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落实职工主人翁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人翁论文,新形势下论文,职工论文,地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随着各项改革的全面推进和深化,我国的社会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利益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也给职工(本文职工一词专指公有制及公有控股企业的职工)主人翁地位和作用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国有企业每一步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被“主人翁”问题所困扰。传统的主人翁理论确实与改革措施发生了强烈的碰撞,理论界对职工主人翁地位的认识出现了较大分歧。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会不会动摇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现实问题。
关于主人翁地位的界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少人对职工还是不是国家主人、企业主人,有着这样那样的疑问。在学术界,专家学者几乎都一致认为,职工是国家的主人。而对是不是企业的主人有两种说法。肯定职工是企业主人的观点认为,只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的劳动者,既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另一种是否定职工是企业主人的观点,认为职工主人翁地位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一种崇高的“理论地位”,是政治口号。面对传统的主人翁理论与现实的悖逆,面对职工对主人翁地位的困惑和失落感,有必要对职工主人翁地位问题作出科学回答。
(一)“主人翁”一词来源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是个集体名词,是整体概念,指全体职工而言。它不单是个政治概念,也是个经济概念,是个属于生产关系范畴的问题。因此,职工主人翁地位更重要的是一种劳动关系和经济关系。它的确定需要三个条件:一是职工要成为自己劳动力的主人;二是劳动者集体成为一定财产的所有者和运作者,这种所有是以国家占有形式出现;三是职工群众要成为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其中,职工群众成为掌握国家政权的政治阶级最重要。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标志着劳动者成为主人,通过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等政治制度来体现劳动人民当家做主。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对生产资料具有所有权和支配权,这是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那天起就已经确立了的。职工群众作为国家和企业的主人,是由我国政权性质和社会制度决定的,是历史赋予的,职工群众在国家和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归根到底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
(三)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保障和发挥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作用,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强调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重申了必须坚持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重申了必须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进一步夯实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落实职工主人翁地位的理论基础。
(五)职工群众在国家和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也是为法律所确定的。在我国《宪法》《劳动法》《企业法》《公司法》《工会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中,都对尊重和保障职工主人翁地位作了明确而详尽的规定。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职工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这一点,无论改革深化到哪一步,不论企业的经营机制如何转变,只要企业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就不会变,职工既是国家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在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社会地位也不会变,他们是以国家主人翁的身份在企业工作和劳动的,国家会依法保障这些企业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职工主人翁地位的目前状况
通过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职工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正进一步得到落实,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实现职工主人翁地位带来新机遇。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职工成为可以支配自己劳动的自主的人,为其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条件,它使劳动者有了择业自主权,劳动者有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技术专长的机会和市场。2.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职工主人翁地位是辩证统一的。发展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职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从根本上体现了主人翁地位,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实现了包括经营者、劳动者在内的企业全体职工与生产资料更加紧密的结合,同时实现了对劳动成果更为有效的支配权,真正把主人翁地位与其经济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随着改革的深入,职工与生产资料结合得越紧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就越牢固。4.改革打破了平均主义,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有效地实现了按劳取酬原则,从经济上保证了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从实践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不违背,而且正在许多方面强化了职工主人翁地位,给实现它带来了新机遇。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实现职工主人翁地位带来的新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社会出现了三个明显的变化:一是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二是分配关系的变化;三是相伴而生的价值观念的变化。它们对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实现颇有影响。
1.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影响。在国有独资企业中,职工主人翁地位尚能落实,但也有弱化;在股份制或其它形式的有限责任公司中,由于所有权多元化,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2.改制后,在部分企业坚持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同时,职工主人翁地位在多数企业呈现下降趋势。1988年,全国建立职工代表大会的企业曾达38万多个,1997年则降为28万多个。其中已建立这项制度的单位多数仅存形式,广大职工对此极为不满和失望,使得经营管理者与生产工人之间存在矛盾。3.随着企业的自主权的扩大,有些企业领导人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思想淡漠了,把职工当成雇佣劳动者,忽视了职工企业主人翁的地位和权利,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认真发挥职代会的作用。不能从制度上保证职工主人翁权利的落实,使工人阶级应有的地位与实际地位有着较大的差距。
实现职工主人翁地位的有效途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利益关系的多元化,必然引起职工主人翁地位实现形式的多元化。广大职工只有通过适当的形式和途径参加对企业真正而不是名义上的管理,才能感受到自己是名副其实的主人。职工主人翁地位只有以具体形式为载体才能转化为现实,我们有必要认真探索实现职工主人翁地位的有效途径。
1.首先必须强化国家政权建设,使职工主人翁地位得到强制性的保证。2.必须加强对“职工群众既是国家主人又是企业主人”的舆论宣传,使全社会都明确职工群众主人翁地位的准确含义。3.要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努力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真正结合,使企业职工能真正做到有财可理、有家可当、有主可作、有利可得,通过参与企业管理把责、权、利统一起来,实现职工当家作主的地位。4.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这是企业职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形式,是保障职工主人翁地位和权利落实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制度。建立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建立职工董事会、监事会制度,这两种制度是保证职工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权力,也是提高职工主人翁地位的有效途径。现代企业制度中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都是面向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的制度,都无法代替职工民主管理。企业没有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是搞不好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符合我国企业实际,且有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及为企业和社会各界所认可,实践证明,职代会是提高职工主人翁责任感、发挥职工当家作主积极性、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组织形式。因此,必须很好地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5.建立有效的民主管理体系。(1)职工依照法律规定,以主人翁身份参与企业管理和实行民主监督,应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重大决策有发言权,而且还应负有评议、监督企业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决定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方案和事项的权力。(2)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在坚持物质利益原则、责权利相结合原则和按劳分配原则的总前提下,正确处理好国家、企业、职工的三者利益关系,处理好企业内部的各种利益关系,保证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3)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不仅要抓紧生产经营,还要抓紧对职工的技术文化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抓紧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和造就一支“四有”职工队伍。
当好主人翁应具备的素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工队伍的思想、文化技术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但其自身能力与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还有差距,现有素质不足以承担主人翁重任,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速知识化进程,这是工人阶级自身地位和利益的要求。
1.在新形势下,职工主人翁意识和主人翁地位的实现遇到挑战和考验。目前不少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淡薄,思想文化素质有待提高。这主要表现在:(1)政治上主体意识比较薄弱;(2)经济上经营管理能力不强;(3)文化上知识水平有待提高;(4)竞争上积极性不高,能力不强。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表明,1999年在全国8.35亿劳动力中,文盲占12%,小学程度占36%,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3%。在城镇企业8000万青工中,初级工占80%,中级工占10%,而高级工仅占1%,有的青年车工连图纸都看不懂。我国职工在世界范围内还处在文化技术水平较低的层次上,成为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主要障碍。2.职工应具备的主人翁素质。(1)思想政治素质。它是指思想觉悟程度、政治觉悟程度和道德修养程度。工人阶级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四化建设中承担的主力军的重大责任,必然对其思想政治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阶级整体和工人阶级的每个成员,都应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爱国、爱集体(企业)思想。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富有使命感、责任心和进取精神。要有奉献精神、竞争意识、旺盛的工作干劲、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严格的纪律观念,必须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等。(2)科学文化素质。它是指受教育程度、技术水平和掌握科学知识技术的能力。一般包括动手操作能力、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管理能力等。3.民主管理企业的能力。它是指职工在参加企业管理的实践中,具有主人翁责任感,认真学习和掌握国家方针、法律、法规和政策,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三者关系,认真学习企业管理的知识,正确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能力。职工要有能力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同职工群众的意见要求结合起来,使民主管理的决策既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又切合企业的实际,符合职工的要求。
职工主人翁地位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既要依法享有主人翁权利,也要履行主人翁责任。不能简单地认为职工主人翁地位一旦确定,就具备了主人翁资格,就能当好主人翁。如果没有主人翁意识,没有主人翁精神,没有主人翁素质水平,即使有了主人翁地位也维持不住。在国家法律和有关政治制度保障的前提下,职工主人翁地位和作用能否实现,职工是否有能力当好主人翁,取决于职工自身的素质。
标签:工人阶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