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论文_司俊芳 曹萌萌 张兰

司俊芳 曹萌萌 张兰 通讯作者衡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我科2013年月12至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青光眼手术患者,给予行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虹膜周边切除术等不同的手术治疗,术前、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结果 100例青光眼手术患者进行有效恰当的围手术期护理配合,患者高眼压症状缓解,其他伴随的各种不适症状消失,数次复查患者均眼压正常、自我感觉良好.结论 对青光眼手术治疗患者落实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有助于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依从性,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青光眼; 围手术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499-01

青光眼分为先天性青光眼、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混合性青光眼,其是因为眼内压升高而引起的视乳头损害和视野缺损的眼科常见与多发疾病,如不及时确诊与治疗,往往造成视神经永久性损害,视力不可逆下降,严重者甚至导致失明[1].青光眼是目前眼科患者致盲的三大原因之一.其致病原因通常是由于房水生成率、房水排出率、眼内容物的容积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失调,从而引起眼压病理性升高.青光眼患者大多有局部解剖异常的病理基础,常见诱因有:在暗室停留过久、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精神创伤等.临床常表现为头痛、眼痛、视力下降、虹视等症状.青光眼主要的治疗措施是应用药物降低眼压后施行手术,其目的是降低眼压,保存或维护视功能.为了提高手术效果,降低青光眼复发的可能性,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做好青光眼手术前、后的护理必不可少.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2013年12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青光眼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0例(56眼),女50例(52眼);平均年龄50-80岁;70例(78眼)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30眼)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1.2 手术方法根据适应证分别选取小梁切除术23例(23眼)、小梁切除+虹膜周边切除术77例(85眼)治疗.

2 护理2.1 术前护理2.1.1 急性青光眼手术前护理 急性青光眼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可单眼发病、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发作时眼压升高常在6.67~10.7kPa(50~80mmHg),如果不及时、迅速将眼压降下来,就会造成视神经压迫受损,视力不可逆损害甚至失明,患者入院后,根据患者病情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如遵医嘱用药降眼压、采集血标本,为患者及时滴眼药水,积极做好青光眼术前准备.2.1.2 心理护理 急性青光眼患者发病前常常有许多诱因存在,如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精神因素等诱因,起病急,头痛、眼胀、眼痛,视物模糊,个别患者恶心伴有呕吐,患者非常痛苦,因此入院后责任护士应耐心听取患者主诉,向患者介绍同类手术成功的案例患者,并为他们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多巡视患者,多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以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消除患者担心手术后会不会疼痛、出血,术后是否留有后遗症、视力如何,能不能看清东西等问题及时解答, 及时消除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和恐惧.因为紧张、激动容易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刺激瞳孔开大肌收缩导致瞳孔扩大,使前房角变得更加狭窄甚至关闭,导致房水循环更加不畅引起眼内压升高.

2.1.3 用药指导 责任护士要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用药指导.遵医嘱立即给于患者建立静脉液路,让患者平卧,告知患者快速静滴20%甘露醇250毫升以降低眼压,滴速100/分,有利于控制眼压,同时也减低颅压,可能引起头痛、头晕.我们会加强巡视,如有不适,家属及时告诉我们,但患者不要下床走动.同时协助患者给予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点患眼,压迫泪囊2—3分钟,每5 分钟一次,连滴四次后,,再每隔15分钟滴眼一次,再连滴四次,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观察患者瞳孔大小的变化.责任护士应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用药前严格进行患者身份识别(用PPD扫患者腕带上的二维码)与药物的查对,做好用药安全,同时防止患者交叉感染.患者使用噻吗心安类药物时,注意观察的脉搏、心率、血压的变化,如有异常要及时报告医师.患者有慢性病需长期用药(自带药)者,责任护士了解清楚后及时与主管医生沟通,同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滴眼液,正确使用手消液,做好手卫生,落实好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2.1.4 术前指导 责任护士指导患者练习眼球向下转动,凝视的训练,确保手术时配合好医生,手术顺利进行.指导患者用张嘴呼吸,避免咳嗽、打喷嚏的方法是患者用舌尖顶压颚部或用手指压人中穴,患者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接受手术.术前测量生命体征,10分钟前排空大、小便,避免术中膀胱膨胀引起患者烦躁,增加手术风险.术日做好术前准备如给予术眼结膜囊冲洗、泪道冲洗等,注意观察患者眼部及全身症状,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2.1.5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含纤维素多、维生素多的新鲜蔬菜、水果及食物,如韭菜、芹菜、香蕉、豆浆以利肠道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结、便秘时因用力憋气排便引起眼压升高.禁止吸烟、饮酒、喝浓茶咖啡、以及辛辣、刺激性食物.饮水量每次控制在200毫升左右,一天饮水次数控制在6-8次.2.1.6 安全护理 针对眼科患者存在的安全隐患因素有:老年人多、儿童多、低视力、视野改变,我们科室制定了跌倒坠床评估表、安全告知书、制作了防跌倒、防坠床信息卡,采取床单位加床档、悬挂防跌倒、防坠床信息卡,时刻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安全,同时责任护士做好健康宣教,是护理安全得到了提高.

3.术后护理3.1 体位护理患者术后回病房后,去枕平卧位或仰卧位六小时,经医生查房检查眼内无出血后再下床适当活动.术后有前房积血者应取头高半卧位,以利于积血下沉、吸收,并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术后患者一般为,以不压迫患眼为宜,前房出血者需半卧位休息,术后24h滴抗生素滴眼液皮质醇激素滴眼液4次/天,前房出血者应用敷料覆盖双眼,限制日常活动.

3.1.1 观察病情 加强病房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如有疼痛、出血等症状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观察患眼敷料包扎是否脱落、移位、渗血.叮嘱患者少看电视、少读书报、减少用眼,以利眼压稳定在正常范围1.3~2.8kPa(10一21mmHg); 避免咳嗽、打喷嚏、避免长时间弯腰和低头,防止伤口出血.同时要注意健眼有无青光眼发作现象,如有症状立即通知医生.注意保持眼部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少用手揉眼睛,洗脸时注意患眼闭合,遵医嘱按时交替滴眼药水,预防感染.3.1.2 术后并发症护理 青光眼患者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有术后浅前房、前房积血、滤过泡形成不良等,常会引起术眼胀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一旦患者发生此类症状时,要引起高度重视.①浅前房:本组4只眼发生I~Ⅱ级浅前房积血,经高渗剂脱水治疗、睫状肌麻痹治疗及加压包扎,1—2d后恢复正常深度.②前房积血:发现后立即嘱患者头高半卧位,用纱布遮住患者双眼,告知患者减少眼球活动,尽量床上活动,减少日常活动量,责任护士应耐心向患者解释出血原因,遵医嘱给予肌注止血药.本组患者3例(3眼)术后出现前房少量积血,高度在瞳孔下缘,及时给予对症处理1~2天后,积血高度得到控制,无活动性出血发生,3~7天时出血完全被吸收,角膜透明、无血染,眼压均正常.③滤过泡形成不良:本组有5只眼术后第1天发现结膜切口处对合不良导致房水外漏, 及时通知医生给给予加压包扎,3例患者在1~2 天后滤过泡形成,测量眼压正常;2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2天后,效果不明显,主管医生立即在显微镜下操作下进行修复,术后患眼恢复良好,滤过泡逐渐形成,经测量眼压正常,患者都康复出院.3.1.3 出院指导1.青光眼患者认为通过手术就治好了,不重视术后的定期复查和日常生活的保健,从而使部分患者眼压再度升高,疾病反复发作,进一步损害视力、视野.因此,要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介绍青光眼的常见症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的表现及相应处理,让患者知道青光眼术后应长期有效控制、才能终生缓解,需要长期、定期复查,2个月内按时遵医嘱复查,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2.青光眼发病与精神因素、情绪有直接关系,因此,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控制情绪,不应过分激动;3.生活规律、保证良好的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4.不要在暗处逗留过久,不能长时间看电影、电视.如发现看灯时有彩圈或感眼睛胀痛、视力减退、视野变小时,应立即就诊.5.出院后坚持眼球按摩,按时滴药;

3.1.4 建立青光眼患者专病随访记录本,通过电话随访,实时了解患者情况,及时解决患者有关疾病方面的问题,减少了患者的复发.4 体会责任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充分全面的术前准备、认真细致的病情观察、细心周到的术后护理、易懂易遵的出院指导以及电话随访,在医、护、患的互相信任与配合下,使患者达到很满意的康复状态;减少了复发率.使我们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本组围手术期的综合护理工作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1] 刘家琦,李凤鸣,主编.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15-445.

论文作者:司俊芳 曹萌萌 张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  ;  ;  ;  ;  ;  ;  ;  

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论文_司俊芳 曹萌萌 张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