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下优化绍兴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思考论文

“健康中国”战略下优化绍兴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思考

汪 锋

(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摘 要: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从政策、空间、组织、活动、指导五个维度分析绍兴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实践。结果表明:多点发力的政策支撑体系、公共体育空间结构均衡、社会体育组织建构形成、赛事活动品牌体系促进绍兴市民健康素养提升;而多元供给不足、公共体育空间结构化分层、法人体育组织能力弱化、体医服务联动不足是绍兴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困境;提出优化资金投入、提升公共体育空间使用效率、建立体育组织运作互动、创新工作机制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健康中国”;公共体育服务;发展

目前,学者对公共体育服务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内涵、供给组织、服务对象、供给内容、绩效评估、均等化等方面,主要存在三种理论观点:市场失灵理论、政府失灵理论、双重失灵理论。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公共体育服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但上升至政府的发展策略,而且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成为衡量社会大众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为此,讨论政府体育工作向大众体育转型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与健康绍兴的关系,以公共体育服务促进市民健康素养,丰富全民健身供给,对促进绍兴健康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1 “健康中国”战略下加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发展公共体育服务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

公共体育服务以满足社会大众健身需求为价值追求,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通过公共体育服务实施,借助科学合理的体育运动,达到提升健康水平,延缓慢性病,推进健康关口前移、预防疾病的效果。如有氧运动可以改善心肺机能、延缓心血管疾病,抗阻运动增强肌肉力量、延缓骨质疏松等。据2017年统计,绍兴市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531个,卫生技术人员34685 名,医生14171 人,床位25459 张,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44.71 个。然而,现实中根据绍兴人口结构,已进入医疗需求爆发期,人口逐渐老龄化,“二胎”政策后儿童数量逐渐上升,社会对医疗需求逐步增加。医疗卫生总量不足,医疗卫生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存在差距。公共体育服务能弥补医疗卫生服务不足,缓解医疗资源紧张问题[1-3]

1.2 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促进医疗手段转变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高血压、吸烟、体力活动不足和高血糖是引发慢性病致死的四大危险因素。相关研究表明,体力活动不足已成为导致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慢性疾病已严重影响群众身体健康。2016年,绍兴市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1.56%。在慢性病预防方面,体育运动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对慢性病的康复更为经济、有效。鉴于体育运动在预防和慢性病康复方面的经济、高效,医治手段理应从治疗向预防转变,健全和完善公共体育服务有助于通过体育运动预防慢性病,是实现转变健康服务模式的重要环节。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有效地、恰当地与他国文化交际者交流的能力。志愿者在服务过程中涉及多文化个体间的交流与沟通,面临的都是跨文化交际场景,志愿者们交际水平的高低也是保障英语服务效果的关键。作为中国航海日的志愿者,其角色是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因此除基本的语言能力外,语言选择的适当性和社会文化的认知程度也是衡量一名志愿者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在104名受访的调查者中,跨文化交际能力似乎并不乐观,57.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了解西方的礼仪习俗,仅有26.9%的志愿者在与国际友人交流时无心理负担,了解英美文学艺术的受访者占比更少,仅为11.3%,志愿者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状况十分堪忧。

1.3 发展公共体育服务引领健康生活方式

公共体育服务通过政府、社会、个人共同供给,满足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各种体育产品和行为,涵盖体育政策、设施、组织、活动、指导、体质监测等内容[4]。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核心诉求是满足公众的体育运动需求,因此,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必然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提供支撑。参加体育活动促进身体机能变化,提升心肺功能,增强免疫能力。同时体育活动也是调节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当前因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际关系紧张、郁闷等不良情绪引发心理疾病增多,参加体育活动是缓解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

2 绍兴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实践

2.1 多点发力的政策支撑体系逐渐形成

绍兴市政府扶持性政策促进绍兴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四部门联合发布新建居住区配套建设体育设施要求,美丽乡村战略、体育创强工程为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专项资金效果显著。一是大型体育场馆数量增长加速,绍兴大型体育场馆由2010 年84 个增加到2016 年127 个,年均增长7.1个。县级体育标志性体育场馆完成布局,其中建设经费10亿以上大型体育项目:绍兴市奥体中心建筑面积142440m2;柯桥轻纺城体育中心,总建筑面积143000m2;迪荡湖城市休闲公园,占地面积约3700亩,均为绍兴市公共体育服务设施提供有力支撑。二是体育基金持续增加,体育彩票销售额,2009 年2.9 亿元到2017 年12.89 亿元,年均增长25%,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分配比例6:4,体育彩票基金收入逐年提高,群众体育投入创新高(见图1)。三是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购买公共体育服务项目逐年提高,2016 年购买公共体育服务项目32 个,购买服务目录137 项,与全省2016 年目录相比,增加7 项。在财政投入日益增加的背后也存在以下问题:政府体育投入未与群众体育需求紧密结合,大型体育场馆消耗大量财政资源,引起基层体育设施投入不足;体育彩票基金分配不合理,虽然明确群众体育基金比例为60%,实际使用则倾向于竞技体育事业。

图1 2010~2017年绍兴市体育彩票基金群众体育投入

2.2 公共体育空间结构均衡发展

公共体育空间作为公共体育服务载体,为公众参与体育活动交换提供平台,公共体育空间构建体现“公共性”与“可达性”。通过实施“四提升四覆盖”,“十五分钟健身圈”工程,实现各类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符合开放条件的大型体育场馆、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100%。

④ 朱星.金瓶梅的故事梗概和主要人物评介[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03):89-98.

以体育创强为突破口,优化城乡公共体育空间均衡发展。建立体育强市、体育强镇、小康体育村三级体育创强网络体系,6 个省级体育强县实现全覆盖;116个乡镇街道获得省级体育强镇,占全市乡镇总数的98.3%,98%行政村达到小康体育村建设标准。近15年体育场地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体育场地数量增长3 倍,人均体育面积增长近100%,并居全省前列,2003 年,场地数4006 个,人均体育面积1.08m2;2013 年,场地数11826 个,人均场地面积为1.58m2,高出全省人均0.1 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6.75%。到2017 年浙江省体育场地普查,绍兴场地数量12967 个,场地面积1056.89 万m2,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2.12 方,居浙江第二[5]。通过三级体育创强网络建设,公共体育空间在建构原则上体现了“公共性”与“可达性”,但是,实地调查发现,尽管体育馆、学校体育设施、体育公园、健身苑等公共空间向所有人开放,然而在实际行动中,服务对象相对固定,以场馆附近小区居民为主;服务时间有限,开放时间主要集中在重大节庆日或中午时间;大型场馆因成本问题实行市场化运作,收入差距等因素致公共体育空间表达结构化分层。

2.3 社会体育组织建构初步形成

公共体育法人组织弱化影响因素有政治、社会、文化外部因素,也有社会法人体育组织依附政府资源,致组织自主、自治、自理内生动力弱化问题,同时非法人体育组织盛行也具有一定外部影响力。尽管法人社会组织与非法人社会组织均是社会博弈规则共同产生的行为产物,然而两者来源以及作用上存在着差异。法人社会组织来源自上而下,处于社会化、市场化程度不高阶段,存在依附政府资源现象。非法人组织自下而上自发生长,具有不稳定性、偶然性。

文中,音译并非先生所青睐,先生认为主张音译的人,其实主张的是以音译为主,义译为辅。他还逐一批驳了玄奘的五不翻原则,大概随着时代的变革发展,这些翻译原则也不再那么绝对了。当提及章士钊先生所说的音译的两大好处不滥和持久时,先生坦然承认章先生说得足够透彻,但随即指出这两大好处也敌不过其坏处,而且义译也有自己的好处。此外音译也绝非不能用,以下两种情况可用音译。一为“所重在音的”,如人名和大部分地名。二为“意义暧昧的”,意义不够明确的。看惯了先生情感细腻的散文,第一次读到先生如此犀利、环环相扣的议论,难免讶异,却也欣喜,先生的文风谦逊、不卑不亢,说理非但不枯燥还让人忍俊不禁。

为全面把控绍兴市民体质变化规律,实施《浙江省3~69 周岁公民体质评价等级标准(试行)实施办法》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高市民健康素养,绍兴市将国民体质监测指标纳入社会发展综合统计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下辖6区县设立市民体质监测中心,近年来,市民体质达标率稳步提升,总体合格率不断提高(见表2)。

表1 绍兴市典型社区草根体育组织统计

2.4 辐射力强的赛事活动品牌体系正在形成

体育赛事呈现出品牌国际化发展态势。2018年绍兴体育赛事国际级14 项,国家级14 项,通过“水陆国际双马”和女排世俱杯等国际品牌赛事展示绍兴国际形象。培育“水城体育”品牌,赛事类型丰富,包括皮划艇、摩托艇赛,铁人三项、龙舟、钓鱼、皮划艇、乌篷船比赛、健步走、健身跑、骑行等,为广大市民提供类型丰富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社会体育组织赛事品牌化,协会办赛引进高端赛事,如市排球协会、市桥牌协会、市武术协会、市乒乓协会、市空竹协会引进国际及国家级赛事。2016年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绍兴全民健身赛事达到了56.2%。体育部门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磋商等方式向社会招标,推动政府、社会、市场多元运作机制。全国“篮球城市”诸暨具有典型代表性,如暨市夏季篮球联赛已举办14 届,联赛全市53 支队伍近700名运动员参赛,比赛时间长达2个月,该项赛事影响力覆盖绍兴市下属其余5个县级市。随着绍兴市民运动会、万人登山、体育节、全民健身日等大型群众体育活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参与人数不断增加,绍兴市2010 年至2016 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次数从252 次/年增长到1179 次/年,年参加人数从近20万快速增长到168万[8]

2.5 体医指导融合体系处于起步阶段,体质监测数据稳步上升

社会体育指导员是公共体育服务传递科学健身方法的重要环节,是公共体育服务最后一公里传送的执行者,直接影响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与质量。目前绍兴市2017 年户籍人口443 万,12140 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占绍兴市户籍人口2.7‰,其中有3778名经常参与健身团队的日常科学指导,占总数的31.1%,活跃在健身苑点巡查、赛事活动组织、健身培训指导等各个领域中。2012 年成立绍兴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通过集中授课、评优完善培训体系,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综合素质与技能水平。以2017年为例,绍兴市体育局组织“体医结合”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2 次,参与人数120 人,覆盖社区76个。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每2000人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标准比较,绍兴市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远远小于需求。同时目前绍兴市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8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904 人,结构中存在着高级别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较少,整体结构呈现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局面,仍需进一步优化。

全国有60余万家家庭服务企业,成都自然正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自然正家”)在万家企业中显得十分渺小,但就是在“万浪淘沙”的大环境中自然正家却开创了自己独一无二的服务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对接西方发达国家家庭服务标准。

随着社会发展,公众作为公共体育服务的最终消费者,对于公共体育服务需求不断多元化。而政府与法人体育组织的单一供给,导致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偏离公众普遍需求。需求的多样性和行为的自主性将导致运动项目分散,类型多样的草根体育组织因趣缘、地缘、业缘快速自发生长[6]。根据实地访问调查,绍兴草根组织类型主要可分为广场健身类、户外锻炼类和草根球队类组织(见表1)。企业、社区增强草根体育组织归属性,一是企业家社会责任为草根体育组织提供资源,因爱好体育发展草根体育组织,如诸暨篮协主席黄生华,成立企业草根球队,每年球队投入50 万元,以技术补贴人均5 万元引进草根球员;同时每年资助家乡社区草根球队及健身组织。二是社区(村)委会为草根组织提供身份,如诸暨市枫桥镇杜黄新村,成立草根篮球、广场舞、登山体育组织[7],提供体育场地,每年灯光球场电费支出2 万元;使用村委会集体资金购买广场舞音响设备、运动装备等。

表2 2013~2017年绍兴市国民体质测定数据统计

3 绍兴市公共体育服务现状问题

3.1 多元供给有待激活,市场化能力薄弱

体育设施建设选择性布局致公共体育空间结构单一。起步阶段,以单一体育创强标准选择性布局公共体育设施,完成体育创强行政任务,对公共需求的调研不全面。发展阶段,因基本完成体育创强任务,致基层部门主动性不高,公共体育空间投入积极性不高。根据调查,绍兴基层体育设施类型主要有健身步道、健身点、篮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足球场、门球场。健身点、篮球场、乒乓球场设施占有比例超出90%。按场地划分调查,绍兴市基层体育设施使用率最高的为健身步道,最低的为社区健身苑点,使用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健身步道、广场、球类运动场、学校体育场地、健身苑点。按年龄段划分调查,30~40 周岁市民使用健身步道频率最高,50~60周岁市民使用社区广场次之,30 岁以下绍兴市民使用社区/农村球类运动场和学校体育场地的频率随其后。从而发现,基层体育设施布局最多在健身点、篮球场、乒乓球场实际使用效率并不高,其中健身点使用效率最低。

3.2 公共体育空间结构化分层导致使用效率不高

绍兴市不断摸索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补充的供给模式,全民健身活动举办数量增长,参与面扩大,促进体育社会组织进步、体育活动产业发展。然而绍兴市“十五分钟健身圈”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体育资金投入仍以财政拨款为主,体育公益基金为辅,市场参与度不高。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投入周期长、回报慢,致企业参与意愿不强。体育社会组织市场化能力薄弱,专业性不强,群众体育赛事商业化环境尚未建设。市场和社会参与主体整体层次偏低,运作能力不足,商业开发模式较为陈旧,赛事IP 有待培育和开发,办赛成熟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未来可能在互联网和智能技术带动下,催生出多种细分领域和交叉领域的新型服务模式,公共体育服务的提档升级值得期待。

市场化运作导致公共体育空间商品化。大型体育场馆因管理成本、设施设备维护成本压力,开展公共体育服务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作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会不自觉违背公共体育服务初衷,使一部分公众享受不到公共体育服务福利。大型体育场馆方面,市场化选择性开放,如室内游泳馆、羽毛球馆、室外篮球、足球场地、网球场地。出租非体育类行业,为了短期经济效益,部分大型体育场馆门面房出租餐饮、娱乐行业;大型体育场馆出租用于歌星演唱会、大型车展、展览会。对于中、小学生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12点凭学生证免费使用,对于学生来说,这个时间段开放意义不大。

3.3 公共体育法人体育组织能力弱化

体育社会组织作为锻炼个体之间的桥梁,具有提供群体聚合、活动参与、技能交流提升的功能。根据体育组织合法性问题可分法人体育组织、非法人体育组织。在公共体育服务过程中,法人体育组织与非法人体育组织共同运作是常态化运作。在法人体育组织缺失下,非法人体育组织起着重要的补充与替代作用。

Francois Mottier补充到:“Ethercat也为我们带来很多优点。它效率高,适用于驱动技术的数据传输。除此之外通过广为人知的工业标准的建立,它可以很简单地集成许多不同的设备。同样的Safety-over-Ethercat和Twinsafe在机器安全领域也是如此,比如磨床的紧急停机,防护门和轴的安全运行方面。”对于他来说设计方面在特殊情况下还需要考虑到的是IM4-P的操作方面:“其操作性,比如装载和卸载,是通过共7个伺服轴来实现的。在此过程中我们受益于极其紧凑的设计,通过终端格式的伺服放大器EL7211和采用单电缆技术(OCT)的伺服电机AM8100实现。”

3.4 体医服务联动不足,协同机制有待深化

《实施计划》明确要加强体育和卫生部门在健康促进合作力度。目前,绍兴市体育、卫生部门融合度有待加强,具体表现在:第一,体、卫部门服务联动性不足,人才共享尚存在制度壁垒,对慢性病患者体育指导缓解病情互补性优势尚不能发挥;第二,体质监测与健康体检数据资源整合不足,结果相关性尚未形成有效连接,体质监测与健康体检两部门系统相对独立,社会体育指导员未能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联动机制,对社区特殊人群健康指导与健身指导不足;第三,跨部门合作有待进一步深化,体医结合的工作机制需要在项目整合、人才培训和宣传推广等方面继续创新推进融合。此外,大部分市民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价值所在,但是主动健康的意识还须进一步强化,居民在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中的主动参与度不高,自我健康管理责任、理念与能力不足。

社会体育组织布局方面,2017年绍兴市法人社会体育组织179个,单项协会172个,行业体育协会7 个。市级单项协会规模及人员结构方面,千人协会占17%,含2个万人协会,其余均为百人及以下协会。根据单项协会项目分析,存在结构单一、规模小、活跃度不高的现实问题。社会体育组织管理上,绍兴市实行协会与行政双重管理模式。根据2018 年绍兴市体育社团资料汇编,以越城区为例,在市体育总会指导,区体育总会管理,体育分会14个镇街全覆盖,省级社区体育俱乐部54 个,健身站点341 个。镇街登记备案体育类社会组织228 个,每个镇街平均占有16个社会体育组织。

4 “健康中国”战略下优化绍兴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对策

4.1 发挥市场机制,优化资金投入

优化财政制度,规范公共体育服务政府投入,透明公共体育服务资金流向,优化资金转移支付方式。规范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加强购买服务项目、资金使用、绩效评估、服务反馈工作机制。运用政策措施,吸引社会资金丰富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建立符合市场规则的民间资本法制环境,实现公共体育资源最优配置。

发挥市场机制优化公共体育服务投入结构。市场机制的核心是由市场发挥作用形成配置资源的能力,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可替代与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呈正向比例[9]。市场机制可缓解公共体育服务经费不足、场馆设施不足、缺乏专业性的压力。如体育设施维护与维修问题,市场机制可缓解政府部门人员短缺、精力有限、维护效率低下问题。市场中社会资本可多元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绍兴市中小型企业数量较多,私有企业资金实力及灵活性可快速解决公共体育服务财政资金短缺问题,如柯桥区推行“政府+企业”、“政府+市场”合作模式,打造酷玩“特色小镇”体育旅游项目。

一是法人体育组织依附政府资源,自我生长能力弱化,法人体育组织数量发展缓慢,全市179个法人体育组织,每万人仅拥有3.5个,远不能满足群众体育组织归属需求。二是法人体育组织资源短缺,市场化能力弱,法人体育组织资金来源政府资金、会费为主,在官办分离背景下,政府资金毕竟有限,同时缺乏体育活动场地等现实问题,如绍兴市篮球协会,会费会长单位4家,会员人数75人,会费收入不足8万元/年。然而协会各级各类比赛任务繁重,经费难以维持正常开支,依靠协会主要负责人突击引进企业赞助维持日常活动。三是法人体育组织管理队伍专业性不强,理事会结构以政府工作人员、退休干部为主,且年龄老化,成员缺乏体育组织运营专业人才,以经验管理为主,缺乏创新与变革。四是在社会体育组织整体结构上,缺少具有法人资格的体育基金会,目前尚处于空白状态。

4.2 完善制度建设,提升公共体育空间使用效率

建立公共体育空间绩效考核体系,以社会公众满意度衡量政府公共体育空间供给效率,拓宽社会公众评估参与面,透明评估评价办法,适时成立专业第三方评估机构,建立平等沟通平台。优化公共体育空间投入产出效益,增加社区健身设施,盘活存量体育资源,配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针对不同年龄段丰富健身设施种类,提高健身设施的维护经费,合理布局公共体育用地规划,协调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和保养,完善体育场馆免费及优惠开放政策。针对学校体育场馆存在开放与管理的问题,可借鉴国外成熟运营模式,免费或低收费租借给第三方专业运营机构或体育俱乐部开展公共体育活动。

公共体育空间效率提升需依托高质量的社会体育指导队伍。探索社会体育指导员与村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属地体育教师结合,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和绩效待遇制度,扩大全民健身科学指导的覆盖面,有效提高队伍上岗率和指导效果。学习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街道“家庭健身指导员”的做法,以楼组为单位,公布家庭健身指导员信息,引导市民参加体育锻炼。

4.3 优化体育组织结构,建立体育组织运作互动

公共体育服务的法人组织运作与非法人组织运作之间有一种互动关系。一方面非法人组织运作促使法人体育组织运作完善,法人体育组织稳定为非法人体育组织提供规范。另一方面,法人体育组织与非法人体育组织保持一致性才能全面提升体育人口,所以两者之间需要融合与稳定。

马铃薯经济器官重量大,在播种、培土、收获时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大通县马铃薯生产仍停留在以人力、半机械化操作状态,投入产出比低,使种植马铃薯的经济效益低下,农民种植马铃薯积极性受阻,也很难适应今后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优化法人社会体育组织结构,发挥绍兴民营经济优势,企业家社会责任感,适时成立绍兴体育组织基金会,充分利用体育基金会资金灵活优势,发展残疾人、老年人、青少年特殊人群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挥体育能人、体育热心者、体育兴趣爱好者优势,加速社会法人体育组织发展,增加法人社会体育组织数量,优化法人组织人员结构,增加中青年骨干,吸引专业体育人才服务组织。社会体育组织发挥自主、自治职能,开发制定《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引导学校体育工作,规范体育培训市场。借鉴上海体育协会指导制度,整合绍兴市高校、各单项协会以及市场资源,适时成立绍兴市社区体育协会,开展社区体育每周配送服务、体育健身技能培训、体育健康大讲坛、青少年体育培训。

构建金字塔型草根组织发展模式,在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之外,草根组织力量的日益壮大,有利于社会秩序的重新建构,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转。各类草根体育组织的发展,以民间自发的行动,弥补政府和市场的缺陷,满足各种社会阶层的意愿,尤其是非政治性、非利益集团性的休闲型、兴趣型的草根组织。借鉴发达国家城市草根体育组织模式,逐步承认其合法性地位,探索实行分层分类管理,建立登记制度,构建一种金字塔式的层级状态,底层小而散实行备案制度,发展为固定、具有相对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塔身是具备较为完善的内部治理机构的规范组织;塔尖为监管严格,运转规范,享受优惠政策、承接部分政府职能的草根组织[10]

回归分析是将非确定性变量之间的关系用能够确定的函数关系表达出来。应用SPSS对体系中具体的7个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结果进行回归分析,明确网购客户物流配送满意度的3个显著影响因素,证明研究的有效性。

他坚信秉承“金般品质、百年承诺”的经营理念,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强化茶叶的深加工、加强横向联合,创立民族产业的著名品牌;他保护非遗尊重传承,为中国茶产业和茶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4.4 创新工作机制,探索体医融合新模式

探索体医人才共享模式,突破编制、资金、职称障碍,运用“越才回归”政策成功引进运动医学、康复理疗高端人才;建立高端医疗机构合作模式,如院士工作站、知名专家工作站,推进生命健康高端论坛助力“健康绍兴”建设。创新体医融合健康管理模式,探索社会体育指导员融入乡镇,社区医务工作人员老年人健康管理签约体系;优化体质监测数据与健康体检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健康管理医学与科学健身一体化。优化体医融合指导路径,延续生命健康院士论坛,开设“全民健身系列大课堂”,在人气较旺的市区公园、广场等地联合医学单位设立免费教学点,选派高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医务人员走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城乡社区,在医学知识基础上进行健身指导。

5 小结

“健康中国”战略对于绍兴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目前来讲,绍兴市公共体育服务建设在政府主导方面成果显著,如公共体育政策体系、空间布局、社会组织、赛事活动提高了绍兴市民健身活动参与率,提升了绍兴市民健康素养。然而,体育市场化能力不足制约了绍兴市公共体育发展,短板主要体现在市场资金,专业赛事运营,社会组织运作,体医融合模式等方面。绍兴市公共体育服务建设不仅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资金持续投入,更需要通过市场的手段来丰富建设路径。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EB/OL].http://www.gov.cn/zhengce/2016-10/25/content_5124174.htm,2016-10-25.

[2] 汤桂平.2030 年,人均期望寿命82.28 岁[N].绍兴日报,2016-05-10.

[3] 戴 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4] 郑家鲲,沈建华.长三角地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基本矛盾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3):7-8.

[5] 2017 年浙江省全民健身活动状况数据报告[EB/OL].http://zjtks.zjsports.gov.cn/art/2018/2/13/art_1376966_15568853.html,2018-02-13.

[6] 王家宏.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

[7] 黄 维,崔义刚.篮球场上演绎新时代“枫桥经验”[N].体坛报,2018-07-8(2).

[8] 绍兴市统计局.绍兴市统计年鉴[J].2017.

[9] 胡 娟,杨靖三.江苏县域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配置水平与影响机制分析[J],体育科学,2016(36):23.

[10] 张宏伟,成盼攀.社区草根体育组织的涵义、生成与功能定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6):13.

A thought on optimizing public sports service in Shaoxing under the strategy of Healthy China

WANG Feng
(Shaoxing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Shaoxing 312000,Zhejiang,Chin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 field survey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etc.,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ports service from policies, space, organizations, activities and guidance in Shaox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evation of Shaoxing citizens’healthy literacy due to multi-support policy system,balanced public sports space structure, formation of social sports organizations and branded event activities system, however, there are some development dilemmas including to insufficient multi- supply, structural hierarchy of public sports space, reduced ability of legal person organization and lacking interaction between sports and medical treatment service and according these issues provid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to increase funding, enhance use ratio of public sports space, establish interactive and innovate mechanism of sports organizations.

Key words: Healthy China;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G80-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204(2019)06-0006-06

收稿日期: 2019-04-19;

修回日期: 2019-11-01

基金项目: 绍兴市哲社基金项目“健康绍兴战略下体育品牌赛事培育与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35442);绍兴市哲社基金项目“健康中国背景下优化绍兴市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35341)。

作者简介: 汪 锋(1981-),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与社会发展。

标签:;  ;  ;  ;  

“健康中国”战略下优化绍兴市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思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