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比较研究_中心地理论论文

中外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比较研究_中心地理论论文

中外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空间结构论文,商业活动论文,中外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框架

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笔者认为就是城市商业活动中供给与需求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关系在商业业态及其等级、规模、组织等方面的空间体现。它包含有两重含义:一是内在的研究客体是供给和需求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关系,具体来讲就是各种商业业态和细分市场在区位、规模、服务、形式和总量上相互决定过程中的协调和冲突关系。二是外在的表现形式是各种商业业态的功能、规模和等级空间网络结构。这样既沿袭了我国城市商业活动研究的传统,又根据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兼顾了消费需求因素在城市商业活动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仍将二者研究的重点放在总量、功能和空间等级结构分析方面,在发挥地理学系统、整体和综合研究优势的同时,又使之具有实体性和可操作性。

中外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

一、中国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特点

研究主要是以杨吾扬教授为核心,研究的主流是关于商业区位论和城市区位论之基石——中心地理论的实证研究。杨吾扬教授以北京市为例,系统地从城市地域结构和商业中心地结构两方面展开了城市商业网点的研究,阐述了北京市历史地域结构演变、人口和通达性分析、城市空间发展趋势等方面对北京市商业中心的各种影响。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对北京市商业服务业的形成机制、空间结构从中心地理论的角度进行了讨论,并利用中心地理论六边形空间等级结构模型对北京市商业中心做出中长期的预测和模拟。结合他自80年代以来在中国城市开发和区域规划所进行的研究以及取得的成果,又一次成功地通过了对北京市商业服务业的中心地理论的试验性研究。

(一)内容和形式上与商业地理学研究形成鲜明对比。在杨吾扬教授的倡导下,80年代初我国地理学界开始数量运动,为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的深入、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我国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在论证方式、中心地理论的实证性研究、指标体系建立、数量方法应用等方面都与同时期的以产品为区域描述为主要形式的商业地理学形成另一个鲜明的对比。

(二)城市内部商业中心的研究是主流。对城市内部各级商业中心的研究是我国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的主流。该领域的研究除杨吾扬教授外,还有诸多专家学者对北京等各大城市商业中心的区位格局及发展趋势、中心商业区进行了分析。在商业中心等级和功能的确定上,逐渐由过去的经验性认识向多因子的综合数量分析过渡;在具体研究方法思路上,首先是根据历史记载和现有经验确定某一地域是商业中心,接着确定其等级职能,然后在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过程中进行解释或分析,最后一般都归结于中心地理论正六边形的空间等级规模结构,或者对城市商业中心的发展提出规划管理上的引导性建议。

(三)由热变冷,又逐渐升温的研究发展历程。从80年代起,杨吾扬开展了包括城市内部商业活动空间结构在内的城市空间地域结构的综合性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试运行,房地产市场的开放,零售商业投资急剧膨胀,城市商业迅猛发展,造成总量的过剩和激烈的竞争,但新的管理方式和思路还没有完全理顺,对出现的一系列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缺少相应的对策。特别是出现了学术研究队伍的断代现象,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的学术研究就陷入一个茫然和相对停止阶段。面对现实愈来愈强烈的要求,学术界终于打破了多年的沉默。目前杨吾扬教授正在组织科研力量,抓住商业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机会,同时通过国际合作,与国外同行们一道总结全球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的一般规律和地域差异,将该领域的研究推向新的高峰。

(四)对资料的要求程度越来越高。数据、资料是进行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的关键。由于商业普查工作的滞后,诸如商业活动类型、规模、效益、区位、时间以及交通和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等深度资料,必须由研究者自己组织资金和力量进行大规模的实地调查,结果难保理想。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管理的普及,我国各级政府也逐渐重视起数据资料的统计和调查工作,并在信息的储存载体和传输手段上日益现代化,从而为深入开展城市商业活动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此外,研究基本没有涉及居民消费活动领域。

二、国外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

国外此项研究比较成熟,尤其是伴随着商业区位论的发展,研究成果可谓是汗牛充栋。笔者认为,根据国外研究空间等级和研究对象的差异,分为城市商业地域结构、城市商业空间结构和商业中心内部结构二种形式。商业地域结构是根据特定地域单元与整体空间系统的对比关系,以特定地域单元为基本单位对某商业要素空间或全商业要素空间所进行的一种模拟,重点在于商业地域类型的划分和商业地域结构的说明和解释。商业空间结构研究以中心地理论为研究基础,主要通过各级商业中心对城市空间进行抽象,是对现实空间的一种概括和表征,重点在于商业中心的界定和对空间类型结构演替过程的解释。商业中心内部结构研究是在微观地域范围内的商业类型和组织规律,理论根据主要是地租理论、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根据不同商业活动单位的竞标能力来研究商业中心内部商品服务职能的构成和分布规律以及商业中心的演替过程。

西方国家关于消费者行为研究已经相当成熟,且多数已经模型化。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关于“智能图”和“活动空间”的研究以及Potter的“消费者知觉、行为与零售区位模型”等。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制度框架指的是根据影响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的因子体系组成及其结构所建立的一种制度性的研究体系,从整体系统角度考察整个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框架。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J.A.Dawson的“零售地理研究制度框架”和K.Jones与J.Simmons的零售环境研究体系。

西方国家的研究特点及其与中国的简单对比

一、研究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长足的发展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来在市场经济、城市发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发展为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研究内容的广度体现在笔者总结归并的上述商业活动地域结构、商业活动空间结构、消费者行为及模型化研究和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制度框架等几个大的方面。在深度上,一个是微观的实体领域,如商业中心和CBD 内部空间地域结构、商业街的地价模型;一个是消费者行为的决策过程,如意象图、MDS模型等;一个是等级类型商品的消费特点; 再一个就是从多个方面对中心地理论做了大量的修补和发展。

我国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的主体主要集中在对中心地理论的试验性研究,这也是我国的研究传统和优势所在,而其他相关研究还没有形成特色和固有优势,而是对境外方法或相关领域的研究方法的引用,如CBD的界定和划分、城市商业地域结构研究和营销的空间过程等。

二、模型化是一大特色

基于雄厚的经济基础、持续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科研队伍、详尽的统计分区和商品统计调查资料。西方国家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深入发展的结果是研究成果的模型化。在诸多模型中,比较著名的主要有中心地空间等级模型、商业中心内部结构模型、Berry的商业地域结构模型、Potter关于消费者行为决策的空间利用场和Golledge的锚点模式、消费者行为模型、Dawson的研究制度框架等。在我国无论是供给层面、需求层面,还是研究制度框架方面,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的模型化进程正处于萌发阶段。

三、对中心地理论的补充和发展

从商业活动供给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对其原创理想环境条件的质疑和具体化,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情况总结新的空间等级结构模式,如Beavon关于如果中地论能够在都市水平的中心地应用;Berry 关于芝加哥的三种城市商业区类型的地域结构和“第三产业活动理论”等。森川洋[日]在城市内部商业空间结构研究过程中,不仅仅用设施等指标计测和划分商业中心地等级体系结构,他还使用城市居民购物调查资料,以购物依存率的大小划分出不同层次的商圈结构。通过对商业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所形成的商业中心地等级体系的对照,得出破市内部的不同等级的商业中心呈现出一种镶嵌结构。

我国学者在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从商业中心的角度对中心地理论进行实验性的研究,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成熟的方法结构体系。但关于商品类型细化与市场细化以及消费者行为等方面的研究还没有开展;造成了这个领域的研究空白。

四、完整的研究方法体系

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从Reilly提出零售模引力模式(1931),Christaller(1933)和Losch(1940)开创中心地理论开始,就基本继承了近代区位论的研究传统,并进一步得到数量革命的促进,归纳和演绎方法并举,逻辑推理分析由通向科学的“培根式”路线发展到通向科学解释的可供选择的路线。在研究范围上,由简单“中心对”之间的市场区划分(界定等潜能位置)、Reilly零售引力模型和Converse的断裂点公式到考虑“全中心”的Huff商圈模型、Lashmanan和Hansen 的购物模型等。在应用统计方法上,由社会物理学派对引力模型简单的双因子统计分析发展到中心地界定和商业活动地域研究中的多因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其中有对现有空间地域结构的统计和模拟方法,又有以公共服务设施最佳区位配置非线性规划方法;随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GIS技术已经逐渐应用到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领域。 另外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就是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资料的实地调查方法,其中关于消费者行为调查已经形成两个有效的方法,即中心调查法和周边调查法。

五、系统的实践应用

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的规划活动一直受到西方国家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组织的重视而得到普遍实施。市场化和社会化研究的重要代表机构就是由K.Jones主持的加拿大商业活动研究中心(Center for the Study on Commercial Activity CSCA)。成熟的方法、丰富的经验使CSCA的学术研究与零售商业投资环境分析和零售企业(公司)空间发展战略的实践应用相得益彰。

我国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在发展战略规划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创造的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潜在需求,使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研究面临新的实践应用和挑战。

标签:;  ;  ;  ;  

中外城市商业活动空间结构比较研究_中心地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