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高原地区心律失常效果分析论文_杨兴岚

(甘州康定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 626000)

【摘要】目的:对胺碘酮治疗高原地区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08 例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4 例),观察组胺碘酮,对照组普罗帕酮。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2.6%和70.4%),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1.1%和27.8%),治疗后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和治疗前的,QT 间期延长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和治疗前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3.7%和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可显著改善高原地区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

【关键词】胺碘酮;高原地区;心律失常;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7-0273-01

基于高原地区含氧量低、气候寒冷干燥,居住人群一半以上为游牧生活方式为主,居住环境寒冷潮湿,风湿性心脏病及高原性心脏病发病率较高,因此极易出现心律失常,给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威胁。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心脏离子多通道阻滞剂,其属于一种广谱、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现对其展开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 年5 月至2014 年10 月收治的108 例心律失常患者,全部患者入院后均通过心电图或是24h 动态心电图确诊[1]。在充分吸氧下,按照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4 例,男42 例,女12 例;年龄为44—75 岁(59.6±5.1)岁;20 例为高原心脏病、10 例为风心病、8 例为冠心病、4 例为肺心病、2 例为心肌炎、10 例原因不明;对照组54 例,男44 例,女10 例;年龄为45—76 岁(60.1±6.2)岁;22 例为高原心脏病、8 例为风心病、6 例为冠心病、4 例为肺心病、2 例为心肌炎、12 例原因不明。本次研究选取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患者在急性期均静脉推注150mg 胺碘酮+5%葡萄糖注射液推注时间超过15min。

1.2.1 对照组:普罗帕酮,患者每日口服3 次普罗帕酮(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00405,规格:50mg

50片/瓶),150mg/次,持续治疗2 个月。

1.2.2 观察组:胺碘酮,在治疗第一周,患者每日口服3 次胺碘酮(生产厂家:赛诺菲 (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00621,规格:0.2g

10 片

1 板/盒),200mg/次;在治疗第二周,患者每日口服2 次胺碘酮,200mg/次;从第三周开始,患者每日口服1 次胺碘酮,200mg/次,持续治疗2 个月。

1.3 观察指标[2]

对不同组别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心率、QT 间期延长程度变化状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进行密切观察。

1.4 判定标准[3]

显效:治疗后,患者头晕和胸闷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通过24h心电监测或动态心电图检查,显著改善,过早波动状况显著减少或消失,同治疗前相比,早搏次数减少程度>70%;有效:治疗后,患者头晕和胸闷等临床症状好转,通过24h 心电监测或动态心电图检查,得到改善,同治疗前相比,早搏次数减少程度>50%;无效:患者治疗后没有达到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 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采用χ2 检验。若P<0.05 二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相比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92.6%和70.4%),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1.1%和27.8%),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相比[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和QT 间期延长程度变化状况进行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和治疗前的,QT 间期延长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和治疗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和QT 间期延长程度变化状况进行对比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2/54),2 例为恶心;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9%(14/54),8 例为恶心、6 例为腹胀。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基于高原地区含氧量较低、气候寒冷干燥,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心肌细胞氧供不足,并且患者细胞膜不稳定,显著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率,给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胺碘酮具有扩张冠脉作用,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患者心肌耗氧量作用。该药剂作用于房室结,能够有效延长房室结、心室肌、心房和有效不应期,便于消除折返激动,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胺碘酮有效增加患者冠脉血流量,缓解心绞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4]。本次研究中,通过胺碘酮治疗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后心率、QT 间期延长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2.6%、11.1%、(63±8)次/min、(416±31)ms、3.7%,通过普罗帕酮治疗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后后心率、QT 间期延长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4%、27.8%、(74±10)次/min、(401±32)ms、25.9%。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和治疗后心率、QT 间期延长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综上所述,胺碘酮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剂,临床医师在对高原地区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时胺碘酮获得良好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黄国柱.胺碘酮治疗老年人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37(1):60-61.

[2] 赵红.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180-181.

[3] 贾宝山.长期小剂量胺碘酮联合倍他乐克治疗老年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2):99-101.

[4] 王 景.胺碘酮治疗高原地区室性心律失常 16 例[J].实用医药杂志,2011,28(12):1084-1085.

论文作者:杨兴岚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5

标签:;  ;  ;  ;  ;  ;  ;  ;  

胺碘酮治疗高原地区心律失常效果分析论文_杨兴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