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信息化管理在优化门急诊护理工作流程中的应用论文_郭丹

医院信息化管理在优化门急诊护理工作流程中的应用论文_郭丹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四川成都610072)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医院的管理工作逐渐实现信息化。在门急诊的护理工作中,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可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所以,在门急诊护理工作中,要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的不足进行优化,从而提升整个工作流程的科学性。本文对医院门急诊护理工作流程的优化方法进行分析,并就医院信息化管理在优化门急诊护理工作流程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里;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应用

在大数据时代,医院的管理工作已经离不开信息化管理,而门急诊业务是医院的重点业务,其工作流程关系着部门的工作效率,影响着病患是否能及时就诊[1]。通过信息化管理对门急诊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对于保障病患的就医及时性有重要的意义。

1 门急诊护理工作流程的优化方法

要对门急诊工作流程进行优化,首先应对现有的门急诊工作流程有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找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制定针对性的优化方案。以门急诊输液中心为例,其工作流程的优化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1 全面分析原工作流程

在医院原有的门急诊输液工作流程中,病患要在就医后,到药房领取药物,再将药物拿到接诊台,由接诊护士对病患的病历、输液治疗记录单和本次输液药物进行核对,在核对完确认所有信息都正确后,护士要在输液治疗记录单上签[2]字。输液轮候号码纸为一式两联,一份要夹在输液单上,一份由患者保留,并通过手工抄写的方式记录输液贴。然后,接诊护士再指导患者到输液候诊区等候,在叫到患者的号码后就可以去注射室打针。在打完针后,患者要通过传递窗,将自己的病历、输液治疗记录单和药液给配剂室的护士配药。在利用鱼骨图对原有的输液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后,发现医院在现阶段所采用的信息系统,不能打印输液贴纸,护手手抄输液贴需要一部分时间,会降低工作效率[3]。比如,有的病患需要多次补液,护士就得多次手工抄写输液卡,这不仅会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占用其工作时间,还可能因为手工抄写出现错误。

1.2 门急诊工作流程的优化

基于原有的HIS系统,在系统中设置输液贴打印程序,形成新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4,5]。首先,将“输液卡”打印程序编写在HIS系统中,所使用的黏贴纸尺寸为7.3*4.3cm。在编写程序时,要参考病房的输液卡,还要结合医生的电脑处方,使打印的输液贴既要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和年龄的基本信息,还要包括药品的基本信息,如药名、计量等。同时,为方便以后查询,还要在输液贴上显示配药人、输液日期、执行者等信息。新编写的程序,设置在“门诊抽血检查”模块下。其次,对接诊流程进行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针对需要多次补液的患者,接诊护士可根据医贴和医嘱,将患者的处方号码输入到“输液卡打印”信息系统中,而系统则会自动对手输液组数进行分类,并将患者所有的输液治疗贴信息显示出来,接诊护士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核对,确认信息都正确后,就可将该患者的所有输液贴纸打印出来。护士按照医嘱,将档次需要用到的输液贴纸取下来,粘贴在对应计量的液体上,并将轮候号码、输煮的顺序和滴数注明清楚,再将剩下的输液贴和本次的轮候号码纸,都夹在病历上,一起放进塑料框,配剂护士就可根据这些信息配药。患者在下次输液时,只需要将输液卡贴纸带来,由护士核对后就可输液。

2 信息化管理中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2.1 分诊模块的应用

医院就诊的病人很多,要以病人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通过信息化的系统管理软件对病人进行分类,达到分诊的目的。转客护士通过电脑叫号后,能在候诊厅的大屏幕上同步显示就诊排号信息,对候诊病人进行提醒。通过分诊模块的应用,能够提高医生的诊疗效率,还能减少患者的排队时间,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这对于改善医患关系也有重要的意义。比如,在某医院的门诊护理人员总共有27人,在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宣教护理人员和分诊护理人员分别为7人和14人,在护理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5.9%和51.9%。而在实施信息化管理后,宣教护理人员和分诊护理人员分别为16人和4人,所占比例分别为59.3%和14.8%。由此可见,信息化管理在门急诊工作中的应用,可简化工作流程,将更多的力量用在宣教工作中。

2.2 预约模块的应用

预约模块在门急诊工作中的应用,可减少患者等待的时间,还能为医生预留更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以全面的掌握患者的情况,对医疗风险进行控制。患者在门诊就医后,再将其转到专科医生处,预约好复诊时间。患者在下次就医时,根据预约好的时间,将就诊所需的资料带到医院,就可及时挂号就诊,从而减少其排队的时间,还能使医院门诊大厅拥堵的情况得到缓解。医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患者的病历,就患者的病情与之沟通,才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并且,预约模块还具有预测功能。比如,根据预约模块中统计的患者数量,可对医院未来1个月-1年的就诊数量进行预测,以便各个科室更加合理的安排时间,使其与护理工作更加协调[6]。

2.3 住院登记信息和随访模块的应用

在门急诊中,有些病人需要住院,就需要办理相关的住院手续。利用住院登记信息模块,可提高工作效率,使病人能够及时入院接受治疗,从而减轻病人的负担。根据不同类型疾病的特点,建立对应的电子随访模板,可方便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随机访问,从而对病人的情况进行跟进,并将访问情况记录在系统平台中[7,8]。根据对某医院的调查,在其门急诊工作中采用信息化管理后,在48942名患者中,被随访的人数为41679人,随访比例达到85.2%。而在实施信息化管理前,医院的38076名患者中,接受过随访的患者只有14968名,随访比例只达到39.3%。由此可见,在医院的门急诊工作中使用信息化管理,可缩小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2.4 自助查询模块的应用

医院信息化管理是建立在计算机和网络基础上的,患者可通过相关的终端,自助查询所需信息。医护人员可对用户的查询过程进行指导,解答用户的疑惑。比如,在医院的门诊大厅中设置有自主查询机,患者可在查询机上输入自己的就诊卡号,查询就诊流程,了解医生的出诊时间等信息、自己检验信息等。这样不仅能够保护病人的隐私,还能将更多的时间节约出来用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且,通过自助模块的应用,还能避免化验单丢失造成的一系列困扰,减少医疗纠纷。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利用信息化对门急诊护理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时,要先对原有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工作效率的因素,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方案对其进行优化,达到提高门急诊工作效率的目的。同时,还要对分诊模块、预约模块、住院登记信息和随访模块,以及自助查询模块等进行合理的运用,以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 郝佳, 刘新英, 杨烈莹. 医院门诊急诊业务流程管理的优化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 2014(11):51-52.

[2]姚雪莲,荣燕.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作用探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1):56-60.

[3] 高微微,张万里,王晓微等.信息化技术优化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流程和管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0):155-158.

[4] 杨燕红, 马玉桂. 基于HIS的静脉输液瓶贴与巡视卡打印程序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医疗设备, 2015, 30(1):80-81.

[5] 马怡梅. HIS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山西师范大学, 2016.

[6] 马瑾, 郭兴明. 门诊网络预约挂号系统设计与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 2011(20):121-121.

[7] 周苗良. 医院临床科室随访单元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J]. 医学信息, 2015(32):9-9.

[8] 张仁华. 齐鲁医院患者随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山东大学, 2014.

论文作者:郭丹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下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  ;  ;  ;  ;  ;  ;  ;  

医院信息化管理在优化门急诊护理工作流程中的应用论文_郭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