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创新中的文明创新水平_文明创建论文

不断提高创新中的文明创新水平_文明创建论文

在创新中不断提高文明创建工作水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不断提高论文,水平论文,文明创建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这一重要论述,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文明创建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强化文明创建的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以奋发进取的精神推进文明创建工作实现新提升、迈上新台阶。

一、强化理念创新,拓展文明创建的思路

树立民本创建的理念。为谁创建,或者说创建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文明创建首先必须回答好的问题。文明创建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造,必须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各项工作都要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来谋划、来推进、来落实。文明创建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提高人们精神境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要把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理念贯彻到文明创建工作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始终坚持创建为了群众、创建依靠群众、创建惠及群众,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期盼作为第一任务,把人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使文明创建成为让人民群众长期受益的过程,文明创建工作才能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

树立共同创建的理念。文明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齐抓共管、全民参与。树立共建理念、凝聚共建合力,要发挥好党政机关的主导作用和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归属感使命感,大力推进城乡共建、军地共建、部门共建、全民共建,真正做到文明家园你我共建、创建成果人人共享。

树立常态创建的理念。人的素质提升与社会文明进步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没有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恒心和毅力,文明创建就会进展缓慢,甚至徘徊不前,难以取得好的成效。文明创建,难在常态,贵在坚持。如果走过场,做表面文章,三分钟热度,老百姓最反感。文明创建只有逗号,没有句号;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真正在“常长”二字上下功夫,不图虚名,不搞形式,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做到检不检查一个样、测不测评一个样,着力保持常态文明的良好态势。

二、强化手段创新,丰富文明创建的抓手

用好信息化手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播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以其覆盖广、传播快、互动性强等优势,在现代传播格局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能否用好新媒体新技术,事关文明创建工作的实效性和吸引力。近年来,长沙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努力探索,创建“雷锋网”,建设弘扬雷锋精神的网络阵地;开展学雷锋校园微电影大赛,深受中小学生的欢迎;开展网络文明传播和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大力倡导网络文明新风。文明创建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要广泛开展文明上网、文明办网活动,打造网络精神文明新高地。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媒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互动性创建活动,引导人们在广泛参与中丰富精神生活、增强文明意识、加强道德修养、弘扬社会正气。

用好分众化手段。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文化认同日益多元多样多变,思想行为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日益增强,那种“我说你听”“大水漫溉”式的宣传教育方式已经不合时宜。文明创建工作要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就要适应人们思想行为的新变化,树立分众化的理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地开展工作。近年来,长沙为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行业的人群,量身打造了一些创建活动载体,效果不错。以“雷锋家乡学雷锋”主题活动为例,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续写雷锋日记”活动,在机关干部中开展“雷锋式公仆”评比活动,在社区建立“雷锋超市”,引导社区居民就近就便开展学雷锋活动;在公共场所设立“雷锋号”志愿服务站,为公众提供各种无偿服务。要根据不同群体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和诉求,按照“有的放矢、区别对待”的原则,采取不同的方式手段,做到精准创建、有效创建,以手段的分众化实现文明创建大众化的目标。

用好社会化手段。文明创建是一项群众性实践活动,不能只靠行政手段。单靠党委政府来推动,不仅行政资源难以承受,效果也未必好。因此,借助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做文明创建工作尤为必要。近年来,长沙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建立了长沙市志愿服务基金会暨雷锋基金,通过社会募资开展了许多救难帮困的工作;以社区为基础就近组建了500人的市民巡访团,较好地发挥了全天候文明创建督查员的作用;发展了1200多支群众文艺团队,每年组织展演竞赛评比活动,营造了群众广泛参加文化活动的浓厚氛围;开展了“校园文化进社区”活动,大力弘扬热爱学习、积极向上的文明风尚。推动文明创建的社会化,要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在文化建设、志愿服务、工作督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可以采取政府购买等方式,为人民群众送去更多精神食粮和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群众对文明创建工作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三、强化基层工作创新,激发文明创建的活力

满足新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对文明创建的需求也较过去有所不同。比如,现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就餐浪费比较普遍,开展“文明餐桌行动”、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就很有必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现象比较严重,开展关爱自然志愿服务、倡导低碳环保生活就正逢其时;一些领域尤其是食品行业诚信缺失、道德失范的现象比较突出,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教育治理、“负责任地做产品”、食品安全示范街创建活动就尤为迫切。这些都是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立足基层开展的创建活动。近年来,长沙着眼于关爱留守儿童,创造了“山田模式”“小小鸟巢”“农家学合”等经验;为引导中小学生正确“追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首创了“星城之星”评选活动;为顺应农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期待,坚持开展“乡村清洁行动”“相约最美乡村”,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拓展新领域。随着文明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传统的工作领域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但在一些新的领域还需要加强创新、大力突破。比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党政机关、学校军营等地都开展得很普遍,但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新经济组织,以及行业协会、义工组织等新社会组织则参与度不高;在城区开展得好一些,在农村地区就相对薄弱一些。再比如,在现实社会,文明创建工作的办法很多,但在网络社会,还有许多问题有待破解。这些都需要立足基层进行探索,要认真分析这些新领域的特点,找到新领域与传统领域的共性和不同之处,通过“解剖麻雀”等方式,寻求带有普遍意义的解决之道。

打造新载体。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日益丰富,要求我们不断发现新载体、创造新载体、用好新载体。近年来,中央文明办在全国推广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都来自地方、来自基层,都因其普适性和实效性,很快在全国得到了推广,有力地推动了各地文明创建工作。这些年,长沙也在文明创建工作载体上进行了有力探索和创新,芙蓉区的“16点驿站”、天心区的“外来妹之家”、岳麓区的“三服务”一线工作法、开福区的“快乐大篷车”、雨花区的“青护园”、望城区的“580雷锋热线”、长沙县的“板仓国学书院”、浏阳市的“文明信用户”评选、宁乡县的“周末我登台”,特色鲜明、成效明显。在文明创建实践中,要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基层既要按“上级图纸施工”,又要搞好“本地自主创造”。通过创新渠道载体,运用群众熟悉和乐于接受的方式,让基层文明创建工作变得更加生动、更有实效。

标签:;  ;  ;  

不断提高创新中的文明创新水平_文明创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