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文”时代语文教师的思考论文_潘瑞丽

“大语文”时代语文教师的思考论文_潘瑞丽

摘要:“大语文”观认为:语文教育,是以人获得更好的身心发展为基点的。因此,语文教育不仅在于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同时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培养美好健康的情感与心理认知、完善和提升学生的自身人格与人文修养。在“大语文”背景下,语文及语文教学该何去何从,语文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又是什么,本文试做浅尝辄止的探讨。

关键词:“大语文”;语文教育;责任

“大语文”是“大语文教育”的简称。“大语文教育”是已故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创立的一种新型的、带有突破性的语文教育思想。这种思想主张语文教育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与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并把教语文同教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把传授语文知识同发展语文能力、发展智力素质和非智力素质有机结合起来,把读、写、听、说四方面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故此,语文教学与生活的结合,是“大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

在“大语文”时代到来之际, 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已无法安坐,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地思考语文及语文教学工作,重新审视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肩上的责任。

我是一名从事职专语文对口升学教育有些年头的教师,多年的对口升学任教,在题海里摸爬滚打,自认为工作上还称得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业务水平上精益求精,成绩也能让社会、领导、家长及学生满意。可今年接了职一语文教学后,课堂上学生有玩手机的,睡觉的,交头接耳的,看课外书的……根本不配合老师教学。看着学生冷眼旁观、兴趣索然的冷漠状,自己是多么的孤独、可怜啊!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呀,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于是,我深深的反省自己,猛感到教对口教出毛病来了,天天浸在苦味十足的题海里,浑然不觉自己成了语文教育的另类,离语文教育越来越远,想到此不觉出了一身冷汗。

我们不妨再来听听源于学生和他人的反应,自从前些年那场关于语文的大辩论,把语文教育说成是“误人子弟”、“祸国殃民” ,使普天下的语文教育工作者脸面丢尽臭不可闻之后,《中国青年报》及其他报刊挞伐语文及语文教育的文章层出不穷。指责者中有正在接受中学教育的中学生,有名牌大学生,也有学生家长,甚至还有专家教授。其中某知名高校一大学生批判中学作文教学是“八股式的议论文写作方式,让学生生硬地把一些哲理嵌入文章,生拉硬扯地挖掘某一事物并不存在的意义。”一搞文字编辑工作的学生家长指责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公式化的生硬套入,把生动有趣的好文章人为拆解,搞得七零八落,完全背离了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名是知识分子的家长无奈地说,语文考试尤其中小学考试,即使意思对了还适当扣分甚至全部扣完,必须向标准答案靠拢或者与标准答案完全一致,这无意间使孩子逐渐纳入固定的思维模式,丢掉了学习的主动性,求知的创造性。更有大名鼎鼎的国际数学大师丘成童的质疑,当年一个想到哈佛读博士后的国内名牌高校研究生写的论文质次价低到等同于一般本科生的水平,令人唏嘘不已……诚然,应试教育的紧箍咒仍念得我们痛苦不堪,来自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等方方面面的期望和压力,使我们不得不关注升学率,关注分数。但是学语文,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考试,只是语文学习的中短期目标;学语文的长期目标,是提高素养。从应试来说,在各类升学考试中真正拉开差距的关键,无论是诗词储备、文化常识,还是阅读理解、分析写作,都很难在短期内冲刺提高。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也只有在基础扎实的前提下才能显现作用。从育人来说,深厚的文化底蕴、高雅的生活情趣、灵活的思维、温润的性格……这些素养以及各种能力,更是需要长期积累和熏陶。想学好大语文,需要让孩子练好基本功。这些“文”类课程,就像中国武术中的扎马步和内功,是十八般武艺的基础。基本功不扎实,一旦闯荡江湖,花拳绣腿注定不堪一击。

我国语文教学界的泰斗刘国正老先生认为:语文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并不矛盾,“文”和“道”可以兼顾。“片面强调工具性和片面强调人文性都不可取,它们可以很好地融合”。

其实语文是一门情智双修的学科。语文是一个既充满趣味又丰富多彩的百花园,既具有文化底蕴,又具有人文价值。她千姿百态的自然美、变幻莫测的社会美、奥妙无穷的科学美、情真意切的情感美、隽永深邃的语言美等等,无不给人以启迪、智慧、熏陶和享受。语文是我们一生不可或缺的工具,难道我们真的不能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快乐的提高能力?不能让学生品赏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玩味精美绝伦的名篇佳作?不能让学生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写一篇生动感人的文章?不能培养学生美好高尚的情操,启迪学生创造探究的心智?不能让学生学会思考、能判断、善联想、精推理,从而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不能让学生张扬他们的个性,放飞他们的思想,解放他们的灵魂?不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感、知识的美感?不能让学生厚积他们的文化,给他们以终极的人文关怀……

如今,大语文时代翩然而来,新课程标准已新鲜出炉,新一轮课改也轰轰烈烈展开,在教育行业掀开了前所未有的新篇章。我们已经看到语文教材上体现出的人性化特点:既具有时代感又具有超前意识。我们决不能妥协于应试教育,要义不容辞的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高举回归语文的大旗,大刀阔斧地进行教育改革,毫不犹豫地丢弃传统教学中那些陈腐的观念,学习先进的“大语文”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让语文课散发出特有的人文光彩,展示语文多姿多彩的艺术魅力,上出真正意义上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课,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无愧于所教的学生。努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让每一位教师都不满足于当一个教学熟练工,都努力提升自己成为教学能手、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甚至教学专家。

让你我一起高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旗,当好中华民族 “梦之队”的筑梦人,为早日实现中华强国而努力奋斗!

论文作者:潘瑞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28

标签:;  ;  ;  ;  ;  ;  ;  ;  

“大语文”时代语文教师的思考论文_潘瑞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