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分析论文_李晓亮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 安徽巢湖 238000)

【摘要】目的:探讨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方法:将我院接受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的病例1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交叉配血次侧不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86例患者中有56例出现交叉配血次侧不合,发生率为4.72%;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假凝集、抗筛阳性、标本错误、微柱凝胶干涸是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主要原因。结论:诱发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较多,必须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加强配血各环节质量控制力度,最大限度降低次侧配血不合现象的发生。

【关键词】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不合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1-0278-02

输血是临床治疗疾病、抢救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交叉配血能有效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保障,然而在临床操作中也存在配血不合的可能性,给临床治疗造成不利影响[1]。为此我院搜集了交叉配血次侧不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分析造成此症状的原因,为防治输血不良反应提供可靠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将我院输注红细胞成分的11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764例,女性422例,年龄18~74岁,平均(34.2±10.7)岁。所有病例均为同型血液输注,不规则抗体筛查显示阴性。

1.2 仪器及试剂

低速离心机、血型血清学用离心机、FYQ型免疫微柱孵育器、低离子液、抗人球蛋白检测卡。

1.3 方法

应用离心机对收集的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速度调整为2000r/min,持续离心5分钟,将血细胞与血浆分离开来,用低离子液制备0.8%红细胞悬液,主侧加入供血者红细胞悬液及受血者血浆各50μL,次侧加入供血者血浆及供血者红细胞悬液各50μL,将其置入孵育器中,调节温度至37℃,持续孵育15分钟后,进行离心处理(900r/min离心2分钟,1500r/min离心3分钟),判读结果。阳性:红细胞位于凝胶柱上端或中间位置;阴性:红细胞位于凝胶柱底部。

如果配血出现次侧凝集反应,需对标本、配血卡、血样进行核对,未发现异常,需进行抗人球蛋白实验(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实验(献血者)。抗人球蛋白实验操作如下:将患者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三遍,然后制备0.8%红细胞悬液,将50μL红细胞悬液置入标记好的检测卡中,离心处理后,判读结果。不规则抗体筛查操作如下:将50μL血浆置入标记好的检测卡中,分别加入Ⅰ~Ⅲ抗体筛查细胞50μL(自身细胞50μL此处删除),应用孵育器孵育检测卡,温度调节为37℃,持续15分钟后,离心处理,判读结果。

2.结果

2.1 交叉配血情况

1186例患者中,56例出现次侧配血不合情况(4.72%)其中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有17例(30.36%),血液科患者有11例(19.64%),肿瘤科患者有10例(17.86%),感染科患者有3例(5.36%),肾脏内科患者有3例(5.36%),其他科室患者有12例(21.42%)。

2.2 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56例交叉配血次侧不合患者中,45例抗人球蛋白实验呈阳性,4例假凝集,2例抗体筛查呈阳性,3例加样错误,2例微柱凝胶干涸,见表1。

3.讨论

本研究显示,患者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是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主要原因。微柱凝胶技术能提高交叉配血的准确性。然而该技术对红细胞上结合的IgG检出率及补体检出率也会随之增加,进而使次侧配血不合率大幅度提升。

诱发红细胞直抗阳性的因素较多,如物、感染、免疫等[2]。近几年,我国抗生素应用越来越广,青霉素类药物、头孢菌素类药物等均会对抗人球蛋白实验造成影响。在药物作用下,红细胞膜会发生变化,非特异性吸附各种蛋白,导致抗人球蛋白实验呈阳性。本研究中重症监护病房中的患者大都属于此类情况。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病情较重,一般都并发有感染症状,因此临床会采用抗生素治疗,增加了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率。

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输入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会吸附到红细胞表面,增加了患者红细胞的敏感性,而采用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时,试剂中含有的抗C3d、IgG容易会与患者红细胞补体、IgG结合,发生凝集现象。本研究中大部分血液科患者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均属于此类情况,血液病患者需多次输血,首次配血时未出现次侧凝集情况,几次后次侧出现了凝集、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现象。而肿瘤科患者血液中含有较多的特异性物质,容易吸附到红细胞膜上,使红细胞致敏,进而产生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

为了避免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患者输血过程中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医院应该提前准备洗涤红细胞。国内学者指出,针对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患者,排除自身免疫性溶贫情况后,向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能有效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3]。

关于其他造成次侧配血不合情况的原因,临床发生率相对较低。标本抗凝不充分、陈旧标本配血、加样吸到白膜层等均会造成假凝集情况,而加样错误、微柱凝胶干涸等均会干扰判断结果。在配血各环节加强质量控制力度,就能杜绝上述现象的发生。

综上所述,医护人员在输血前应进行交叉配血实验,掌握次侧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加强配血各环节质量控制力度,提高交叉配血的准确性,降低输血反应反生风险,为患者输血的及时性、安全性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学忠,吕蓉,李敏,等.临床用血前交叉配血不合104例原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17):2263-2264.

[2]周哲.70例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下旬刊),2012,03(6):243-243.

[3]毕永珺.输血前交叉配血不合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4,09(20):234-235.

论文作者:李晓亮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  ;  ;  ;  ;  ;  ;  ;  

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分析论文_李晓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