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底肿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的心理干预效果评价论文_俞钢锋,蔡珊珊

东阳人民医院 322103

摘要:目的 分析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底肿瘤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颅底肿瘤患者60例,选取的60例患者均经核磁共振(MRI)检查及CT扫描检查,用相关软件将60例颅底肿瘤患者的核磁共振图像与CT扫描图像融合,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分别对核磁共振与CT融合图像、核磁共振图像进行评价,包括肿瘤的信号、密度、轮廓、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结果 两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核磁共振与CT融合图像、核磁共振图像评价的一致性较高,经检验,和单纯的核磁共振图像比较,核磁共振与CT融合图像在各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优势。结论 核磁共振与CT融合图像能为临床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各方面均具有更大的优势,能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高准确率,将CT与核磁共振图像融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CT/MRI图像融合技术;颅底肿瘤;检查;应用价值

颅底肿瘤是指肿瘤在颅内生长,有些肿瘤由颅内向颅外生长,有些肿瘤由颅外向颅内生长,肿瘤部分在颅内,部分在颅外,颅底肿瘤均会通过颅底裂孔或者破坏颅底骨质【1】。临床诊断颅底肿瘤的方法为头颅CT或者核磁共振(MRI),CT扫描和核磁共振两种方法各有优势和缺点,在临床诊断颅底肿瘤中均存在不足【2】。本院就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底肿瘤检查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颅底肿瘤患者6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28.34±2.67)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病程(8.59±1.38)个月。60例颅底肿瘤患者,23例为垂体腺瘤,12例为颅咽管瘤,11例为脑膜瘤,5例为听神经瘤,3例为垂体囊肿,3例为三叉神经瘤,2例为胆脂瘤,1例为脊索瘤。所有患者均经核磁共振(MRI)检查及CT扫描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诊断。

1.2方法

1.2.1CT扫描 选用PHILIPS Brilliance64排CT扫描,扫描参数:220mAs,120kV,螺距为1,层厚为0.75mm,准直器宽度:16×0.75,线管转速0.42r/s。取患者仰卧位,对患者的下颌角平面到双侧的侧脑室进行扫描。

1.2.2核磁共振检查 选用Siemens Aera1.5T扫描,扫描参数:T1WITE:21ms,T1WITR:400ms,T2WITE:80ms,T2WITR:3000ms,层厚3mm。先对患者进行矢状位、横断面及冠状位的扫描,然后增强扫描。

1.2.3CT/MRI图像融合 将患者的CT图像、核磁共振图像传送到多功能图像处理站,应用相关的软件将患者的CT图像、核磁共振图像配准,在三维模式下,先导入患者的核磁共振轴面图像,然后将患者的CT图像导入,计算机会自动将其配准,但有部分的图像需要操作者手动调整,用鼠标拖动图像,将CT图像、核磁共振图像完全配准。保证CT图像、核磁共振图像的高度对应。

1.2.4CT/MRI图像融合图像及核磁共振图像的评价 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CT/MRI图像融合图像及核磁共振图像进行客观的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肿瘤的信号、密度、轮廓、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1.3评价指标

采取打分制对CT/MRI图像融合图像及核磁共振图像各个方面进行打分,Ⅰ级:图像能将病变的信息清晰的显示出来,记2分,Ⅱ级:图像能显示病变的信息,但清晰度不够,记1分,Ⅲ级:图像无法提供有效的信息,记0分。将两位医师的评价情况进行对比,评判其一致性,如Kappa不小于0.75,则将两位医师的评价结果求平均值。根据两名医师的评价,对CT/MRI图像融合图像及核磁共振图像的质量进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分析处理本次研究中的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用t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位医师的评价一致性较高,Kappa大于0.75。

CT/MRI图像融合图像及核磁共振图像的内部结构、病变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CT/MRI图像融合图像在病变轮廓、病变周围骨质的变化等方面明显优于核磁共振图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颅底肿瘤的病情较复杂,单一的检查手段并不能有100%准确诊断,所以,将CT图像及核磁共振图像融合,能提高图像的质量,进而提高对颅底肿瘤的诊断准确率【2】。

图像融合是指将多源道所采集的关于同一目标的图像经过图像处理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将其中的有效信息综合成高质量的图像【3】。

CT扫描和核磁共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检查方法,CT检查能辨别有密度差的组织,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但对软组织的分辨度不高,且在CT检查中较容易出现伪影【4】;核磁共振对软组织具有较好的分辨力,能提供大量的信息,核磁共振能直接对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及各种斜面做出体层图像,对脑类疾病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优势,但其空间分辨率不及CT【5】。将CT图像及核磁共振图像融合,可以得到质量较高的图像。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医师对CT/MRI图像融合图像的评价比核磁共振图像的评价更高,说明CT/MRI图像融合图像能为临床提供质量更高的图像,CT/MRI图像融合技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底肿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9,24(10):1079-1082.

[2]王江涛.CT与MRI图像融合对于颅底肿瘤的应用价值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3]赵琦,钱永红,王琨等.CT、MRI 图像融合技术在头部肿瘤放疗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4,19(z2):163-164.

[4]叶德荣,李坤成,马斌荣等.CT、MRI脑图像融合技术的研究[J].医疗设备信息,2002,17(5):9-11,19.

[5]王梅,汪文胜,刘劲峰等.CT、MRI脑图像融合成像技术的应用研究[C].//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十四届全国神经和头颈部放射学学术会议暨重庆市医学会第七届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12:84-85.

论文作者:俞钢锋,蔡珊珊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7

标签:;  ;  ;  ;  ;  ;  ;  ;  

2型糖尿病患者CT/MRI图像融合技术在颅底肿瘤检查中的应用价值的心理干预效果评价论文_俞钢锋,蔡珊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