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及其现实启示_集聚效应论文

区域物流与产业集群发展内在机理研究及其现实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理论文,产业集群论文,启示论文,现实论文,区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区域物流的发展与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这是广大学者和实践者探索得出的鲜明结论。但是,针对区域物流如何深层次地影响产业集群以及区域物流与产业集群之间的内在关系和作用机理等问题,目前鲜有系统的理论探讨。本文试图借用产业集群的产生条件、发展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理论等对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的内在关系及其作用机理进行综合整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产业集群物流发展的思考。

2 区域物流系统构建和发展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

2.1 产业集群及其形成条件分析

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集合,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由于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学术界、企业和政府对其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较少系统地探讨产业聚集的条件。实际上,一个行业具有聚集能力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生产流程的可分性,即产业链上的各种活动可以充分专业化;第二,该行业中的最终产品必须具备可运输性。无论从生产的可分性还是从最终产品的可运输性来看,物流都是促使其顺利实现的必备条件。因此,产业集群的形成本质上需要物流的配合,对物流存在强烈的依赖性。

2.2 基于“新经济地理理论”探讨产业集群的形成

以克鲁格曼(P.Krugman)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研究,根据二战后经济发展现实与新古典经济理论解释的悖论,将经济无限增长积聚和经济地理研究中的积聚现象结合起来,既考虑了经济增长的时间维,又考虑了经济增长的空间维,因此在国际贸易领域异军突起。虽然它是国际贸易学和经济学中的一个新颖的理论,但是,由于其在研究经济积聚现象的时候,充分肯定了运输成本对于经济积聚的根本性推动作用,因此,广泛地被借用到物流系统的构建、尤其是区域物流系统的构建中来,揭示了物流发展对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影响。

产业集群是经济积聚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P.Krugman认为,经济集聚是规模经济、运输成本和要素流动三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存在运输和交易成本(包括有形运输成本及各种无形的交易成本)、规模经济和要素流动的前提下,经济系统存在着经济空间集聚的向心力和离心力,两种不同力量的对比导致经济在空间里的集聚或扩散。一般来说,如果运输和交易成本很高,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就有限,每个厂商只能分散地以很小的规模为小范围内的消费者服务,经济发展呈封闭的低水平状态。整合区域物流资源,降低运输和交易成本,可以推动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强化“需求关联”、“成本关联”和“外部规模经济效应”。这三种向心力驱使资金、厂商、劳动力及其他各种经济资源集聚到特定区位,通过自组织和自发展,该区位逐步成为区域经济增长中心。另一方面,旧的产业集群的瓦解和新的产业集群的形成也缘于厂商集聚使得区域房价和地价上涨、交通堵塞、物流系统容量发展滞后,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增加等,使得一些厂商从集聚地迁往其他低成本区位,产生“离心力”。离心力源于“需求分散效应”、“市场挤出效应”和“要素成本效应”。经济集聚的离心力和向心力的驱动因素就是运输和交易成本的存在,其中交易成本又明显地受到运输和物流状况的影响。受运输成本影响的产业集群形成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运输成本对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

2.3 区域物流系统构建和发展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

由前面的分析不难看出,物流系统的发展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基础。区域物流系统的构建对于产业聚集过程中所要求的生产流程的可分性、最终产品的可运输性具有极大的支撑作用。而产业集群向心力和离心力直接受到运输成本的影响,物流系统效率也影响着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甚至可以把产业集群看作是一个大的物流系统,彼此相互关联的上下游企业综合了产品的包装、运输、装卸、仓储、保管以及由此所发生的信息管理和传递等物流活动的全过程。

3 区域物流发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3.1 区域物流发展调整和优化区域经济集聚,增强和壮大产业集群增长极

效益递减规律在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依然不可逃避地发生作用。在经济集聚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向心力”和“离心力”两种力量。通过区域物流的发展,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降低运输和交易成本,增强经济集聚的向心力,化解经济集聚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离心力;另一方面,由于现代物流体系中的交通系统、通讯系统及其他公共设施的不断完善,一部分厂商、劳动力和产业不堪承受激烈竞争和高额生产成本,从中心区搬迁到与原集聚区有紧密联系的新区位,从而转移经济集聚规模过大的压力,使原集聚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集聚层次和功能,使区域经济增长极蓄积更大的经济辐射和推进能量。

3.2 区域物流发展促进产业集群中心功能向周边扩散,扩大产业集群地理半径和影响力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而是通过产业集群的不断升级换代,实现更高层次的均衡。产业集聚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以后,区域物流发展又成为经济增长极向周边实施经济辐射和推进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一方面,区域物流的网络体系将经济集聚中心的一些经济功能向周边扩展;另一方面,沿着交通运输线和物流网络扩散都市绵延经济功能,逐步在高速路口、火车站场、航运港口形成新的经济集聚,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3.3 区域物流发展促进产业集群在区域间的扩散,实现区域间经济的均衡发展

发展经济学认为,在发展中国家,最大的难题不是经济增长的速度问题,而是经济的快速增长与地区发展的不均衡之间的矛盾。通过区域物流的支撑,可以加强区域间产业集群的经济联系,有效降低贸易成本。在区域与区域之间这个层面,经济集聚和扩散与区域内部的运动规律大同小异。在运输和交易成本非常高的情况下,跨区域贸易难以实现。随着区域物流的发展,运输与交易成本降低,部分区域“需求关联”、“成本关联”和“外部规模经济效应”得到加强,形成经济集聚。当经济集聚发展到一定时期后,通过现代区域物流的发展,经济增长中心的经济辐射和推进功能得以发挥。于是,该国或地区产生众多经济增长中心,交通经济带和城市群构筑成发达的经济发展网络体系,区域之间最终实现均衡发展。

4 产业集群发展对区域物流的推动

物流产业具有典型的网络化特征,硬件网络和信息管理及业务服务网络的构建都具有复杂性和高成本、高投入性,因此对于规模经济的要求极高。即要求物流需求量是较大的,同时,物流设施和服务内容具有较强的专业化、排他的特性,这就要求物流企业能够找到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既包括服务的客户,又包括行业内部的竞争对手和合作伙伴)。产业集群恰好提供了满足这些要求的基础,如集群的网络化结构实现了运输、物流的一体化;空间集聚效应降低了产品的运输、库存成本;人脉关系产生的信任和契约机制加快了资金流、信息流的传递。在集群内部容易形成贯通运输、仓储、包装、加工的综合作业系统的物流链。物流链的各环节作为节点,连接具有供需关系的不同企业,形成集群内的分拨网络系统。

进一步来说,作为服务支撑产业,区域物流产业也可以形成集聚,形成物流产业集群。也有学者把物流企业本身看作产业集群的组成单元,将物流系统纳入到产业集群中来。因此,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的关系可以用图2表示:区域物流系统是其他各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平台,可以近似看作是一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群;在区域物流系统的作用下,强化了产业集群内部各组成单元之间的集成以及不同产业集群之间的互动和联系,产生“1+1>2”的效应;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的融合发展推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图2 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的关系结构图

5 基于区域物流和产业集群发展内在机理的产业集群物流策略

系统的整体性能决定了在集群目标的支配下,由群内企业各种活动的能量耦合而成的集群整体性能,将远远超过各单个企业的活动能力的简单加和。服务于产业集群的物流系统上的各相关主体应该分别结合自身的核心优势,着眼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物流体系。这个系统应该达到几个具体的目标,如高质量的服务;降低物流成本;以物流系统的扩张推动产业集群结构升级和能量扩散;搭建良好的信息整合和全方位后勤服务的平台;构建和谐、深刻的社会根植,增强产业集群的生命力。为实现这些目标,以下几点思路可供参考。

5.1 区域物流规划与区域经济规划互为基础

要推动一个地区的产业集群的形成,首先要进行物流系统规划,增加物流设施设备投入,加大政策倾斜,形成较好的物流产业基础,降低区域的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吸引更多的厂商。同时通过政策引导等加强物流企业的集群,集合分散力量,形成完整的、全程的、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能力。另一方面,物流系统的规划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的规划。每个地区都有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如福建省就致力于建立石狮服装产业集群、福州汽车产业集群、厦门数字音像和通信终端产品产业集群等。作为支撑和服务产业,物流系统的规划不是为了规划而规划的,而是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5.2 构建和发展与产业集群相匹配的物流系统

产业集聚不仅与运输有关,而且不同类型的产品对运输的依赖性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为保证每一个产业集群的畅通运转,必须根据这一产业的自身特点构建与之相配套的物流系统。这种配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结构的配套、能量的配套和内容的配套。结构配套即区域物流系统结构必须和产业集群要求的物流结构相配套;能量配套即区域物流系统的发展应该能够跟上产业集群发展和扩散的步伐,在服务能力上游刃有余;而内容的配套则表示,能为产业集群提供个性化的、专业化的物流服务。

5.3 在产业集群和物流系统之间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要促进区域物流与产业集群的整合,实现两个系统无缝衔接,推动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的发展,以战略合作伙伴思想为指导,通过舆论、政策促进物流企业与其他基础企业之间的整合,形成战略合作机制是重要的策略。同时,要发展一批物流龙头企业,在核心物流企业的带动和集聚效应下,促进其他物流企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独立于产业链同时又服务于产业链的完整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主体。

5.4 加强社会根植,发展集群物流系统

与一般物流系统相比,产业集群物流系统最大的特殊性就在于社会资本的深度作用。社会资本有助于有效整合集群内外部资源,建立弱摩擦甚至零摩擦网络。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合约关系形成的产业网络、企业与政府、中介服务组织的合作和联系构成的网络等正式网络,和依靠人际关系联系的非正式网络,是集群企业物流系统竞争力的重要社会载体。产业集群社会网络的疏密状况反映了集群的自组织水平和成员的遵循程度、声誉、信用和承诺等。社会资本增加组织间的联系渠道,增进了相互信任和交流,影响着集群资源整合效率和集群物流系统的健康发展。一般来说,集群与地方政府、社会机构等关系密切的地方,也是产业集群外部社会资本丰富的地方,如江浙地区、珠三角地区等均是如此。

5.5 建立健全产业集群物流信息系统

物流系统要能够顺畅地运转、无缝衔接,离不开快速准确的信息渠道。集群物流系统作为面向全行业的产业链管理,将各企业的信息孤岛连接在一起,建立起跨企业的协作。集群内垂直联系的企业、水平竞争的企业、相互支撑的机构和顾客在地理上集成一个准社会生态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成员间拥有互补性的资源和信息。网络降低了信息识别和获取的成本,加快了信息的流动和传播。在产业集群各企业间,物流信息不是沿着企业内部的递阶结构,而是沿着物流系统不同的节点方向(网络结构)并行传递。实际中,集群物流系统中企业之间信息的交互也比传统企业信息交互更为频繁,并行化信息传递模式可以更多地考虑不确定性和动态性因素,具有更高的柔性和敏捷性。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前沿策略如ECR、OR以及VMI等的顺利实施都是建立在物流信息的整合共享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前提和基础上的。

6 结束语

产业集群和区域物流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的方面。两者互为基础,相辅相成。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区域物流的推动,而物流的网络化、专业化等特性也决定区域物流系统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产业集群环境。认识到这点,就要求我们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时,不能顾此失彼。强调区域物流发展与产业集群的配套,强调区域物流发展中的社会根植和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当然,不同区域的物流基础、结构、人才素质等各不相同,产业集群的形式和规模也千差万别,因此在实际规划中,不同的产业集群应该选择怎样的物流战略和系统与之匹配需要进行具体分析。

标签:;  ;  ;  ;  ;  ;  

区域物流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及其现实启示_集聚效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