础的资本积累。第三,人与人、物之间的异化。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已经不再是人的奴隶,而变成了物的奴隶;人的关系的颠倒完成了”[3]534。这种关系的颠倒最外在的表现是逐利。逐利原则使资本的概念普及到个人;逐利原则作用于阶级,使得封建贵族阶级迅速转变为资产阶级,中间等级和资产阶级在逐利原则作用下疯狂地进行资本扩张。第四,在此基础上,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生产力前期的积累促进了财富的增长,资本的迅速积累反过来扩大了工业的普及范围及工业技术的革新速度。技术积累改变了原有的生产方式,农民转变为工人,土地性质的转变提供了足够的工业原料和资本,工业化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第五,上层建筑的变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转变推动着上层建筑的变革。在封建制度发展完备的中国封建王朝,在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开始了生产方式的变革,相应的农民身份的转变、资本的积累也已经开始,这一状况的出现远早于西方国家。但迟迟未引发整体性、革命性变革的重要原因是完善的封建制度束缚。上层建筑的转变开始于封建制度不完备的西方国家,这种转变反过来又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

现场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房屋建设质量得到保障的关键。工序质量是组成工程质量的基本单元,在施工时要建立交接班工序检查制度,每一道工序施工时,必须经过自检、互检、专检和监理验收等过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施工。要确保现场安排有进行技术指导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指导现场的施工工艺操作,技术人员的从业水平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对各项施工任务能够明确掌握,并能进行科学、果断的分析与活动安排,有效落实施工质量的过程管控。针对施工中的方案规划及工艺运用方面,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要确保施工方案达到房屋建筑质量及生产操作规范的要求,施工工艺要秉承着先进优先、使用效果优先的原则选择。

(二)理论逻辑

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现代化的前提,正如恩格斯所说:在我们之前的时代,人类“处于没有社会、没有生活、没有意识、没有活动的社会幼年时期”[3]536。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产生遵循着历史唯物主义逻辑,现代社会是以资本为基础构成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关系。而社会的生产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变化和改变的”[2]340。现代社会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向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的转变。在这一总的规定下,现代化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科技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成为现代工业化发展的直接因素。“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身碎骨,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4]67第二,生产力的发展推动整个社会经济基础发生变革,乡村城市化和自然经济转向商品经济,为生产关系的变革提供了物质基础。“大工业通过普遍的竞争迫使所有个人的全部精力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 ……使分工丧失了自己自然形成的性质的最后一点假象。……它建立了现代的大工业城市……凡是它渗入的地方,它就破坏手工业和工业的一切旧阶段。它使城市最终战胜了乡村。”[2]194第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使得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必须发生变革,以适应更高水平的生产力。这意味着必须进行政治革命以改变上层建筑。政治革命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出现提供可能,“政治革命打倒了这种统治者的权力,把国家事务提升为人民事务,把政治国家组成为普遍事务,就是说组成为现实的国家;这种革命必然要摧毁一切等级、同业公会、行帮和特权,因为这些是人民同自己的共同体相分离的众多表现。于是,政治革命消灭了市民社会的政治性质。”[3]187仅仅是市民社会政治性质的消灭并不足以达到现代化发展的前提条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的建立,才能完成从封建国家到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变。围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所有变革完成之后,人类社会也进入文明时代,这意味着完成16世纪开始的“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2]189-190的所有变革。

总的看来,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现代化,但在其著作和思想中有明确的现代化逻辑,以物质利益为基础的、由资本主导的现代工业即现代生产方式的形成,可以视为一条主线。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不再是唯一的现代化模式,世界现代化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现代化的三种模式和方法

在现代化发展之初,资本主义现代化是唯一的、无法选择的形式。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全球扩展的几百年中,给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发展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资本主义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由最初单一的工业化发展为多元现代化,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特点也随其历史进程而不断变化。尽管资本主义现代化经历了种种变化,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尽相同,但追根究底,其现代化有共通之处。

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的观点在于,心理疾病是由自我异化所产生的。因此,通过找寻最真实的自我即可对心理疾病进行治疗。同时,依据这一治疗理念,人本治疗模式具备以下基本主题:(1)突出人群个体对于生命追求的意义;(2)要求人群个体承担自身应有的责任;(3)扩展人际关系。

(一)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全球扩展,世界各国纷纷卷入现代化浪潮,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已不再是各国现代化的唯一选择。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单一模式,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此后,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纷纷开始了对本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除了以意识形态命名的现代化模式之外,还出现了另一种特殊的现代化模式,即该主权国家的性质既不属于资本主义,也不属于社会主义,如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的伊朗、君主制的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这些国家的国情决定了其只能实行与本国体制相符的特殊现代化模式。这也是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第三种现代化模式。

工业化是现代化最初发展的唯一标准,以工业化为基础,通过消灭农村达到全部的城市化,也是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开启后,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在发展之初出现了分叉,主要分为对外殖民掠夺、剥削和国内资源开发、对外经济贸易。然而,这种分叉在暴力的掠夺、剥削被消灭后,在隐形的剥削下回到统一。资本主义现代化大国以传统的殖民扩张在世界范围内留下了其发展的烙印,尽管被殖民国家已经取得了独立,但在后续的发展中仍有多数国家受以前宗主国的影响,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发展方向,都与这些国家有密切联系。资本主义现代化大国在此基础上,以其庞大的积累、较多的人口、相对广袤的国土面积、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走在世界前列的科技创新等,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其发展模式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研究、效仿、借鉴。

继电保护通道的故障将直接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快速查找通道的故障点是排除故障的关键。通信运维人员必须理顺故障定位的思路和方法,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对定位方法细化改良,才能将继电保护通道的运维工作做得更好。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 19.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 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

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主义的设想,列宁在其理论上更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一国胜利论,十月革命的胜利将这种设想付诸实践,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开启了实践探索之路。苏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中迈出第一步。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成为后来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共识。受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电气化成为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阶段性发展目标。而计划经济也在一段时期内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标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以及苏联后续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为后来国家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另一种可能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与苏联不同,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存为基础,打破了对计划经济的僵化认识,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被灵活运用。同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减小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并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与国际接轨,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前提下,与实行其他现代化模式的国家对等交流,最终探索出一种成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着重强调了中国特色,是以中国国情为基础,具有不可复制性。除此之外,越南、朝鲜、老挝、古巴等国也在基于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展开了实践探索。

(三)第三种现代化模式

独立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性质之外的主权国家受到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在取得国家独立后,纷纷开始了对本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主要分为政教合一国家和君主制国家两个方向,但其现代化道路则具有各自的特殊性。

1.政教合一国家的现代化模式

2.君主专制国家的现代化模式

世界上明确确立为政教合一的国家只有梵蒂冈、文莱和伊朗,由于梵蒂冈和文莱现代化模式的单一性和特殊性,并不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此,仅对伊朗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进行说明。伊朗的现代化进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21—1979年的巴列维王朝时期,伊朗对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模式进行复制,开始了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第二个阶段是1979年成立至今的伊斯兰共和国时期,其宪法规定伊朗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权统治高于一切,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这一基础也逐渐发生动摇。总的看来,伊朗的现代化道路经历了全盘西化、与西方对立、半封闭式发展等阶段,逐步走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模式。当前伊朗的现代化道路呈现以下特点:经济上,从之前的以石油输出为主,转向石油、制造业、旅游业等多元化发展;政治上,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在坚持最高领袖绝对权力的基础上,实行多党制民主选举;思想文化上,在以宗教文化为主导的前提下,呈现多元化,西方文化的入侵成为影响伊朗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整体上,形成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受外部因素生成的半封闭式的现代化模式。

低度(20%vol)酒和高度(72%vol)酒沉淀物的红外光谱按1.3.3节方法测定。其结果见图2a和图2b。

当前世界上现存的君主专制国家主要有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曼、约旦、汤加、斯威士兰、摩洛哥和沙特阿拉伯。其中巴林、约旦、斯威士兰、摩洛哥和沙特阿拉伯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科威特和卡塔尔是君主立宪制酋长国。以上国家中摩洛哥和沙特阿拉伯是现代化发展状况较好的国家,但沙特阿拉伯的现代化起步得益于其丰富的石油资源,具有不可复制性。因此,将摩洛哥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作为君主专制国家现代化模式的代表加以认识。长时期的殖民统治发展了摩洛哥的现代工业,使摩洛哥成为一个多语言、多元文化的国家,摩洛哥的文化多元性削弱了宗教的影响力。摩洛哥获得独立后,开始了对本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探索。作为君主和宗教领袖的王室,主动放弃部分权力,将其移交给首相和议会,以推动政治现代化发展。工业现代化发展的缓慢使得摩洛哥更加重视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化也使摩洛哥的文化现代化走出了一条独特道路。总的看来,虽然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某些因素仍然影响着摩洛哥的现代化发展,但摩洛哥已经逐渐走出了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模式。从殖民地取得独立的摩洛哥,混杂了宗教文化、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利用这些文化交融的优势,助力本国的现代化发展,为其他类似国家的现代化提供经验参考。

三、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负面特征

“像从手工业转向大工业、从自然经济转向商品经济、从固守经验转向科技革命,这是任何一个国家从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的必由之路。”[5]227资本主义现代化无疑在这条道路上走出了较长的距离,但现代社会并没有既定标准,也没有公认合理的阶段划分。然而,资本主义现代化在发展进程中由于其阶级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其现代化必然带有资本主义的特征。作为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资本主义社会较之封建社会有巨大进步。但资本主义现代化在发展进程中除了给人类社会带来进步之外,也带来了破坏,并且这种破坏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其影响越来越大。这种破坏主要呈现以下四方面特征:

表中展现了本文对政府引导基金融资模式的探索性评价结果,数值越高表明对应的能力越强,对应的压力越大。表中的评价结果主要基于是否直接投资和是否股权投资两个维度所得,表中直观地展现出了政府引导基金不同模式在撬动社会资本、政府意愿体现、政府参与公司治理能力和多阶段投资引导能力上的差异。

(一)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追逐利润的无节制性

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初期,从商品的不对等倾销到对其他国家的殖民侵略是其推进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被殖民国家纷纷取得独立,世界进入和平与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现代化从最原始的对外殖民掠夺,转变为隐蔽的经济剥削。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工业生产体系中,发展中国家成为其生产体系中下游的载体,对资源消耗大、需要劳动力多、环境污染严重、产业附加值低的生产环节纷纷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不仅如此,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较快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本国产业链下游纷纷转移的情况下,温室气体排放量仍居高不下;关键生产环节在本土制造的污染物、生活垃圾等则被运送到不发达国家进行处理。

(二)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对外的掠夺性和剥削性

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的本性在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初期,外在表现最明显的是生产的盲目性。资本无限制扩张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地循环。当下,资本主义的无节制性表现为无节制金融资本主义,随着世界经济交往的加深,以及资本主义现代化在全球现代化中占据优势地位,这一问题造成的危害对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同时,资本无休止的运动和资本主义的无节制性相结合,在自然领域表现为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性掠夺和对地球生态的无节制性破坏。

(三)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对内的剥削性和不平等性

资本主义对国内资源开发和环境破坏的无节制性造成了严重后果,不得不将大量相关行业的生产转移,同时对国内环境进行治理与保护。这种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径是其现代化发展不可持续的重要因素,并且这种产业和污染的转移是对其他国家的一种变相掠夺,随着其他国家现代化的发展,这种掠夺式的输出终将被拒绝。这些产业转移回本国后面临两难困境:为了维持本国的环境状况,必然要额外消耗大量资本用于环境保护,这与资本主义逐利的本性不符;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生态环境将受到破坏。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必然受挫。资本主义的不平等性实际上将其内部的方方面面分割形成了金字塔式的结构,这种结构一经形成便逐渐固化,逐渐固化的等级社会将缺乏足够的动力推动现代化向前发展。资本主义的逐利性和无节制性相结合,也加剧了资本主义现代化的不可持续性。

(四)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对内剥削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剥削最直观地表现为工资,工资仅仅是这种剥削的最外层表象,更深层次的是资本主义现代化中这种剥削的无法消除性。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还造成了明显的阶级分化,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初期最明显的表现。随着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这一对立和不平等被掩盖起来,中产阶级概念的出现分割了工人阶级,“金领”“白领”“蓝领”“灰领”等根据职业、收入的不同而出现的特定称谓,进一步弱化了工人阶级的概念。同时,与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高福利政策和虚假的自由、民主相结合,共同掩盖了阶级对立和剥削的事实。在此基础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一步将这种不平等性细化到各个方面:种族间的不平等表现为种族歧视;资产阶级内部根据资本、权力大小形成的隐蔽的依附、利益分割关系;被分割的工人阶级内部根据收入、工种、社会地位的不同形成的各种歧视链;国家政策在对待资产阶级和普通民众之间的区分,等等。

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应有的特点

社会主义的性质决定了其现代化模式必然不会走上以对外掠夺、剥削为动力的发展模式,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实践也证明了这一观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目标是为了追求全人类的美好生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正是践行了这一目标。中国正在实施的“一带一路”建设就是在保证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发展,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平等是发展的基础,在国家界限尚未消除的前提下,只有坚持国家之间的平等,才能团结、引领更多的国家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促进现代化的发展。

(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生态性

自现代化产生以来,伴随着工业化发展的是环境的迅速破坏,生态问题愈发突出。习近平提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6]120。这充分表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生态观。环境问题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营造良好的自然环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应当是衡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态观是建立在“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3]297基础之上的,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其发展目标。

(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外的平等性

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表现出的种种问题,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难以完全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并存时,面临双重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同时,还要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并在实践中克服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已经出现且无法克服的问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尚未完全探索出共有特征之前,从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呈现的负面特征出发,可以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应有的特征进行推断。

由于工况变化会导致回波信号形状发生变化,本文提出的自适应阈值法,根据回波信号的波形实时调整第一阈值,保证每次测量的特征点一致,具体的方法如下:

(三)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内的平等性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的最高追求和价值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前提。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要坚持对内平等,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而且要追求各方面发展之间的均衡、各系统内部的均衡与平等和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平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这实质上就是追求对内的平等。这种平等是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基础,对内的平等会增强内部凝聚力,弱化、消除内部矛盾,增加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动力。

(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可持续性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生态观致力于寻求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解决,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财富,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可持续发展的自然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外的平等性为自身创造了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对外交往的平等将外部问题对自身发展的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在此基础上也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影响范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组建也提高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抗风险能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内的平等性保证了其发展的均衡与协调,内部环境的稳定为其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各方面平等、有序的发展则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可持续性成为其重要特征。与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相比,只有具备可持续性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无力引领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之时,继续带领全人类共同发展。

南亚2017年的核电装机容量为8.5 GWe。该地区核电容量在2030年、2040年和2050年的高值情景预测值分别为34 GWe、60 GWe和98 GWe,低值情景预测值分别为22 GWe、31 GWe和50 GWe。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促进作用

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参考借鉴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应有的发展特点,这些特点则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相契合,或者说这些特点本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然要完成的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仅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起决定性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表现在诸多方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指导着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好地实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这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应有的特点相契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当下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进行新判断、新解读、新规划,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这更好地指导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国情已经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也要根据这种变化转变发展理念,从之前的工业化、城市化、唯经济化向生态性、平等性、可持续性转变。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高效廉洁的行政体系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各项政策的有效落实;制度的稳定性也保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政策的持久稳定和发展体系的稳定;当下正在进行的法治建设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部平等提供了制度基础。并且,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改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起推动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人民群众思想、精神境界的提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蕴含的诸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来发展目标相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其集中表现,凝练的12个词涵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生态性、内外平等性和可持续性。并且,以鲜明的时代性为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要以当下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为重点,助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正确方向和科学指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度和文化的优势,全面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坚持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然使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行可持续发展;以平等为发展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对外平等性。这不仅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争取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优势,而且为世界现代化提供了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1]丁建弘.发达国家的现代化道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5]丰子义.现代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On the Enlightenment of Diversified Modernization Model on Modernization of Socialism in China

Zhаng Yifаn
(Shаnghаi Асаdеmу оf Sосiаl Sсiеnсеs, Shаnghаi 200235, Сhinа)

Abstract: In thе рrосеss оf wоrld mоdеrnizаtiоn, thе mоdеrnizаtiоn оf сарitаlism is thе fi rst mоdе оf mоdеrnizаtiоn, but it is nоt thе оnlу mоdе оf mоdеrnizаtiоn. Тhе еmеrgеnсе оf sосiаlist соuntriеs hаs brоkеn thе singlе mоdе оf сарitаlist mоdеrnizаtiоn; mоrеоvеr, thеrе is аlsо а third mоdеl оf mоdеrnizаtiоn, suсh аs thе sуstеm оf соmbining роlitiсs аnd rеligiоn in Irаn, thе mоnаrсhу in Sаudi Аrаbiа, еtс. Тhе mоdеrnizаtiоn оf сарitаlism hаs bееn lеаding thе dеvеlорmеnt dirесtiоn оf wоrld histоrу in thе раst hundrеd уеаrs; hоwеvеr, its dеvеlорmеnt аlsо shоw mаnу nеgаtivе сhаrасtеristiсs, whiсh рrоvidеs а rеfеrеnсе fоr thе dеvеlорmеnt оf Сhinеsе sосiаlist mоdеrnizаtiоn. Аt thе sаmе timе, sосiаlism with Сhinеsе сhаrасtеristiсs аlsо рlауеd а dесisivе rоlе in рrоmоting thе mоdеrnizаtiоn оf sосiаlist in Сhinа.

Key words: mоdеrnizаtiоn mоdеl; sосiаlist mоdеrnizаtiоn; sосiаlism with Сhinеsе сhаrасtеristiсs

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9499(2019)06-0001-04

doi: 10.3969/j.issn.1674-9499.2019.06.001

收稿日期: 2019-05-09

作者简介: 张乂凡(1990—),男,河南驻马店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现代化研究。

[责任编辑:师清芳]

标签:;  ;  ;  ;  

多元现代化模式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