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研训练论文_饶子正

强化科研训练论文_饶子正

——以武汉大学弘毅学堂为例

武汉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72 饶子正

【摘 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实施人才强国的国家战略, 本文以武汉大学“弘毅学堂”为例,介绍并阐述了“弘毅学堂” 在大学生科研训练方面进行的实践与探索,具体包括:营造科研 氛围,激发学生科研兴趣;创造条件保障科研训练顺利进行; 完善科研训练体系。最后简要介绍了“弘毅学堂”大学生科研 训练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科研训练;拔尖创新人才;武汉大学

为了贯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基础学科领域国际一流人 才,促进我国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并为其他学科的发展提供 源泉和动力,同时大力推进我国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和机制创新,带动整个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教育 部于 2009-2010 年分别在北京大学等国内 19 所大学实施“基础学 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武汉大学于 2010 年参与该计划,根据 学校实际情况结合教育部拔尖计划,学校成立了弘毅学堂,以此作 为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试验田和培养精英人才的特区。设立了 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五个理科班和国际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 国学二个文科班。武汉大学“弘毅学堂”作为拔尖学生培养的试验 田和辐射源,成立以来在学生科研训练方面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取 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一、营造科研氛围,激发学生科研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科研训练充满浓厚的兴趣,才 能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能进一步激发科研训练的灵感,

1.聘请国内外专家教授作科研学术讲座。“弘毅学堂”各班邀请 国内外知名专家开设各类学术讲座和短期课程,拓展学术视野,提 升学术品味,为学生与国内外一流专家接触尽可能提供机会。六年 来,“弘毅学堂”邀请开展讲座和短期课程的国内专家达 200 多人 次,例如数学班邀请的专家中包括了 9 位院士,他们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陈省身数学研究所等知名大学 和高端学术机构;计算机班在全教授讲座阵容之外,特别邀请 5 位 IBM 高级讲师为学生开设了应用性和前瞻性极强的短课。

2.举办校内外交流访问和实践考察活动。弘毅学堂积极组织学生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大型科普展览;组织学生赴其他国内高校 进行交流;参观大型国有和跨国高新技术企业,并在企业建立社会 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竞赛和各类国内学术交流活 动。物理班每年参观北京、上海、武汉各类科研院所;生物班组织 学术赴兰州、内蒙古、神农架、庐山进行野外实习;计算机班也赴 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考察学习和赴

深圳腾讯等公司进行现场参观。

3.举办科研交流月活动。弘毅学堂将每年的 11 月定为大学生科 研交流月,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科研交 流,每个人都要参与,讲述自己进行科研训练活动和心得体会,然后选拔出优秀的个人到学院进行学院科研交流,最后到弘毅学堂进 行科研交流评选活动,评出一等奖二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 颁发证书和奖金。

二、创造条件保障科研训练顺利进行

为了保障弘毅学堂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学校在软硬件上采取了 一些列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 配置全校最优质资源供弘毅学堂学生使用

学校相关学科的重点实验室、研究室、工程中心、实验示范中心、资料室等已全面对“弘毅学堂”学生开放。弘毅学堂各专业给学生配备了专用实验室,为学生的实践教学和业余科研提供了专用 场地和设施,实验室有专任实验教师负责管理。另外,在各学院、 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和学生宿舍都配备有学生活动室、讨论室、阅览室等活动场所,学生可以自由使用。

2. 实施科研导师制

“弘毅学堂”各行业为学生配备学术造诣深、有科研项目和科 研经历的专门教师,对学生的科研能力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培养。 如生物学班依托生命科学学院首批生物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的优势,集合各方面力量组织教学,并聘请舒红兵院士领衔专家委员会, 为每位学生配备“烛光领航师”,该班学生要求全部参加大学生业余科研项目,通过选题、查阅生物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 撰写论文、答辩等一系列训练,提升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可发展 能力。

3.设立科研学分

为了充分调动学习成绩优秀、学有余力的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真正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弘毅学堂设 立了四个科研训练的学分,分别在大学二、三年级各个学期 1 学分。

三、完善科研训练体系

1.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和开展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

弘毅学堂积极组织弘毅班学生申报国家级和校级科研训练项 目,对于没有申报上的项目将使用专项资金予以资助。“科学研究 训练”课程作为弘毅班的必修课,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广泛、深入

开展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训练的机会。

2.完善实验课程体系,举办多元化的课外创新活动

弘毅化学班以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为导向进行实验课程设计,从低年级就设置《综合化学实验》、《科学研究技能训练》课程,在综合性、开放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中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 基本操作、基本技能的培训。物理班改变国内目前物理实验数目多 而浅的模式,合并精选实验内容,特别是改变原来每个实验有完整 的教科书指导,从目的意义,到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的 学法都有具体指导的模式,新的实验课模式就是教师仅给出实验目 的,学生自己选择实验器材、尝试实验方案与步骤(允许失败与再 尝试),自己学会提炼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果,最后在小班范围 汇报与讨论。努力做到做一个实验,就真正了解了相关内容,学到 一、了一项或几项实验技能。

3.参与课题。“弘毅学堂”要求一、二年级学生结合低年级专业 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从事相关学科竞赛的课题等专业基础知识的实 验与理论研究,一年级学生每人至少参与一项课题,二年学生每人 至少参与两项课题。三、四年级学生进入导师课题组,从事相关学 科前沿课题的研究,每个学生至少参与一项独立课题的全部研究过 程。科研课题每学期初有开题报告,学期中有进展小结,学期末有 总结,结题时有答辩。

4.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为促使拔尖学生培养与国际接轨,“弘毅学堂”积极邀请海外 专家,通过世界级科学家访问、高水平学术报告等形式,为学生营 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和开放平等的交流平台,对学生进行以精神和能力为核心的教育,使学生思维灵活,视野开阔,认识新颖,学习主 动,对新的科研成果反应敏感,敢于面对挑战,能够把握时机,勇 于打破常规。同时,“弘毅学堂”注重“走出去”战略,借助国家 留学基金委等平台,为学生到国外优秀实验室和科研组学习创造条 件,鼓励学生尽快融入国际一流的科学家群体。

【参考文献】

[1]杜玉波.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14 (2):4—6.

论文作者:饶子正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4

标签:;  ;  ;  ;  ;  ;  ;  ;  

强化科研训练论文_饶子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