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口腔正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论文_刘慧超

长沙市口腔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 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口腔正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接受正畸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试验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干预结束后,试验组患者的SAS得分及SDS得分小于对照组,完全依从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口腔正畸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口腔正畸;焦虑;抑郁;治疗依从性

口腔正畸是牙颌畸形患者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随着对自我形象关注的不断重视及经济收入的提高,我国接受口腔正畸的人群越来越多,且多为青少年群体。但口腔正畸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窗,且在治疗过程中需反复就诊、调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发音困难,咀嚼障碍等,这些因素都会致使患者滋生一些负性情绪体验,例如焦虑、抑郁等。有研究表明,相对于其他口腔疾患的患者而言,口腔正畸患者的焦虑抑郁得分较高[1]。焦虑和抑郁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扰乱正常作息的习惯,延长矫正时间,增加住院费用,降低治疗依从性。所以改善接受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就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可以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但是将心理护理应用于接受口腔正畸的患者并探究其对焦虑抑郁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较少,且既往研究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护理小组拟通过随机对照试验对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入我院口腔科接受正畸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及常规护理,拟探究其对心理状况及治疗依从性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通过张贴招募广告、邀请医师等方式从我院口腔科选择接受正畸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干预时间窗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纳入标准:①年龄大于等于10岁;②精神、认知正常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③在干预期间,除常规护理及心理护理干预外不接受其他干预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影响焦虑及抑郁的其他疾病者;②存在药物依赖。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00例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试验组包括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范围11至35岁,平均年龄(19.2±9.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或大专17例,本科及以上者25例。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范围12至36岁,平均年龄(20.3±9.6)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或大专13例,本科及以上者29例。为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基线是否具有可比性,将两组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例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焦虑、抑郁、治疗依从性做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可以将两组患者进行干预并比较。

1.2方法

该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及伦理委员会的相关要求,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方法如下:(1)心理疏导,由于患者长期牙齿生长畸形,排列不齐,其在正常的生活、社会交往中往往会遭受别人一样的眼光从而导致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耐心疏导,向其讲解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佩戴矫治器给其带来的影响,使患者摆正心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治疗,护理人员可通过向患者介绍正畸后的效果增强其治疗信心[3];(2)健康教育,由于口腔正畸是个长期的过程,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讲解口腔方面的知识,指导其正确佩戴矫治器,保持口腔整洁避免发生口腔感染等并发症,通过向患者介绍佩戴矫治器的必要性使其从心理上接受治疗,提高其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选择心理状况、治疗依从性作为评价心理护理干预效果的指标。使用焦虑、抑郁作为衡量心理健康状况的指标,分别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SAS及SDS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1~4分4级评价,得分越高说明焦虑、抑郁程度越重,经验证,该量表在本人群中的信效度较好。治疗依从性采用完全依从、基本依从、不依从三级评价。总依从率=基本依从率﹢不依从率。

1.4统计学方法

焦虑、抑郁系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描述,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依从性系计数资料,用频数(n)、百分比(%)进行描述,两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双侧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的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的比较(x±s,分)

注:*表示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生活质量,由于牙颌畸形导致外观美观度降低,患者多会去口腔门诊接受治疗,口腔正畸是治疗牙颌畸形的常用方法,通过佩戴矫治器来矫正牙齿畸形,使其排列整齐提升美观度[4]。患者的口腔矫正期较长,佩戴矫治器期间会影响其正常的社交生活,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所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来对其心理进行适当调节是很有必要的。常见的心理干预方案有:正念减压疗法、音乐疗法、阅读疗法等,但这些干预措施需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实施,经济成本高,推广性和可操作性较差[5]。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的个体化心理疏导,改善其不良情绪,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本研究中,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试验组患者在干预后SAS、SDS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其治疗依从性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可见实施心理护理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可以改善口腔正畸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浩.心理护理对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的干预作用[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18):35-37.

[2]黄志珍,代云,孟雪,熊盈辉,钟鸣,方芳.心理护理在口腔正畸患者临床治疗中的价值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04):58-60.

[3]颜冰凤.心理护理在儿童口腔正畸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33):248+251.

[4]张婕,刘晶,槐华胜.口腔正畸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2014,23(09):763-764.

[5]范爱洁,候宪华,包金娥.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7):299-300.

论文作者:刘慧超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9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对口腔正畸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观察论文_刘慧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