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昆铁路沿线地区资源优化配置研究_南昆铁路论文

南昆铁路沿线地区资源优化配置研究_南昆铁路论文

南昆铁路沿线地区的资源优化配置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优化配置论文,地区论文,铁路沿线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 《中图法》 F532(7)

国家重点工程南昆铁路于1997年12月胜利开通运营,为沿线地区的资源开发和更大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良机。如何利用这一大通道,实现跨省区、海内外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沿线地区社会经济持续发展,是值得研究的一个大课题。

1 铁路开通改善了资源配置的外部环境

南昆铁路是我国“八五”、“九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在大西南艰险山区修建的又一条长大干线。南昆铁路东起南宁,西至昆明,北接红果,路跨滇、黔、桂3省区,全长899.68km,为国家一级单线电气化铁路。该线将大西南内陆与华南沿海港口连接在一起,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这条铁路的建设和开通运营,对于改善3省区交通落后状况,加强大西南与海外的联系具有重大意义。它的开通运营大大改善了大西南特别是沿线地区资源开发利用的外部环境,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沿线地区连成一体,实现资源共享

南昆铁路沿线地区包括广西的百色、南宁、钦州、北海和防城等城市;贵州的黔西南州和六盘水市的盘县特区;云南的昆明、曲靖和玉溪等地市。铁路的开通运营将3省区的10地市、38县市连成一体,形成以桂东南沿海为对外开放前沿;以南昆铁路为轴线;以沿线大中小城镇为经济生长点;以铁路通过和辐射的川滇黔桂渝广大地区为腹地,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的南昆沿线经济带。沿线地带水、土、气、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旅游资源都很丰富,以铁路为纽带将各种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资源连为一体,必将促进沿线资源共享与高效开发利用,以水能、煤炭、铝土矿、磷矿等优势资源为例,沿线地带水能资源可开量5653×10[4]kW,煤炭保有储量199×10[8]t,铝土矿保有储量2.72×10[8]t,磷矿保有储量21.61×10[8]t,分别占3省区总量的3%、26%、38%和38%。其沿线若干种资源分布特点是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南北盘江和右江,3省均有分布,其中贵州占51%以上;煤炭保有储量在贵州和云南,分别为120×10[8]t和79×10[8]t,广西缺乏煤炭。铝土矿分布在广西百色地区的平果县,这里的铝土矿是高铝、低硅、高铁、低硫一水硬铝型矿物;磷矿分布在云南昆明市附近地区。铁路的开通运营为煤炭、磷矿石、铝土矿等大运量资源开发,为水、火电站建设创造了条件;为平果铝基地、昆明磷基地建设提供了运输与能源保障。总之,铁路的开通运营为实现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创造了条件。为云磷、黔煤、桂铝和水能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水电、火电合理匹配和高耗能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1.2 沟通西南四省区一市,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包括川、滇、黔、桂、渝四省区一市在内的大西南地区,是我国自然资源最富集的地区,同时具有包括丰富劳动资源和规模较大的基础设施在内的社会经济资源。这里不仅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而且组合状况良好,优势非常突出。过去,由于长期处于交通闭塞,人流物流信息流不畅通,市场不发育,因此资源开发程度很低,经济不发达。南昆铁路的开通运营,并与成昆、贵昆、内昆(在建)连通,将大大改善大西南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大西南内部资源互补与经济联系,尤其是为扩大该地区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发展国内、外贸易带来新的机遇。

西南可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54%,煤炭保有储量占全国9.2%,水能和煤炭的结合,形成煤电互济,水火电并举的能源优势。大力开发西南地区的能源资源,可以使西南成为我国南方的能源基地,实现西电东送、贵煤东运,为缓解华南、华中地区能源短缺做出贡献。

西南具有发展高耗能原材料工业的多种矿产资源优势:铁矿保有储量占全国19%,特别是攀西钒钛磁铁矿保有储量约60×10[8]t以上,锰矿保有储量占全国61%,不仅为攀钢、水钢、昆钢、重钢生产和扩建提供可靠的原料,而且为冶炼含钒、钛的低合金钢,生产海棉钛、钛白粉等战略物资开拓了广阔的前景。西南铝土矿占全国33.8%,铜矿占全国15%,锡、铅、锌、锑、汞分别占全国78%、26.6%、37%、50%和71.1%。可以建设国家级的有色金属工业基地。西南的磷矿、硫铁矿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保有储量分别占全国43.1%和35.4%。我国绝大部分耕地缺磷,西南磷矿开采条件好,优质矿多,磷、硫、煤和水电结合,发展磷化工业,建设磷化工基地将为缓解我国磷肥,复合肥供需紧张做出贡献。

1.3 打开出海通道,促进国际经济贸易与合作

当今世界经济重心正从大西洋地区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21世纪亚太经济圈将可能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南昆沿线地带地处我国西南腹地,面向正在崛起的亚太经济圈,区位条件十分优越,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南昆铁路桂东南段濒临北部湾,邻近港澳和东南亚,具有发展资源进出口贸易和滨海型工业基地的区位优势。南昆铁路作为大西南出海的捷径,不仅为黔煤、滇磷外运提供便利,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广西沿海港口群优势,从海上进口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建设滨海型石化基地和钢铁基地。南昆铁路对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区域经济与国际市场接轨,加强极化效应,吸引周围地区的资金、资源、劳动力及人才,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经济生长轴提供了有利条件。

2 以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建设为重点的资源配置

就国际分工而言,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传统原材料工业已经历过成长和极盛时期,开始衰落和萎缩,而我国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时差,原材料工业仍处于成长时期,还将继续扩大规模,加快发展。

就国内分工而言,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地区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群山阻隔、交通闭塞的西南地区,总体上说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在相当长时期内,西南许多地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承担着上游初级产品生产任务。西南将作为我国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的重点地区。南昆铁路的开通运营并与西南现有的线路,在建线路联网接轨,不仅为沿线地区,而且为大西南地区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提供了增长轴线和外部环境。

南昆铁路的开通运营,使沿线地区多种能源,原材料及其他产品,沿线路流动:一是来自贵州的煤炭,预计2000年流向广西可达500×10[4]t,2010年达1500×10[4]t。二是磷矿石,南昆沿线为云南磷矿主要分布区,预计2000年磷矿外调两广为300×10[4]t,2010年为1200×10[4]t。三是平果铝土矿,预计2000年经南昆线运出40×10[4]t。四是其他物资,如非金属矿、钢铁、化肥、木材和当地大量各种工农业特色产品。

2.1 能源基地建设的资源配置

能源工业是我国今后需要长期加快发展的重点产业。西南能源工业应以开发水能资源为主,相应地开发煤炭、天然气等资源;从长远战略考虑,西南应以西电东送为目标,建设以水电为主,火电为辅,核电作为必要补充的能源基地。

2.1.1 水能资源开发与水电站建设 南昆沿线贵州段和广西段水能资源丰富,可开发量达357×10[4]kW,主要分布在南、北盘江。红水河和右江干支流,这里河网密布径流量大,河床比降陡,落差大,是水能资源的“富矿”区。南昆铁路的通车运营,使沿线地区投资环境优先得到改善,因此使南北盘江、红水河和右江干支流水能资源加快开发步伐。如百色水库水电站(40×10[4]kW)、天生桥一级电站(120×10[4]kW)、天生桥二级电站(132×10[4]kW)南盘江上的平班电站(69×10[4]kW),红水河上的龙滩电站(400×10[4]kW)、北盘江上的马崖电站(40×10[4]kW)、董菁电站(48×10[4]kW)、光照电站(81×10[4]kW)等,未开工的将可提早建设;已开工的将加快建设进程。

2.1.2 煤炭资源开发与火电站建设 南昆铁路的开通运营,为黔煤开发和外运,也为沿线地带火电站建设和水火互补的电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南昆铁路自贵州西南部通过,境内铁路共223km,其中主线长153km,北段威含—红果段70km,本段煤炭资源远景储量628×10[8]t,保在储量121×10[8]t,占贵州保有储量的近1/4,其中盘县特区72×10[8]t,黔西南州49×10[8]t,过去由于交通条件的限制,盘县特区煤炭开采处于以运定产状况,黔西南州的煤炭难以大规模开发。1995年原煤生产仅1000×10[4]。因南昆铁路开通运营,加上盘百公路和两江一河(南盘江、北盘江和红水河)航运的开通,大量煤炭可南下两广缺煤省区,预计2000年可达2400×10[4]t以上。其中盘县1832×10[4]t,黔西南州600×10[4]t。2010年达2800×10[4]t,2020年达3600×10[4]t。南昆铁路自富源县的黄泥河镇入云南,经罗平、师宗、陆良、路南、宜良、呈贡、官渡等县区直达昆明,境内长283km,在昆明往南延伸辐射至玉溪地区。这一段地处滇东腑心地带,是云南工农业生产较发达的地区。本区煤种齐全,煤质好,埋藏浅,储量集中,保有储量45×10[8]t,占云南省总量1/3,现已开发的煤矿恩洪后所、庆云、老厂等,是云南的主产煤区。今后可在沿线及附近曲靖、富源、师宗等地建成年产1500-2000×10[4]t的煤炭生产基地。

为充分利用本区煤炭资源,发挥水能优势必须加快电力建设,形成“水火互补”、相互调峰的能源开发局面。主要的火电项目有贵州的盘县电厂(100×10[4]kW),金佳电厂(40×10[4]kW),雨谷(响水)电厂(20×10[4]kW),兴义火电厂(120×10[4]kW),云南的有阳宗海电厂(扩建到(40×10[4]kW)),宣威电厂(扩建到70×10[4]kW),曲靖电厂一期(60×10[4]kW),曲靖电厂二期(60×10[4]kW),富源滇东电厂(120×10[4]kW)。云南电力装机电目前265×10[4]kW,扩大到445×10[4]kW),2020年还将建设师宗电厂(60×10[4]kW)。这些火电厂的建成并投产,与水电站匹配,形成稳定、强大的电源,以使西电东送变为现实。

2.2 原材料基地建设的资源配置

原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必备条件。原材料工业包括黑色冶金工业、有色冶金工业、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建筑材料工业等门类。根据西南的资源、产业和市场条件,应加快以铝、铅、锌、锡的采、选、冶及加工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以磷硫及天然气开采、加工为主的化学工业;以攀西钒钛磁铁矿综合利用为主的黑色冶金工业,根据南昆沿线地区的资源条件,则应将铝工业基地、磷化工基地建设作为重点。

2.2.1 铝工业基地建设 南昆铁路经过的右江河谷地区,是铝土矿资源分布集中的地区,如平果、田东、田阳等县铝土矿保有储量2.79×10[8]t,占广西总量的4/5。绝大部分为堆积矿,矿石品位高,三氧化二铝含量为45%-59%,铝硅比为9.6。西南有色金属工业已初步形成包括采、选、冶及加工在内的完整工业体系,其中铝工业在全国居于重要地位。据预测滇黔桂铝土矿资源量分别为3×10[8]t,5×10[8]t和7×10[8]t;贵州铝厂、平果铝厂都是国内最大的铝工业企业。

南昆铁路开通运营,为广西平果铝土矿资源开发,为平果和滇东铝工业基地建设创造了良好的运输条件。平果铝厂一期工程完成,达到年产氧化铝30×10[4]t,电解铝10×10[4]t;二期工程完成,达到年产氧化铝100-120×10[4]t,电解铝30×10[4]t,今后还将发展铝材加工,建设30×10[4]t铝材加工企业,全面提高经济效益。

2.2.2 磷化工基地建设 西南的磷矿、硫铁矿和天然气是在全国具有优势的化工矿产资源。这几种矿产资源的配套开发,有利于建设磷化工基地。云南磷矿远景储量、富矿量及矿石品位均居全国各省之首,南昆线经过的滇东地区,是磷矿开采条件最为理想的矿区。地处南昆铁路西北端的云南滇池周围的磷矿资源储量大、富矿多、分布集中、易采、易选,截至1995年底,磷矿保有储量32×10[8]t,已利用储量20×10[8]t。主要分布在安宁、晋宁、澄江、江川、华宁等地,这里的磷化工业发展已有较好的基础,昆阳、晋宁、海口、尖山、安宁和澄江等6大重点矿山均在这一地区。这里有全国最大的磷矿开采企业—昆阳矿,还有国内首创的三聚磷酸钠厂、云南磷肥厂,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协作配套条件好,南昆铁路的开通运营,使磷矿外运条件更加优越。若在沿线地区规划建设年采矿石2000×10[4]t生产能力,按服务年限100a计算,需资源20×10[8]t,仅占全区远景资源的1/4。“九五”期间到下世纪初,这里将建设全国最大的磷矿开采和磷化工业基地,除本地消费外,2000年为全国提供磷矿石300×10[4]t以上,磷肥100×10[4]t以上,还将提供大量的黄磷和磷化工产品;2010年为全国提供磷矿石500×10[4]以上,磷肥300×10[4]t以上,并提供黄磷及磷化工产品。围绕磷化工这一重点产业,还可以在南昆铁路西端发展相配套的硫化工、盐化工、煤化工及橡胶加工工业。

3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3.1 南昆沿线区域发展与大西南发展的关系

这一关系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局部与全局的关系。南昆沿线区域面积8.6×10[4]km[2],人口1683×10[4]人,分别占西南四省区一市面积和人口的10.7%和14.3%。铁路沿线区域发展既依赖包括川、滇、黔、桂、渝在内的西南地区,又带动西南地区的发展。南昆沿线区域发展,首先是沿线地区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是沿线所辐射及通过各交通线路所联系的广大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二是通道与腹地的关系。南昆线是西南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通道运营沟通区域的人流、物流、信息流,促进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同时区域发展的规模、水平又影响通道的建设和完善。

3.2 利用国内资源与利用国外资源的关系

南昆铁路是西南出海的捷径。铁路东端的防城、钦州和北海等港口群是沿海开放地带,其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形成国内外辐射的两个扇面。铁路的开通运营为国内外资源的合理配置创造了条件。实现国内外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互通有无,互利合作。首先要充分开发利用沿线和西南地区水电、煤炭、铝土矿等有色金属和磷矿等非金属矿,并发挥能源、铝工业、磷化工业等行业优势,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其次要充分利用沿海开放地带和铁路通道优势,吸引国外及海外资源。例如利用我国南海油气资源和中东、东南亚地区油气资源,发展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石化工业。再次还可以利用区位优势和通道优势,利用西南劳动力发展两头在外的加工工业。

3.3 发展能源工业与高耗能工业的关系

西南地区既具有发展能源工业的优势,又具有发展高耗能工业的优势,南昆铁路开通运营,使这些优势更加突出了。首先要协调水电、火电及煤炭工业发展的规模、布局,协调电源建设与电网建设的关系,使能源工业在满足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实现西电东送。其次是发展电解铝、磷肥和黄磷等高耗能产品生产,将一部分高耗能产品销往区外。高耗能产品的生产也必须降低能耗,节约能源,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求得生存与持续发展。

3.4 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南昆铁路沿线大部分地区为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铁路的开通运营为沿线资源开发、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带来正效应的同时,也可能进一步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带来某些负效应。因此,在加快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同时,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加大资源保护力度,防治工业污染,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是实现沿线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长期重要任务。

标签:;  ;  ;  ;  ;  ;  ;  ;  ;  

南昆铁路沿线地区资源优化配置研究_南昆铁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