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公共建筑外观设计中的运用论文_曹洁丽

中恒建筑设计院(广州)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观察现有的公共建筑外观可以发现,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其设计风格和内容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和现代主义思潮的区别,重点阐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公共建筑外观设计中的运用,分别分析了装饰主义、隐喻主义、人性化理念以及折中主义的运用,并列举了典型的后现代主义作品,以期帮助建筑设计师认识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公共建筑;外观设计

前言:后现代主义不仅包括反对以及批判现代主义的内容,更包括延续现代主义的内容。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推广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以及社会意义,建筑设计师在进行建筑外观的设计时,需要充分利用后现代主义的优势,避开后现代主义的不足,充分推进后现代主义的多样化发展,设计出更为优秀的建筑外观。因此,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公共建筑外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概述

(一)后现代主义的概念

“后现代”并不是在时间角度看来,晚于“现代”出现的概念,而是从艺术风格的角度而言。后现代的本质是一种反理性主义,主要展现了大众对于政治的无奈和不满。后现代主义主要分为狭义与广义这两种,狭义上的后现代主义主要是指,将历史风格作为基础,通过折中手法展现表面装饰的一种作品表现形式;广义上的后现代主义主要是指,采用隐喻手法,使作品设计像诗歌一样,具有象征性和隐喻性。

(二)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的对比

后现代主义最早出现于反对现代主义思潮活动中,首先从理论角度对现代主义进行呼喊,后现代主义认为现代主义设计较为单板,缺乏激情,使作品设计变得冷漠,想要通过理论呼喊表达大众对建筑趣味的需求。总的来说,后现代主义更为注重作品的外在形式,意在通过外在为大众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从而引发共鸣,提高大众的审美能力,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1]。两者之间具体的对比如表一所示:

 

图一 迪斯尼天鹅与海豚度假酒店

(一)装饰主义的运用

后现代主义最具代表性的特点就是装饰性极强,设计师会应用多种装饰满足消费者的多种需求。在建筑外观设计中,通过装饰体现后现代主义风格,并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从而提高建筑外观的美观性。后现代主义和现代主义不同,建筑外观应用的颜色不仅局限于黑白灰三种,而是会大胆地应用丰富的色彩,为大众造成冲击的视觉感受。比如,雷夫斯设计的迪斯尼天鹅与海豚度假酒店,在外立面采用了橘红色和水蓝色,从远处观看该酒店,仍旧觉得十分显眼,充分体现了装饰主义。具体的酒店外观如图一所示:

(二)隐喻主义的运用

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公共建筑外观设计中的运用十分重视隐喻感,也就是说,后现代建筑并不是应用冰冷的元素方块,而是具有生动的生命色彩,这就使得建筑设计师需要重点考虑建筑外观的地方性,尽量应用多种文化类型,体现不同的文化价值,使建筑物能够被大众熟知。大众可以通过建筑外观的多个细节中感受到建筑的意味,体会到设计师的思想理念。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隐喻能够体现在建筑设计的外观中。比如,英国建筑设计师汤姆·赖特设计的迪拜帆船酒店,该酒店总高度为321米,共56层,世界上最为高档的七星级酒店。酒店的外观神似一艘即将起航的帆船,酒店使用了新型的建筑材料和先进的科技,通过独特的模式使酒店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给人一种酒店即为海上行驶的帆船的感觉,具体的酒店外观如图二所示:

图二 迪拜帆船酒店

(三)人性化理念的运用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建筑设计中,十分注重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对人在设计中发挥的作用十分重视,强调了建筑设计的人性化。因此,在后现代主义建筑中,表达作品内涵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仅可以将建筑设计时期的主流思想进行展现,更可以展现当时的社会文化。后现代主义的人性化理念改变了现代主义倡导的功能第一原则,而是将大众的消费等非功能性特点放在首位。比如,美国设计师穆尔在新奥尔良的广场设计的圣·约瑟夫喷泉小广场,穆尔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以及审美,采用周围一栋大楼中的黑白线条,使整个广场具有强烈的浪漫型以及对比性,将经典、通俗和文脉结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人性化理念。

(四)折中主义的运用

文丘里在《向拉斯维加斯》一文中指出:建筑需要更多地包容和融合。因此,后现代主义在设计中体现了新旧融合以及兼容并蓄的折中主义。折中主义并不是指简单地还原设计中的历史元素,而是要将被现代主义抛弃的历史建筑元素作为基础,体现历史的延续性,让历史建筑中的各个元素通过变形、重新搭配、结构以及组合等方式,应用全新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创造出全新的作品。在折中主义理念下,后现代主义将其复杂性的特点和现代主义的简洁性相比,通过和传统混合的方法,将模块与元素叠加在一起通过模糊的视觉感受体现了建筑设计的清晰性。

比如,美国的设计师穆尔在洛杉矶设计的“双树旅馆”,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折中主义,通过各种风格的展现,将建筑和环境进行了有机结合。“双树旅馆”位于帕萨迪纳市的中部,在旅馆的附近有很多历史建筑,为了使旅馆和周围的建筑相协调,设计师穆尔将旅馆设计成符合周边特色的建筑,使新旧建筑相互融合,从整体上展现了设计的自然感[2]。

结论:综上所述,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出现,打破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呆板和冷漠,丰富了建筑外观的形式。分析可得,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建筑外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可知,与现代主义不同,后现代主义会大胆地将鲜艳的颜色用于建筑外观中,并在建筑中体现装饰主义、隐喻主义、人性化理念以及折中主义,可以提高建筑外观的美观性,满足大众对建筑外观的审美需求。本文的分析仍旧存在不足之处,仅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谢雨杉.建筑设计的“反叛”——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建筑领域的影响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11):7-8.

[2]任绍辉,曹宇宁.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建筑设计的影响[J].设计,2015(21):70-71.

论文作者:曹洁丽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  ;  ;  ;  ;  ;  ;  ;  

浅谈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公共建筑外观设计中的运用论文_曹洁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