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末端供水探析灌溉管理与节水增效的有效途径论文_曹小安

从末端供水探析灌溉管理与节水增效的有效途径论文_曹小安

陕西省交口抽渭灌溉管理局 渭南临渭 714000

摘要:灌区的主业是灌溉,服务的对象是弱势群体农民,本文通过对灌区灌溉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探索通过专业浇地队伍建设强化末端供水,达到灌区节水与增效,农民减负与增收双赢的目的.

关键词:灌溉 节水 有效途径 探析

灌区是粮食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主业是供水灌溉,服务对象是弱质产业农业,面对的是弱势群体农民,如何实现通过农民减负与农业增收实现灌区节水增效成为加强灌区灌溉管理的首要任务,本文通过对灌溉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探索通过组建专业浇地队伍,通过末端供水组织体系建设,强化灌区灌溉管理,实现灌区节水农民增收的双赢。

1、灌区现状和灌溉管理体制上存在问题。灌区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运行,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灌区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加之,灌区水源短缺,灌区多处出现“水中旱”的现象,严重制约着灌区骨干工程的发挥。

1.1基层用水组织环节过多。目前灌区实行“以条为主,专群结合”的灌溉管理体制以及计量征收水费的水价管理制度,农民用水必须经过站,段,斗,村组几个环节,主要表现在一些村组无视水法的有关规定,借收水费之机层层加码,私设项目,向群众乱摊派,也有个别村组违反水价政策,任意抬高水价,造成农民用水中承担的不合理负担的重要因素。

1.2农民自身因素问题造成水资源不必要浪费,无形中增加经济负担。表现在农民用水观念落后,节水灌溉意识淡薄,大水漫灌现象普遍,造成亩均用水定额过大,水费支出也相应增加。

1.3政策性因素。一方面灌区农业供水价格偏离成本,另一方面由于引用渭河水源,田间干旱之时河道正是枯水时节,河道丰水期时田间墒情充沛,水源的反差性让群众对商品水的意识淡薄,节约用水的观念没有形成,加之用水过程中管理人员过多,造成水价成本不断递增。

1.4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大,群众用水困难。近年来,灌区作物种植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单一的作物种植结构已不存在。农民把仅有的土地按照自己的计划种植,要达到最小的面积获取最大的产值。因而有种植不同,成熟的季节不同,所需水时间也不同,管水人员因为效益差而放弃引水,群众则要么推迟灌溉,影响产量,要么机井灌溉,影响土质。

2、引进专业浇地队是强化灌溉管理实减轻灌农负担的有效途径

2.1组建专业浇地队伍十分必要而又迫切。灌区管理体制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灌区区域农业多样化市场的发展,同时也制约了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怎样才能达到灌农、管理站双赢的目的,在灌区能否顺利实施终端水价?通过讨论与借鉴兄弟灌区灌溉管理,一致认为:通过强化灌区末端供水组织体系建设,组建专业队,才能解决用水组织过多、水价不明了、节约用水、群众用水难的实际情况,实现终端水价到户。

2.2专业浇地队运作程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专业浇地队即在一条斗渠内部,通过村组推荐产生3-5名(平均350亩选出1人)浇地队员,由各管理站对其进行灌溉技术培训,不仅使其送水到田间地头,也使其指导农民进行科学灌溉,专业浇地队在浇地过程中,实行送水到户、结算到户、收费到户、送票到户。每次灌季结束在村组公示牌上公布本斗本次的用水、收费情况,接受群众监督的一条龙服务体系,专业浇地队伍组建,可以达到杜绝水资源跑冒滴漏、灌区灌溉节约用水和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2.3灌区专业浇地队组建状况。专业浇地队伍在灌区是件新鲜的事物,灌溉科就专业浇地队的成立以及队伍工作职责和奖惩管理办法制定了相关制度,指导协调站上进行专业浇地队伍的组建工作,站上专门设立督察小组,监督浇地队员的日常工作,浇地队伍的工作与段斗干部工资挂起钩来,凡是发现末有浇队伍送水到田间或在地头指导灌农灌溉时,每浇一亩地,对辖区段斗干部,从其工资中扣10元,按不称职处理,这些措施为专业队这个组织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2.4对浇地队伍遇到问题,分别解决,区别对待。对下游渠线长的斗,浇地难,成本高,浇地队队员工资不能保障的,采取以斗为单位,实行浇地费统一管理,上下游进行均衡,相互补贴。如果还不够,由管理站从基层管理费中拿出相关部分进行补贴。这样及时维护了管理局政策的严肃性,也稳定了浇地队员的人心,保证了浇地队的正常运转。

2.5加强对专业浇地队伍的管理和考核,并使之不断完善。对浇地队员,管理上采取绩效挂钩,按灌季考核兑现报酬。浇地队员的浇地工资随水费一并上交,根据考核结果发放。浇地队员考核内容:工作态度方面,是否贯彻管理站政策,服从斗长领导,积极动员群众抓好先期用水工作;节约用水方面,是否做好定额控制,无浪费水量,无跑冒滴漏现象;渠道整修方面,无於无草,输水畅通,断面标准按管理站要求完成;业务工作方面,及时结算水帐,收缴水费,按时送正式票据,及时提供管理站所需的各种资料;群众满意度方面,是否执行了终端水价,浇地质量,无上访事件等五个方面。每个灌季结束,根据考核结果兑现浇地工资。同时在全局范围内评选10名优秀浇地能手作为我局的标兵,予以表彰,以资鼓励。扩大专业浇地队这一组织在灌区的影响。促进灌溉管理工作的和谐、良性发展。随着先期工作的顺利进展,继而在洛灌区已全面实施了专业队组织。

2.6做好对专业浇地队伍在灌农中满意度调查。每个灌季结束,由管理站根据本站的实际情况,在灌农间进行调查问卷。调查表明,95%的群众对专业浇地队感到满意,91%的群众认为专业浇地队员应该民主选举产生,80%的群众认为浇地队员的工资应在120元以上。于是,局里根据第一手调查资料,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在全局范围下发通知,对于浇地队员,要民主产生,要求管理站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浇地队员的报酬。

3、专业浇地队伍在灌区实施后的效果。经过几年的实践,该站专业浇地队的作用日益突出。部分站区已在此基础上顺利实行了终端水价。同时,也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适应了目前农村劳动力欠缺(农村近年来,青壮劳力大都出门打工)的新情况,灌区实行浇地专业队,为群众用水全方位服务,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后顾之忧;促进了节约用水,改变了昼浇夜不浇的陋习,杜绝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组建浇地专业服务队后,加快了灌溉进度,浇地队员人均收入也大幅度提高;减少了中间环节,有利于终端水价的执行,促进了水费廉政建设。

4、结论。在灌区推行和实施专业浇地队伍建设,实现灌农、管理站、管理局三者利益的最佳结合,实现了末端供水组织化、技术化和规范化,也是灌区探索加强灌溉管理与节水增效的有机结合,更是实现灌农减负和农业增收的有效途径。

论文作者:曹小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  ;  ;  ;  ;  ;  ;  ;  

从末端供水探析灌溉管理与节水增效的有效途径论文_曹小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