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管行单肺通气技术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方法、论文_李保勤

双腔管行单肺通气技术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方法、论文_李保勤

李保勤

红安县人民医院 湖北黄冈 438400

【摘 要】目的:探究双腔管行单肺通气技术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方法、 双腔管定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自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所致的急性张力性气胸)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且50例患者均采用双腔管行单肺通气技术进行临床治疗,利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重点监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次调查研究的50例患者均进行静吸复合麻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平稳,术后无复张性肺水肿、肺不张、死亡等并发症产生,且双腔管定位比较准确。结论:给予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双腔管行单肺通气技术辅助治疗,在静吸复合麻醉的辅助下,能够提高双腔管定位的准确率,并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双腔管行单肺通气技术、电视胸腔镜手术、麻醉方法、双腔管定位、并发症

肺大疱所致的急性张力性气胸是临床常见的胸外科急重症[1],往往采取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但是由于该治疗方式对患者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对术中麻醉方式的要求比较高,逐渐的被弃用。近年来出现的双腔管行单肺通气技术引发了电视胸腔镜手术改革,基于此,本次调查研究以自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所致的急性张力性气胸)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双腔管行单肺通气技术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方法、 双腔管定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作出如下报告。

一、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为:自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所致的急性张力性气胸)的50例患者,并且这50例患者均实施双腔管行单肺通气技术辅助治疗,在这50例患者中,男患者31例,女患者19例,他们的年龄为(22-70)岁,平均年龄为(43.2 2.5)岁。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对50例患者均进行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气道压力、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检查。

1.2方法

本次调查研究的50例患者均实施静吸复合麻醉,并且在麻醉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双腔管行单肺通气,另外,要对患者的呼吸频率、呼吸量、吸入氧浓度等进行监护与记录。针对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在麻醉之前,需要给予患者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前30min,给予患者1.0mg的长托宁(肌注),并且麻醉诱导为0.05mg/kg的咪唑安定、0.2-0.4 g/kg的舒芬太尼、1.0-1.5mg/kg的丙泊酚以及0.1mg/kg的阿曲库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麻醉完成之后,在麻醉深度以及患者保持良好的肌松条件下,对患者进行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选用Bobertshaw双枪气管插管),另外,针对右侧肺大疱患者,选用左型双腔管;针对左侧肺大疱患者,选用右型双腔管,而且男性患者选用F37-F39号双腔管,女性患者选用F35-F37号双腔管,除此之外,在插管之前,需要认真的检查支气管导管的衔接状况,并且在导管进入声门之后,要将管芯撤出(导管采取徐徐推进的方式),待导管的插入深度在29cm左右或者遇到明显的阻碍时,停止导管插入,然后,连接麻醉机(给氧),对患者的左右胸部进行检查,并且在确定导管在气管内之后,要进行支气管套囊充气,利用手术钳夹住患者的侧管腔以及健侧管腔,进行通气,也就是单肺通气。单肺通气之后,要认真的听诊患肺无呼吸音而且患者的健侧肺呼吸音清晰,则表示通气良好。另外,患者的健侧双腔管深度及位置的固定,需要患者采取900侧卧位,在整个手术过程中,给予患者2-4g/(kg.h)的丙泊酚(持续泵入)或者患者持续吸入1.0%-2.0%的异氟醚,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间断性的追加舒芬太尼、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后,给予患者双肺通气,待患者能够自主呼吸且意识完全清醒之后,将双腔支气管导管拔除。

2、结果

本次调查研究的50例患者均进行静吸复合麻醉,手术均顺利完成,另外,50例患者的双腔支气管导管均为一次性插入到位,在双腔支气管导管插入种,其术野比较良好。本次调查研究的50例患者的单肺通气时间为25-110min,平均单肺通气时间为70min,术中,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平稳,无明显的心律失常以及无明显的ST段变化,手术时间均在45-130min范围内。术后50例患者均无复张性肺水肿、肺不张、死亡等并发症产生,且肺功能恢复良好。

3、讨论

在临床麻醉前,对肺大疱所致的急性张力性气胸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分次排气[2],其目的在于:有效的避免呼吸过渡造成的呼吸机压力过大,尽可能的避免肺大疱膨胀、破裂而导致的呼吸、循环障碍,且有效的规避心跳骤停现象的发生。另外,在诱导麻醉时,要尽可能的避免屏气、呛咳、肌强直等,从而有效的维持患者的呼吸、循环平稳。

术后,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并且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及时的调整单肺通气管理,尽可能的将患者的单肺通气时间降到最低,保障患者吸入100%的氧气,与此同时,注意规避肺内分流增加以及规避低氧血症的发生,调节患者的呼吸频率,控制在35-45mmHg范围内,提升患者的单肺通气质量[3],另外,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的调整患者的呼吸参数、呼吸频率、呼吸比、增大潮气量等,改善患者的单肺通气质量。患者单肺通气质量的提升,能顾有效的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次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59例患者术后均无复张性肺水肿、肺不张、死亡等并发症产生,可见单肺通气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静吸复合麻醉是双腔管行单肺通气技术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应用的主要麻醉方式,且其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双腔管定位准确性,降低疏忽并发症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洁,王平,钟泰迪等.Coopdech封堵支气管导管与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效果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8,28(10):945-946.

[2]马开喜,万凤鸣,杜筱玲等.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在单腔气管导管外单肺通气的临床观察[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3,29(9):918-919.

[3]马开喜,刘小彬.Coopdech支气管阻塞管在单腔气管导管外用于开胸手术患者单肺通气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4,34(2):253-254.

论文作者:李保勤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3

标签:;  ;  ;  ;  ;  ;  ;  ;  

双腔管行单肺通气技术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方法、论文_李保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