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流程企业的集成化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面向流程企业的集成化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龚国平[1]2005年在《基于Internet的建筑业企业项目集成管理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建筑业企业项目集成化管理是建筑业信息化研究的关键问题,它能够将孤立的应用连接成一整体,消除信息系统的孤岛,使系统资源和数据在统一平台上及时、准确、一致地被共享,为企业管理总体战略目标和多项目管理总体利益的实现提供管理与决策支持。本文提出的建筑业企业项目集成管理系统(Construction Enterprise Project IntegratedManagement System,CEPIMS)是在作者参考国际国内大量的相关文献,结合自身在建筑业企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和建筑业企业项目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体会提出。CEPIMS是在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组织框架环境下应用于建筑业企业面向对象“工程项目”管理的集成化管理系统。系统主要是为企业在资源有限情况下,面对异地分散、分布分层的多项目进行有效管理提供统一平台。本论文主要内容:1.分析了建筑业信息化发展动态、(MIS、PMS)信息系统的集成情况和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课题的必要性、意义和论文研究的对象、方法和主要内容。2.对企业项目管理、多项目管理、建筑企业项目管理进行了研究分析,阐述了建筑企业项目集成化管理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CEPIMS的系统集成化的范围。3.对相关技术进行分析研究,提出CEPIMS软件体系结构模型。4.对系统功能需求、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了分析,结合建筑企业项目管理组织结构的要求,提出CEPIMS系统功能集成模型。5.构建了CEPIMS的体系结构,建立系统功能框架并对子系统进行划分、定义。

徐宏斌[2]2007年在《面向知识重用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建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企业信息应用的行业化是企业信息化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构建面向特定行业的企业工程/企业集成参考模型,可以在企业信息化实施速度、实施质量等方面取得改善,也是设计、开发基于行业版本的、自助批量定制的下一代信息系统的基础支撑技术。研究企业信息化行业化解决方案的基础核心问题是设计支持行业知识复用的机制、过程和方法。本文综合运用企业建模、软件重用、知识管理、模型驱动体系架构(MDA)等理论和方法,对面向知识重用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建模与企业模型知识的重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如下:在对现有企业建模体系结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面向知识重用的企业建模原则和特征,进而构建了一个面向知识重用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建模框架,给出了支持领域知识重用的企业模型组件结构。认为对企业本体合理分类是实现领域知识重用的前提,并进一步把企业本体划分为目标本体、组织本体、资源本体、过程本体和知识本体5个类别,对这5类本体及其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行业或领域类别是企业模型知识重用的重要知识情境,构建了一个面向知识重用的、叁维度(资源转化维、资源配置维、批量维)的企业分类框架,进而构建了一个面向知识重用企业建模的知识情境模型。运用Rough Sets的相关理论与方法解决情境知识的表达和情境相似性评估问题,并给出一种知识模糊分类检索途径。基于企业模型知识重用层次的分析,给出了领域知识重用模式和企业模型知识进化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以企业模型知识库为核心的、面向知识重用的多层次业务支撑平台架构。通过扩展MDA计算模型完善了业务模型驱动模型体系,针对业务模型驱动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构建问题给出了技术实现方案。最后,以流程型生产的一个典型行业——水泥行业为例,对面向知识重用的集成化MIS的企业建模理论在该行业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陈跃[3]2011年在《跨境管道工程全寿命期集成化风险管理与决策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跨境管道工程,作为油气供应多元化战略的重要举措。相比一般长输管道,跨境管道的风险管理面临许多新的问题与挑战。为此,本文开展了其全寿命期各阶段上风险管理与决策的集成研究,主要创新性工作如下。1、在深入分析跨境管道工程风险的特点基础上,将项目全寿命期集成风险管理理论引入跨境管道工程中,将其全寿命期划分为建设前期、建设期和运营期叁个阶段,构建完成了全寿命期集成化的跨境管道风险管理模式;并且在该模式框架下,提出了跨境管道全寿命期内一整套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对应评价方法与应对措施,完成了对其不同阶段、不同性质与特点风险的全面辨识、评价与管理。2、针对跨境管道建设前期有关主体进行管道提案或方案优选的决策需要,从风险分析与管理的视角给出了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将TOPSIS模型引入进来,通过深入分析方案比选决策指标赋权的特殊意义,构建了基于组合赋权TOPSIS模型的方案比选决策方法,应用于跨境管道建设前期方案比选决策中,案例研究显示了相比现行方法,该方法对方案优选具有更好的区分度与决策精度。3、构建了基于EPC模式的跨境管道建设期综合集成风险管理方法,包括一整套多元、动态的风险管理模块和评价指标体系、德尔菲-模糊层次分析-风险矩阵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相集成的风险评价方法、多层次综合集成风险管理流程,实现了对建设全过程风险的全面管理,提升了风险评价的可靠性,强化了定量风险评价对项目管理与决策的辅助作用。4、在跨境管道运营期风险管理研究中,基于可靠性理论对现行肯特风险评价模型的计算缺陷进行了改进,并给出了具体实施过程;针对目前在役管道安全(风险)评价普遍存在着的“重技术、轻人因”,“重硬因素、轻软实力”缺陷,构建了人-机-料-法-环综合集成的管道运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常权-灰色关联评价的有关缺陷,引入变权理论,构建了基于变权和TOPSIS方法的灰色关联决策模型,实例研究表明相比现行方法,该模型的决策效果更为合理可靠;将其应用于前面构建的集成化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多层次安全评价,构建了变权-TOPSIS-GRA相集成的多层次安全评价方法,通过管道安全评价实例展示了该方法的可靠与实用;进一步,提出了基于SVM的管道运营多层次安全评价方法。5、构建了跨境管道全寿命期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框架,并设计、开发了跨境管道全寿命期集成化风险管理系统。本文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外油气、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风险评价技术研究”(编号:2006BAB08B01)中第七专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李强[4]2007年在《面向集成的流程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信息化正朝着集成化的方向发展。由于生产过程的特殊性,流程企业对设备管理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流程企业迫切要求设备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提供对设备管理主要业务的综合管理,而且能够在设备管理基础上融入实时监控技术,能够与企业其它系统进行系统集成,以提高企业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本文以某制药企业设备管理系统项目为背景,针对流程企业设备管理需求,从集成化角度出发,设计开发了流程企业设备管理系统,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1)流程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的分析与建模。根据流程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与集成需求,采用基于UML的面向对象方法,通过系统主要用例、典型序列图和系统类图对流程企业设备管理主要业务进行了详细分析与建模。(2)流程企业设备监控与管理信息的集成。采用OPC接口作为设备监控系统与设备管理系统的通讯接口;建立了设备监控与管理信息的集成结构;根据OPC技术规范,开发了OPC客户端控件,用于实现设备监控实时数据的读取、显示和存储;选择组态王作为系统组态软件,研究了组态软件在集成结构中的应用;为了集成历史数据,开发了组态王历史数据转储工具。(3)流程企业设备管理系统与企业其它系统的集成。研究了传统的系统集成方法,提出了基于XML Web Service的系统集成方案,建立了流程企业设备管理系统与企业其它系统的集成模型;研究了基于XML技术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基于Web Service技术实现系统间的应用集成。(4)流程企业设备管理原型系统的开发。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建立了系统集成体系结构和功能框架,选择了系统平台及开发工具,研究了数据库操作和报表生成的关键技术,实现了B/S模式的流程企业设备管理原型系统。

周丹晨[5]2004年在《面向网络化制造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构建原理与实施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网络化制造是适应网络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先进制造模式,它强调企业间的协作和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并以此达到提高企业的产品设计的创新能力,实现产品设计制造的低成本和高效率的目标。因此,通过网络将分散在各个企业中的制造资源实现共享和优化利用是网络化制造模式的重要特征之一,构建能集成多方面资源、具有多种功能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将成为网络化制造的一种重要技术使能工具,可以有效地支持企业实施网络化制造。 本论文在分析国内外对网络化制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网络化制造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功能体系结构,重点研究了网络化制造模式下资源建模、获取和集成技术、面向制造企业的信息集成化管理技术、基于Web服务的虚拟企业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基于ASP模式的网络化制造服务技术、基于资源共享的异地企业协同工作技术以及面向企业决策的数据挖掘技术等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施的关键技术,并通过原型系统的开发和初步应用验证了所提出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功能体系结构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我国制造业在网络化制造模式下的资源共享与服务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论文在理论与实践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特色如下: (1) 提出了面向网络化制造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功能体系结构,即在公共数据中心所管理的可共享资源支撑下,利用应用工具集,为联盟企业提供资源集成与管理、企业间协同工作支持、网络化制造服务、UDDI使能的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注册中心以及共享资源维护与安全控制等服务功能。通过对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实施的关键技术的分析,研制开发了由公共数据中心、远程协同设计中心和远程制造服务中心等功能模块组成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原型系统。 (2)应用面向对象的资源建模方法和多Agent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的网络化制造资源模型。研究了基于语义Web技术的制造资源获取方法,讨论了网络化制造模式下资源集成和快速重构方法,提出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支持下的网络化制造资源获取和集成模型。 (3)通过对面向制造企业的信息集成化管理技术的分析,研究并开发了基于W七b的工艺信息集成化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工程项目管理、工艺文件管理、工艺资源管理、图文档管理、工装管理、任务管理以及工时管理等七个独立的子系统,实现了工艺信息在企业内不同部门之间的集成和共享。 (4)针对虚拟企业中盟员和其应用系统不断动态变化的特点,通过对W己b服务技术架构的深入分析,提出了一种面向虚拟企业的柔性工作流管理技术方法,实现了虚拟企业应用系统集成,提高了各联盟企业工作流管理的柔性和适应性。 (5)以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eation Serviee provider,Asp)模式为技术支撑,针对有限元分析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有限元分析远程服务系统的技术方案,研究了系统的体系结构、工作流程和关键使能技术,以充分利用宝贵的有限元分析计算资源,将分散在不同地域的制造企业和FEA服务商有机地连成一体,为各中小型企业提供快捷、便利和可靠的高水平FEA远程技术服务。 (6)在分析企业间协同工作的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基于多Agent的企业间协同工作机制,研究并提出了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支持下的企业间协同工作系统的体系结构和运作流程,为异地企业之间的协同产品开发、协同设计和协同制造等过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7)提出了在企业ERP和CRM系统基础上应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开发利用的理念和方法,为推动制造企业逐渐从“信息管理”走向更高层次的“知识管理”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关键词:网络化制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虚拟企业协同工作数据挖掘

李忠凯[6]2010年在《混合流程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混合流程企业(Hybri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HME)的生产过程包括连续和离散两种生产方式,各生产阶段之间的约束关系更为复杂。随着以需求多样性等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的发展,HME生产管理的复杂性与创新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本文在分析HME生产过程突出特点及其典型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对混合流程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系统(Production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 Oriented to HME, PPMS-HME)展开研究。建立了一种面向HME的生产过程管理功能体系,以混合型生产制造过程为主线,集成了各生产阶段中与计划、组织和控制等管理职能相对应,分布于各应用领域和管理部门的重要功能模块。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灵活的矩阵式系统架构,减少了功能层之间的耦合关系,从根本上降低了生产过程管理系统开发和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建立了面向HME的推拉结合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层级模型,设计了基于生产进度等启发式规则的简化模拟退火算法(Simplified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SSA)和适合现场调度的能力平衡模型及动态调度算法。以综合生产需求为起点,拉动生产计划,据工艺流程图等进行连续工序计划和离散工序计划的预分解,考虑各生产节点产能,通过SSA算法获得有限产能的优化生产作业计划和更加可行的车间级物料需求计划等;在生产执行层面则结合工序流转卡等方式进行推动式生产。为提高特定条件下相邻的同类生产单元的作业效率,建立了相邻生产单元能力平衡模型,并开发了动态调度规则和算法。针对HME生产过程中存在分批、合批工序和物料替代等多种特殊环节的多样性特点,建立了物料转换的批次映射关系模型,包括对应特殊物料转换环节的构造映射和动态映射模型,采取类似软件工程中钩子技术的方法求解多环节物料跟踪追溯的复合映射,提高了系统对多环节物料转换过程的物料跟踪追溯的信息集成能力和计算速度。基于HME多形态作业的过程集成信息,通过作业转换等数据处理过程,建立了面向作业管理法(Activity-Based Management, ABM)的作业数据集市,进而建立了叁维作业分析模型。据不同侧重点的作业管理需求,可选取相应的作业分类,确认源于过程集成信息的作业成本库和作业成本动因,获得多种成本视图。实现了快速的自动化成本数据提交和成本核算过程,为实施作业管理法等现代管理方法提供了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结合企业实践,说明了混合流程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系统的实施应用过程及其实效。混合流程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系统的研究有利于促进我国混合流程企业采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管理创新,对信息化建设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何斌[7]2006年在《省级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集成化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洪水灾害频频发生,每年的防汛任务十分艰巨。就当前重点防洪地区的实际情况而言,在努力提高江河防汛能力的同时,应加强防洪减灾的非工程措施建设,以防洪信息化建设为背景,在防汛指挥系统建设的基础上,结合高新技术建设一个高效、可靠、实用的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这对防洪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发展状况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在集成化管理方面的研究现状,针对当前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集成化应用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黑龙江省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实际工程背景,紧紧围绕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集成化展开应用研究工作。本文运用元数据、工作流、B/S网络体系结构、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Web GIS,JAVA编程等先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研究了防洪信息元数据理论、防汛会商集成化方法、防汛抢险决策方法集成技术、防汛业务集成化方法以及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和推广取得了如下成果: (1) 根据省级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集成的总体目标,分析归纳了在系统集成化应用研究过程将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元数据、工作流、网络体系结构、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Web GIS、JAVA编程等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基本概念、功能、特点以及在系统集成中应用的原因和要求。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系统总体集成方案,利用不同的技术与方法将解决不同的系统集成中出现的问题。 (2) 针对防汛系统中资源信息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从元数据的基本理论研究出发,研究了防洪信息元数据理论。首先,将元数据的描述对象——“数据”拓展到系统任意层次的资源对象,扩展了元数据的定义范围。然后,通过对防洪信息元数据的内容体系分析,参照有关元数据标准和防洪信息资源的应用情况,重点研究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内各个层次资源信息的元数据,主要包括数据元数据、数据库元数据、模型方法元数据和系统模块元数据的定义及其描述的标准框架体系结构。最后,以上述理论研究为基础,分析元数据互操作的需求,应用B/S网络体系结构和元数据应用工程框架构建了防洪信息元数据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用以对防汛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各类元数据进行获取、检查、转换、存储、处理和应用等元数据生命周期的管理。 (3) 针对目前防汛会商系统在集成管理及其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防汛会商的特点和流程分析,提出了防汛会商系统集成化管理的设计思想极其实现方法。首先,根据该设计思想,应用B/S网络体系结构建立防汛会商集成化管理体系结构,并对其中应用的Web、模块元数据、Java和Web GIS等新技术的应用进行可行性分析,从而形成防汛会商系统集成化管理的总体设计方案。然后,应用模块元数据的定义和描述标准分析会商集成信息的元数据项,设计相应的元数据库;以全省范围内防汛会商分

张世翔[8]2003年在《CIMS环境下基于PDM的产品信息集成化管理研究》文中提出目前CAD/CAPP/CAM技术、PDM技术与ERP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叁者之间的信息集成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实施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工程、适应全球化竞争的瓶颈问题。CIMS的核心和最本质的特征在于集成。产品信息集成化管理成为CIMS应用工程中的主要内容。 本论文结合当前CIMS产品信息集成研究的最新成果、国内企业的实际现状和云南省CIMS应用示范工程的实施,从理论上分析和比较了CIMS的信息集成方案,进行了CAD/CAPP/CAM/PDM/ERP之间的产品信息交换分析与共享研究,得出其信息集成的内容。建立了CAD/CAPP/CAM/PDM/ERP集成的信息模型和总体结构框架,给出了基于PDM平台的CAD/CAPP/CAM/ERP系统产品信息集成化管理的实现方法。并结合具体企业CIMS应用工程开发出一套基于PDM的产品信息集成化管理系统。这将有利于解决在设计、加工制造和管理中大量存在的自动化孤岛问题。

陈宏伟[9]2005年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住宅产业化领域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房消费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之一,住宅产业将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成长型产业。然而,由于历史及其它一些原因,我国住宅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传统生产方式,落后管理模式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已严重制约了住宅产业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住宅产业已经成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住宅产业技术升级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本文在大量相关文献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运用信息论、系统论、管理学、价值链管理、产业融合、CIMS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充分借鉴和融合制造业领域中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采用比较分析、系统结构化分析、定性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对住宅产业企业CIMS可行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试图建立住宅产业CIMS应用方案。全文着眼于整个住宅产业的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发展,站在不同的角度研究基于CIMS模式的住宅产业集成化管理。 首先,在介绍CIMS的内涵及其理论发展、推广和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住宅产业中引入CIMS的初步设想。其次,分析了我国住宅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要求,指出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住宅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问题,确认CIMS在住宅产业化领域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接着,在分析目前住宅产业信息化管理状况的基础上,参考制造业中的CIMS系统,作者提出了住宅产业CIMS应用方案,其中重点探讨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并建立了其功能模型及信息模型,用一体化集成理论定义了产业化住宅是典型的一体化产品,指出产业化住宅的技术核心是系统集成,研究了该一体化系统的功能构成原理和系统集成的框架。最后,指出了有效实施住宅产业集成化管理的基本条件与措施,并得出了研究结论。 本文落脚点是CIMS在住宅产业领域应用研究,作者构建了住宅产业企业CIMS的总体框架和系统模型,为住宅产业相关企业的CIMS应用提供了实施参考。

胡瑞林[10]2006年在《水电企业检修集成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发电企业将面临市场经济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挑战。设备检修管理工作一直是水电企业正常运行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设备检修的质量决定了发电企业能否安全可靠地长周期运行,从而直接影响发电效益,并且关系到劳动效率的提高和电力系统经济指标的完成。因此,如何有效规范和管理检修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是水力发电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水电企业检修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通过对国内外水电企业检修管理模式现状的分析与比较,提出了水电企业检修集成管理模式,并对其在企业实践中的应用给予分析和评价。论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检修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水电企业检修体制沿革,综述了国内外水电企业检修管理的研究现状。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目前老水电企业的检修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检修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水电企业检修解决方案——检修集成管理这一模式。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水电企业检修集成管理的需求,为水电企业检修集成管理模式的研究指明了方向。通过对集成管理内涵、运作机制、系统运作程序和集成管理战略及其策略支撑体系的研究,建立了水电企业检修集成管理系统构架。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水电企业检修集成管理模式,即从单纯考虑检修项目管理转化为将设备检修项目看作一个有机的系统,以设备检修管理为目标,以检修业务流程为中心载体,将组织、业务、信息、物资、财务等集成管理,并着重研究了检修业务集成、组织集成、信息集成。论文将以上研究成果运用到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检修管理工作中,结合映秀湾水力发电总厂检修管理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检修集成化管理需求分析,提出了检修集成化管理的思路和实施方案,实施检修集成化管理的几点要求,并对实施效果与前景进行了分析,为水电企业检修管理工作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基于Internet的建筑业企业项目集成管理系统研究[D]. 龚国平. 东南大学. 2005

[2]. 面向知识重用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企业建模研究[D]. 徐宏斌. 南京理工大学. 2007

[3]. 跨境管道工程全寿命期集成化风险管理与决策研究[D]. 陈跃. 天津大学. 2011

[4]. 面向集成的流程企业设备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D]. 李强. 青岛科技大学. 2007

[5]. 面向网络化制造的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构建原理与实施技术研究[D]. 周丹晨. 四川大学. 2004

[6]. 混合流程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系统研究[D]. 李忠凯. 大连理工大学. 2010

[7]. 省级防汛会商决策支持系统集成化方法及应用研究[D]. 何斌. 大连理工大学. 2006

[8]. CIMS环境下基于PDM的产品信息集成化管理研究[D]. 张世翔. 昆明理工大学. 2003

[9].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住宅产业化领域的应用研究[D]. 陈宏伟. 武汉理工大学. 2005

[10]. 水电企业检修集成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应用[D]. 胡瑞林. 重庆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  ;  

面向流程企业的集成化设备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