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开放思维方式的特点分析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邓小平开放思维方式的特点分析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析邓小平开放思想之开放性思维方式的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放性论文,思维方式论文,思想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和开放。改革开放的启动和运行发展均离不开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思想,即对其他民族或国家一切有益于人类进步发展的优秀文明(物质的和精神的)开放,吸收其精华,服务于中国的发展。为此,邓小平同志的开放思想,特别是学习邓小平开放思想的思维特点,总结和分析我国近十几年开放的经验是十分必要的。

(一)

邓小平开放思想的思维特征是具有深刻的开放性,它基于深厚的开放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获得有其深蕴的历史前提和现实基础。

1.邓小平开放思想之开放性思维源于对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的冷静全面的分析。70年代末,由于“左”的指导思想的干扰,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经历了巨大的曲折和挫折。面对这种现实,邓小平没有拘泥于对以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教条,以其开放性的眼界去思索中国的发展之路,检讨建国后几十年的实践历程,对中国社会主义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加以认真的反思。从搞清楚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两个问题入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由此,找到中国社会主义实践遭受挫折的根源,提出从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任务。这才有了:“要发展生产力,就要实行改革和开放的政策。不改革不行,不开放不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38页)的结论。从此,开始了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和开放。

2.邓小平开放思想之开放性思维来自对国际潮流发展趋势的开放性认识。早在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的开幕式上, 他就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科学技术力量还很薄弱,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祖先的成就,只能用来坚定我们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信心,而不能用来安慰我们现实的落后。”(《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90页)这种见解,对当时人们已习惯了“到处莺歌燕舞”、“形势一派大好”的思维定势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开放性的思维带给人们的是“警世”。

3.邓小平开放思想之开放性思维更根源于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思想要解放,思维要有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所特有的一个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上任何有生命力的事物,都是在开放中发展自己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主要是其内部矛盾运动引发的。但是,事物的发展变化又是在普遍联系中进行的,即它不仅是指每一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和相互转化的关系,而且还包括这一事物整体与周围其他事物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它把自己内部的某种因素和力量输送到周围其他事物之中,另一方面又从其他事物中获取和吸收新的因素和营养,实现因素和力量的相互置换,推进彼此的共同生长和进步。由此可见,考察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不能把其内因和外因绝对对立和割裂。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来看也是如此,有了开放,才会有多样化,才会有比较与竞争,才会有优化和选择。邓小平正是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联系和发展、普遍与特殊、整体与部分、内因和外因等一系列辩证关系的原理和方法,并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开放思维方式和开放思想。与此同时,邓小平开放思想也继承了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借鉴外国好的经验的期望。

(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国际潮流的发展趋势、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的本性要求,促成了邓小平开放思想以及开放性思维方式的形成。当这种开放性思维方式被用于认识中国发展道路的时候,特别是用于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实践时,它便呈现了如下的鲜明特点:

1.它呈现了不唯上,不唯书,不拘泥于传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的特点。人类的思维本性是动态的,它具有活性,它需要不断地创新。这便要求人们不断地抛弃保守、僵化的思维方式,而保持旺盛的求新欲和强烈的创造冲动。开放就是这种欲望和冲动的表现。人们只有放开眼界,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邓小平开放思想的提出恰恰反映了一位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大气魄和超凡的机敏智慧。是他率先举起实事求是的旗帜,抛弃历史的成见,坚持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处理一切问题的最高准则,并发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拉开了冲破教条主义、全面解放思想的序幕;随后又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始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经济体制结构的转型以及全面的现代化建设。十几年的实践,不断地丰富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都是邓小平创造性思维的结晶。无论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的概述,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对判别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的界定,对两个文明一起抓的设想,还是“一国两制”非凡构想的提出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告诫等,都极富想象力,也都充分表现了伟大的创造性。

2.它还呈现了总揽全局和社会发展大趋势的系统性思维方式的特点。早在1984年,邓小平就指出:“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现代经济的开放性必然带来现代社会的开放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兴起的以利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为重要标志的科技大革命,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革命性变革,而且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并改变了全球的经济结构;更引起国际经济关系的深刻变革,使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技术往来日益紧密,从而奠定了开放时代的物质基础,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过渡到系统化和网络化。任何发展问题都离不开对全局、对系统的全面思维。对每一个思维主题的思考都要作为(或放到)一个全局来考察,既要考察这一主题的周围环境,又要把它放到一个更大的系统中,考察其在更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更要考察每一主题在大系统的运动中会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关系或结果。只有这样才能选择适宜的发展决策、争取好的结局。邓小平在考察中国现代化建设这一重大主题时,就较好地按照这种大系统的思维方式,将中国的发展问题置于全世界的总体网络中,以此把握中国经济建设的环境、条件和发展道路的。在设计中国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他注意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发展大趋势的互动。既把中国的改革开放视为争取中国在世界发展总趋势中的一席之地(不被开除球籍)的重要举措,又把中国的发展视为维护世界和平,保持人类社会公正、和谐发展的积极力量,把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与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紧密相联。

当然,我们应该看到,邓小平的开放思想的系统性在一定的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初)更多地是体现在对中国自身的发展之系统性的考察上。早在70年代后半期,他就提出大胆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特别是外资的问题,1979年便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见解。开放是必要的,然而为了更好地开放,改革更是急需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届五中全会,围绕着“发展是硬道理”的主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些决策从不系统逐步走向系统,从不完善逐步走向完善,而这个过程至今仍在继续。在这种完善的过程中,我们总是较好地注意了世界发展趋势与中国内部改革发展的关系,在开放的体系中把握系统。

3.邓小平开放思想之开放性思维方式还呈现了顺应世界发展趋势,依据客观规律谋划中国发展之路的前瞻性思维方式的特点。在设计中国发展之路的过程中,仅有实事求是地认识现实,冲破教条僵化,以及系统地把握中国发展趋势、设计发展决策是不够的,更需要有深谋远虑。开放时代的决策不仅要求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把握事物的现状,而且还要注意事物的未来。十几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同样证明了邓小平开放性思维的前瞻性特点。如在80年代初,他便提出对世界发展趋势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分析,由此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尤其是精心设计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战略目标和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再如,他在敏锐地洞察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生产、生活和社会进步的关系之后,及时地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从而极深刻地改变了我国经济发展决策的基点,使科技现代化被置于四个现代化的关键位置上。又如,他对“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见解,对抓两个文明建设要“两手都要硬”的见解,也都具有特别的前瞻性意义。

总之,邓小平的开放思想,特别是它所依据的开放性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邓小平的开放思想及开放性思维方式将日益显示其巨大的理论威力。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发展潮流,面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的前景,我们要学会以开放性的思维去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

标签:;  ;  ;  ;  ;  ;  ;  

邓小平开放思维方式的特点分析_中国改革开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