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中医骨伤医院;江苏江阴214400)
摘要:目的探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在医院选取100例患者,将他们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50例参照组患者对其实施普通护理模式,50例研究组患者则在普通护理模式的基础之上对其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统计整合两组护理的相关数据、指标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所反映的痛感程度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并且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比参照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满意度(96.41%VS78.01%,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病房中,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痛感,同时有利于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质量提升。
关键词:疼痛管理;创伤骨科护理;应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100例创伤骨科患者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按照随机的原则将研究对象划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2:28,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56岁、23岁,平均(38.5±3.3)岁;研究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4:26,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21岁、58岁,平均(40.5±3.5)岁。两组患者均含有胫腓骨骨折、桡骨小头骨折、肱骨干骨折三种类型骨科疾病。经检验发现P>0.05,可开展统计学处理。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使用普通护理方法。研究组则在普通护理基础之上运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两组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2.1参照组
对患者进行普通护理。(1)基本护理:具有丰富护理知识与经验的医护人员对患者展开术后护理,包括及时做好患者的消毒换药工作,定期检查工作,以及保证患者病房环境通风、干净。(2)心理疏导: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如果不及时舒缓将影响患者伤口恢复,所以要求医护人员时刻关注患者生理健康的同时,及时开导解决患者的心理情绪问题,必要的耐心沟通有助于患者减轻因疼痛产生的心理负担。
1.2.2研究组
对研究组患者采取上述同样的护理方法,并运用疼痛护理管理方法。
(1)创建疼痛管理小组。小组成员主要包括责任组长与护理人员,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全面系统的培训,培训内容主包括疼痛管理的原则、方法以及相关注意事项;并在培训后,对小组成员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最后,由责任护士带领,主要针对患者的疼痛情况开展管理工作,针对查房的结果进行组内讨论,分析不同患者的病情和病历,组员之间交流疼痛管理知识,制定完善的监督指导工作,针对产生的原因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交流,完善护理方案,提高护理质量。(2)制定疼痛管理流程。首先是疼痛评估,患者入院2h内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初次评估,结合患者对疼痛的表述及反应,通过面部表情疼痛量表和数字评定量表准确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记录患者的疼痛部位、疼痛时间和疼痛原因,及时向医生报告,每隔4h再次评估。其次是疼痛干预,主要采用药物或非药物干预的方法,其中非药物干预的方法包括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控制温度与湿度,增强患者的安全感,缓解疼痛;为患者进行体位护理,摆放正确的体位缓解疼痛,同时协助患者控制制动,降低再损伤发生的几率,还要抬高患者的肿胀肢体,通过改善血液循环的方式实现止痛与消肿的目的;帮助患者转移注意力,常用的方法如调节呼吸、倾听音乐、看电视、聊天等等;药物镇痛包括静脉镇痛泵、神经阻镇痛泵以及口服止痛药。(3)效果评价与措施的修订。经护理后,对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观察患者疼痛改善情况,并总结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问题对护理措施进行调整、优化。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做好患者或患者家属的疼痛教育工作,纠正患者对于疼痛感官认识上的错误,帮助患者转变观念,并加强对患者疼痛表述的教育,从而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对待疼痛,并能主动配合治疗与护理。此外还要在患者病房显眼的位置张贴疼痛尺,向患者发放教育手册或进行PPT视频宣教,让患者根据疼痛的情况作对照,以更准确认识疼痛现象。
1.3分析评价指标
对于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的检验,医院采取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反馈。自制问卷包含五大模块:患者基本情况、病房舒适度、护理效果、医护人员护理技能、工作态度以及关于护理方法改进的建议。每份问卷包含30题,评价标准分为不满意、满意以及非常满意。患者满意、非常满意的总答题数之和占比总例数即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其中关于护理方法改进的建议模块不计入评分标准,用于医院进一步改善管理能力的辅助模块。
1.4统计学方法
组间检验运算以统计学软件(版本:SPSS20.0)进行辅助,对应执行t检验、χ2检验用以开展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对应以(±s)(%)表示,当P<0.05即表明数值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疼痛情况
护理后参照组患者疼痛分值为(5.88±0.65)分,研究组在疼痛护理后疼痛分值为(2.98±0.32)分,研究组患者疼痛分值明显低于参照组(t=6.42,P=0.001)。
2.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
研究组50例,满意与非常满意总例数为48例,其满意度96.00%;参照组50例,满意与非常满意总例数为41例,其满意度82.00%,两组对比,P<0.05,见表1。
3 讨论
骨科病房的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将疼痛管理看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要从观念与理念上强化疼痛管理的认知,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改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创建无痛病房等。创伤骨科患者的疼痛感大多体现于急性疼痛的类型,一旦没能得到及时的救治与环节,那么患者的疼痛就会转变为慢性,预后更差,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另外,由于疼痛会给患者带来直接的刺激,所以患者难免产生畏惧心理。在开展的疼痛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就要严格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符的疼痛管理流程,规范使用镇痛药物,通过环境护理干预、镇痛护理干预、分散患者注意力、健康宣教以及有效的心理辅导等,最大程度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产生的刺激,调整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最终才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更快康复。
此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采取的普通护理,而研究组结合普通护理与疼痛护理两种护理方式。结束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所反映的痛感程度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并且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比参照组患者具有更高的满意度。在创伤骨科病房中,对患者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痛感,同时有利于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质量提升。由此可见,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既是医院以及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的体现,服务意识的增强,社会优质形象的提升,更是患者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关键在于同时兼顾患者生理与心理方面,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患者与医师之间友好和谐相处,有利于医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完成医院的救人为人的使命。此外,大多数术后患者选择卧床静养,缺乏运动的普通护理,延长患者恢复时间,造成医院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研究表明实施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实际应用价值与经济价值,帮助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摆脱痛苦,有利于提高医护工作满意度,这种模式应得到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涂小燕.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6):5209-5210.
[2]张春华,季艳霞.浅论疼痛管理在创伤骨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2):101-102.
[3]庞娟.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1):42-43.
[4]易秋婷,陈荣玉,李艺婷,许燕平,徐雪霞.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8):104-105.
论文作者:周雪琪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患者论文; 疼痛论文; 骨科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 创伤论文; 方法论文; 满意度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7月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