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论文_王晨齐 王晋,武芳珍,马媛媛

(甘肃省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 ?甘肃 陇南 ?746000)

【摘要】目的:研讨固定正畸患者牙釉质脱矿的好发部位及预防对策。方法:搜集2013年2月-2015年2月,于我院行固定正畸治疗的53例病例资料,对患者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发生情况、好发牙位等进行观察及统计。结果:53例患者有牙齿共1145颗,其中固定正畸后出现脱矿者21例(130颗),脱矿率占39.6%(11.4%),包括托槽龈方脱矿者64颗(49.2%),托槽边缘脱矿者47颗(36.2%),邻面脱矿与带环周围脱矿者各有13颗(10.0%)与6颗(4.6%)。好发牙位:以上颌侧切牙脱矿最多,占31.2%,其次为上颌中切牙与上颌尖牙,脱矿率各占20.2%与18.9%。结论:经固定正畸处理后,患者有较高的可能性发生牙釉质脱矿,且脱矿多集中于上颌侧切牙、中切牙及尖牙等牙位,临床需充分重视并加强防治,以减少牙釉质脱矿的问题发生。

【关键词】 固定正畸;牙釉质脱矿;好发部位;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207-02

固定正畸(fixed orthodontic)是通过将矫治器粘结、固定于患牙上,以起到矫正牙齿、纠正畸形错牙合的作用。矫治器构造特殊,患者较难保持口腔卫生,经固定正畸处理后,普遍可能发生牙釉质脱矿的问题,发生率甚至达到50%~80%[1]。为进一步了解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特点,以提高固定正畸治疗效果,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口腔科对53例接受固定正畸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了分析,并讨论防治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53例(1145颗)口腔固定正畸治疗病例搜集于2013年2月-2015年2月,包括男性31例,年龄分布8~23岁,平均(16.8±5.2)岁;女性22例,年龄分布9~21岁,平均(15.2±4.7)岁。上述入选患者治疗前牙釉质均无异常,牙齿光滑透明。

1.2 治疗方法

53例患者均接受方丝弓/直丝弓矫治技术,分别采用黏合剂、玻璃离子粘固剂对托槽与带环进行黏合固定,治疗疗程(20.1±1.8)个月。

1.3 研究方法

对53例患者不同治疗时间段的牙釉质情况进行观察及记录,统计治疗后发生牙釉质脱矿的例数及其好发牙位等。将牙面粘结剂除尽后采取蘸有75%酒精的棉球擦拭,以方便对牙面的观察。判断标准[1]:(1)牙釉质正常。牙釉质表层光滑、透明,且未见缺损;(2)牙釉质脱矿。牙釉质表层粗糙、存在小凹陷缺损,可见不透明白垩或棕色色斑。

2.结果

2.1 牙釉质脱矿的发病情况

53例患者有牙齿共1145颗,其中固定正畸后出现脱矿者21例(130颗),脱矿率占39.6%(11.4%),包括托槽龈方脱矿64颗,占49.2%(64/130);托槽边缘脱矿47颗,占36.2%(47/130);邻面脱矿与带环周围脱矿各有13颗与6颗,所占比重各为10.0%(13/130)与4.6%(6/130)。

2.2 牙釉质脱矿的好发牙位

53例患者1145颗牙齿中,以上颌侧切牙脱矿最多,占31.2%(29/93),其次为上颌中切牙与上颌尖牙,脱矿率各占20.2%(19/94)与18.9%(20/106),具体见表所示。

3.讨论

3.1 固定正畸致牙釉质脱矿的原因

牙齿脱矿也称脱钙,是由于牙齿内矿物质在酸环境下溶解,致无机离子(如钙、磷酸盐等)自牙齿内脱落引起。脱矿可导致牙体色泽呈不透明白垩或棕色色斑变化,甚至可造成牙釉质浅凹陷缺损。关于牙釉质脱矿的病因,目前学者多认为是固定矫治器引起[2]。构造复杂的矫治器容易影响牙齿的自洁功能,加之口腔清洁不方便,患者难以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可导致牙齿内产生大量牙菌斑或滞留物,最终引起牙釉质脱矿。同时,固定正畸过程中未合理使用酸蚀剂(如使用过量、酸蚀范围过大等),也可能直接导致牙齿脱矿的问题,或因此导致牙釉质表面粗糙、出现小凹损,从而为菌斑的形成与聚积创造条件,进而增加正畸后牙齿脱矿的发生率。

3.2 牙釉质脱矿的防治对策

3.2.1固定正畸前后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向患者及家属普及牙釉质脱矿的相关知识,包括脱矿原因、好发区域及牙位等,强调保持口腔卫生的意义,指导患者科学正确清洁口腔,三餐后使用含氟牙膏刷牙,重点清洁脱矿易发部位等。

3.2.2重视氟化处理固定正畸后的牙面,合理使用氟化钠含漱液、氟化泡沫等,以抑制矫治后牙釉质内羟基磷灰石的溶解,进一步避免引起牙齿脱矿的问题。

3.2.3合理、规范使用酸蚀剂,在对牙面进行酸蚀处理时,酸蚀范围不可过大,具体以较托槽底部面积稍大为宜,以免导致人为牙齿脱矿[3]。

3.3 小结

经固定正畸处理后,患者有较高的可能性发生牙釉质脱矿,且脱矿多集中于上颌侧切牙、中切牙及尖牙等牙位,临床需充分重视并加强防治,以减少牙釉质脱矿的问题发生。

【参考文献】

[1]彭龙木.固定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30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3(19):106.

[2]钱哲.固定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与预防[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5):282-283.

[3]李静,杜民权,江汉.正畸固定矫治后牙釉质脱矿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1):57-59.

论文作者:王晨齐 王晋,武芳珍,马媛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  ;  ;  ;  ;  ;  ;  ;  

固定正畸治疗后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论文_王晨齐 王晋,武芳珍,马媛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