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德育教育研究论文_姜锋 路敏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德育教育研究论文_姜锋 路敏

山东东平高级中学 271500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德育既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更是解决学生做人的根本问题。我认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全方位的,除了学校专门的德育课之外,各学科的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不容忽视的。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

一、为什么信息技术课堂中要融入德育教育

1.信息技术是引领当今科技发展的核心动力。

从传感技术到人工智能,从互联网到物联网,从5G到大数据,从数字经济到电子商务等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几乎全部行业领域的创新发展,信息技术成为促进社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的第一驱动力,从方方面面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2.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一些问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快捷便利和海量资源,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问题。在互联网上传播反动暴力、色情信息,散布垃圾信息、虚假信息,恶意侵犯他人隐私、攻击诽谤他人。某些人还利用掌握的信息技术从事网络诈骗、窃取情报、侵入破坏他人系统、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等计算机犯罪活动。

在信息社会,青少年既要成材,更要成人。因此,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刻不容缓,通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二、明确德育内容

针对问题,明确德育内容,教学中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鉴别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习惯和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终目标,让学生既成材,更要成人。

三、信息技术课堂如何融入德育教育

1.利用好显性的德育内容。

在《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依据课程标准,有些内容就是专门的德育教育课。比如,第一章,《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影响》一框;第二章,《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一节;第四章,《合乎规范地发布信息》一框;第六章,《信息安全》两节。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好这些德育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我在教学中,讲到这些内容时,我总是围绕主题广泛收集案例和材料,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共同得出结论,并通过展示相关道德规范或法律法规,最后让学生能明确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的。比如,在学习《信息的鉴别与评价》一节时,我通过短信、QQ、微信上的诈骗信息引入,让学生结合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认知,引入本节课;接着展示两则中奖信息材料,让学生多角度分析,进而归纳出如何鉴别信息真伪。借助于当天门户网站新闻和“屠龙“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信息的价值是有相对性的,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的价值取向有所不同,进而让学生意识到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走向光明的未来。在学习《计算机犯罪及预防》一框时,学生对“黑客”很感兴趣,我便适时地深入浅出地讲解,揭开“黑客”神秘的面纱,然后让学生以“好黑客与坏黑客”为主题讨论应该如何做一个好黑客,维护正义维护网络安全,从而让学生从根本上明确了什么是计算机犯罪以及如何预防计算机犯罪等问题。

2.充分挖掘隐性的德育内容。

除了教材中明确的德育内容之外,实际上,只要用心挖掘,教材的好多内容都可以适时地进行德育教育。比如,《信息的基本特征》一框,信息是可以共享的,信息又是有价值的,这里可以让学生探讨“如何保护知识产权问题”;而信息又具有真伪性,便可引导学生分析如何去伪去真,明辨是非,进而在网上活动时约束自己的行为,培养规则意识。

实际上,从信息的获取到信息的交流与发布,几乎整本教材都可渗透的问题就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网上活动时,都要鉴别真伪,评价价值,合法合规交流与使用资源,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这实际上是一个规则意识的培养。规则意识,本身也是学生信息意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只要关注德育渗透,每节课都是一节德育课,经年累月,学生才会成材成人。

3.利用好课外素材适时渗透德育教育。

信息技术推动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因此,课堂不可只拘限于教材,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融入前沿科技成果或风云人物,既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又能进行另一番德育教育。从集成电路到中国芯,从“天河一号”到“神威太湖之光”,从“墨子号”到“天宫二号”,从4G到5G;从潘建伟到马伟明,从马云到任正非等等,好多案例都可引入课堂,让学生感受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还不是信息技术强国,但在很多领域已经取得突破或超越,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爱国心,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

“课前三分钟策略”,是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项活动,我一般选取当天最有影响力或正能量的新闻,在课前展示给学生认识学习,讨论交流。这样,既利用了课前的几分钟时间,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这也算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吧,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长时间培养和转化的。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必须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适时引入拓展案例素材,只要用心,每节课都是德育课。

论文作者:姜锋 路敏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8月总第3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  ;  ;  ;  ;  ;  ;  ;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德育教育研究论文_姜锋 路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