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12例论文_沙力塔娜提?合孜别克,沙依兰别克?阿汗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12例论文_沙力塔娜提?合孜别克,沙依兰别克?阿汗

沙力塔娜提?合孜别克 沙依兰别克?阿汗

(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外一科 新疆阿勒泰 836500)

【摘要】目的 了解普外科伤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2010~2012年度普外科200例住院手术患者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的患者中共发生伤口感染12例,感染率为6%。高龄、引流管放置、恶性肿瘤、手术相关因素(如急症手术、手术时间长、二,三类手术切口)、术前术中未抗生素预防性使用、呼吸循环系统慢性疾病、耐药菌株感染与伤口感染有明确关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 伤口感染 危险因素 普外科 消毒

【中图分类号】R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078-01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ed factors of wound infection in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Methods 200 cases of hospitalized 2010~2012 annual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retrospec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oper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were occurred in 12 cases of wound infection, the infection rate was 6%. The elderly, drainage tube placement, malignant tumor, operation related factors (such as emergency operation, operation time is long, the two, three kinds of operation incision), preoperative without antibiotic prophylaxis, respiratory and circulatory system, chronic disease resistant strains infection and wound infection has a definite relationship.

【keywords】 wound infection Risk factors 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 Disinfection

1、资料与方法

自1970年开始进行国际性的医院感染调查而定的数据显示,外科伤口感染高居医院感染中第三位[1],有大量数据显示外科伤口感染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导致额外的医疗经费支出,同时增加患者的痛苦。按照2001年卫生部颁发的手术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我院2010~2012年普外科200例住院手术及12例伤口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现分析如下。

2、结果

共检出12例伤口感染病例,感染率6%。男7例,女5例。年龄分布32~69岁,其中55岁以下8例(65%)。急症手术5例(40%)。手术后2天的共7例(60% )。选择性手术患者术前住院时间6天5例(40%)。伴有各种慢性病者6例(50%),其中高血压2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1例、老慢支及呼衰1例。无1例患者于术前半小时接受抗生素治疗。术前营养支持仅4例(30%)。

3、讨论

由于恶性肿瘤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加上放化治疗加重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缺陷,肿瘤坏死产生的中毒产物导致机体代谢紊乱等均为院内感染的高发因素。有文献报道恶性肿瘤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高达24.2%[2]。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目前不可能为了避免继发感染而终止化疗和放疗,应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加强医务人员的无菌观念,严格消毒隔离,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加强患者个人卫生,配合必要的支持疗法,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开放引流本身易使皮肤表面的细菌进入体内,因此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预防性引流要慎重。在单纯脾切除后,急性穿孔性阑尾炎、腹膜炎时,放置腹腔引流会使腹腔内及切口感染率成倍增加[3]。

外科引流术是一种创伤性操作,引流物又是异物刺激,有机会将细菌带入伤口而致感染,而有些细菌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具有产黏液作用,使抗生素对其亲和力下降,并容易粘附在物体表面,使感染的概率上升。为此在选择引流材料时,应据病情需要选择对组织刺激小的引流材料及引流方式。其共检次,住院时间越长,感染几率越高。为此要加强对大手术、全麻插管、肿瘤、失血、创伤严重患者的监护,防止由于大手术、失血、创伤、免疫功能低下及住院时间长造成的院内感染发生。通过连续性耐药性监测来掌握本单位、本地区、本科室临床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此指导和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并应遵守《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谨慎合理用药。合理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对于感染病例应常规进行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定期公布外科系统的院内感染菌谱及其抗生素的耐药率。细菌培养结果报告后尽快将经验性用药转变为目标用药。

调查显示,院内感染与机体状况、各主要器官功能有关,提示易感原发病患者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在各种易感原发病中,肿瘤患者的感染发病率与非肿瘤患者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虽然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内源性感染是难以预防的,但加强患者住院环境的清洁消毒、改善住院条件期系统地开展院内感染的监测,提高医生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加强对危重患者和易感原发病患者的护理及支持治疗,提高手术技巧及规范性,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感染伤口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率,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适当使用免疫调节剂,是可以降低这些患者的伤口感染发生率的。

参考文献

[1]吴旭琴,刘月秀,吴影秋.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4(1):120-122.

[2]夏祥碧,刘力克,张倩,等.恶性肿瘤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4):315.

[3]谭毓铨.外科引流的基本原则[J].临床外科杂志,2000,3(6):32.

论文作者:沙力塔娜提?合孜别克,沙依兰别克?阿汗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9

标签:;  ;  ;  ;  ;  ;  ;  ;  

普外科伤口感染分析12例论文_沙力塔娜提?合孜别克,沙依兰别克?阿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