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局限性与学区备课制度刍议论文_苏港

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局限性与学区备课制度刍议论文_苏港

苏港 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小学 264000

【摘要】就中小学美术课程得教学内容来说,几乎包含了美术的所有门类,内容极其丰富,而大多数美术教师在大学期间所受到的专业教育是分方向的,如国画方向、油画方向等。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当前多数美术教师是不能完全胜任中小学美术教学的。美术教师的专业局限性属于人为的“先天不足”,他们在教授自己专业以外的课程内容时难免会有些底气不足,也很难再有接受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的再教育机会。学区备课制度是基于艺术素质测评背景下,组合同一学区内的中小学美术教师构建学习共同体,同组教师在常规的集体备课之外,增加专业技能的研讨和实践,以“导师制”的方式注重弥补学区内美术教师的专业短板。这样既提高授课水平,又丰富专业技能,美术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成为学生艺术素质提升的重要保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3-213-02

一、小学美术课程内容特点及美术教师的专业局限性

义务教育小学段的美术课程内容丰富,涉及多种美术形式,就专业方向来说,有油画、国画、版画、雕塑、设计、工艺、美术史等,需要教师具备较为全面的专业技能,而教师的专业受教经历却限制教师只能往某一个或几个研究方向发展,例如美术学专业油画方向,或设计专业平面广告方向。这种专门性的弊端,在于教师在教授自己专业以外的内容时几乎无法胜任,因为这些课程内容使专业的美术老师变得“不专业”了,由于太过缺少专业实践经历,他们要么浅尝辄止,要么李代桃僵,甚至遇到不会上的课直接跳过,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老师们想改变现状,只能想方设法自我进修,但无奈困难重重收效甚微。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多数学校美术教师的专业结构较为单一,均集中在国画、油画专业上,少有版画、雕塑、设计等,这些教师的专业拓展迫在眉睫。

二、将专业技能练习作为学区备课制度的核心要点之一

要解决美术教师的专业局限性问题,需从美术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着手,但成规模的组织长期培训又不太现实,教师自发的练习又缺少实效,所以在学区内教师集体教研活动的内容中,除教材内容分析、教法学法研究、集体备课等以外,加入专业技能训练势在必行。具体做法如下:

油画专业老师学习工笔画

(一)固定集体教研时间将同一生源范围内的中小学划为一个学区备课组,协调学区内各学校美术教师的课程安排,统一教研时间,每周固定半天作为集体活动的时间,每月至少开展两到三次集体活动,活动内容为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观课议课和专业技能练习等。

杨君保老师主讲花鸟画创作

图为四年级学生学习《彩墨世界》一课

(二)教师个人确定专业拓展方向学区组根据教师个人的专业拓展意愿制定专业训练长期规划与学期计划,每学期集体练习一项专业技能,教师个人则自选一项技能弥补自身不足,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优势,老师们互为师生共同进步。在集体活动中同组内、组间教师互相观摩学习。

(三)确立“导师制”每组安排骨干教师担当“导师”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导师制”是由相关专业领域内能力突出者作为专业指导教师,负责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导师可灵活组织组内培训,也可协调各组联合实施跨组指导。

(四)全区培训形成惯例区教体局文体中心每学年组织两次全区范围内的培训活动,分别是上学期风景写生与下学期计算机软件培训。户外写生的过程中老师们加强了专业交流,并将写生作品在专业展馆进行展览。展览期间全区中小学生可前往参观学习,丰富学生课外时间参与艺术实践内容,通过打造浓厚的艺术氛围对学生形成艺术熏陶。

三、学区备课方式取得显著成效

鲁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中,从三年级开始一共安排了八课国画内容,国画课程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足够的实践经验,事实上国画与油画有很大的不同,没有画过国画的老师在教授国画课时倍感吃力。例如五年级下册《学画松树》一课,非国画专业的年轻教师基本与学生同一水平,讲授这课的内容十分吃力。而通过一定时长的国画练习之后,教师从基本了解到熟悉乃至熟练掌握基本的国画技能,组织教学得以得心应手,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这对学生的艺术素质成长无疑是有利的。老师们通过培训切实拓展了自身的专业技能,从不久之前的全区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结果中,不难看出端倪。

姓名主修专业Flash国画创作

邹晓云美术教育一等奖

刘梅国画一等奖

侯玉峰国画一等奖

万侨油画一等奖

苏港油画一等奖

四、关于美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几点探讨

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学生的素质提升上,而落实这一目标的执行者则是教学一线上的美术老师们,着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技术成长,则是落实这一目标行之有效的重要抓手。由此,几点不成熟的设想,供诸位师长探讨。

其一,师范类美术院校科学划分专业、合理开设课程,使美术专业的毕业生在本、硕毕业之后能够胜任中小学的教学需要,既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又有丰富的专业实践技能。

其二,建立教师进修机制,或以新“教师进修学校”形式对在岗的美术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除了备课上课教研之外,安排工作日中某一时间段前往教师进修学校上课,寒暑假期间可开展集中培训。学校以宽进严出的模式,开设油画、国画、版画、雕塑、设计、美术史论、写作等课程供老师们选修。如此,教师以学习、工作并行的状态不断得到提升,能力达到一定标准者可获相应学分,修满足够学分者可获得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学力证书。

美术教师个人专业素养的提升,无疑是美术课堂质量的有力保障,加强对美术教师的业务能力培养,才是落实课程改革措施的关键所在。在此一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牢记初心,不盲目追求好看的成果,就一定能把美术教育落实到促进学生美术学科素养发展上去。

参考文献

[1]郭少英朱成科.《“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诸概念辨》,《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第10期,第5页.

[2]《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注》(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文作者:苏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3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中小学美术教师专业局限性与学区备课制度刍议论文_苏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