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论文_姜帅

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论文_姜帅

姜帅(天津体育学院 天津 300381)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几年肩关节半脱位的康复治疗方法的研究和发生机制的临床文献研究,发现早期预防有非常好的效果,另外早期诊断、早治疗,针刺、推拿、物理因子治疗、运动疗法、PNF技术、肌内效贴扎技术、护肩、负重训练、震动疗法、上肢康复机器人、等速肌力训练、减重训练等方法对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效果均有效。同时认为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生机理及并发症的产生机理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康复治疗;文献综述;偏瘫;肩手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8-270-01

肩关节半脱位又称为肱盂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病人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盂肱关节机械连续性的改变 ,导致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可以触及的间隙。该病多发生于病后三周内[1],国外的发生率为50%~90%;国内发生率为40.9%~70%[2]。

肩关节半脱位自身不会造成疼痛,但容易受到损伤从而发展为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受限。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转移,维持平衡,日常生活活动以及上肢功能的恢复。本文主要对脑卒中后GHS的发病机制、检查方法及评定标准、康复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 发病机制

1.1肩关节锁定机制的丧失 正常情况下,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可以使关节肩盂向上,向前倾斜,关节囊上部和喙肱韧带的紧张和也可以防止肱骨头向侧方移动和像下方脱位,这就是“肩关节的锁定机制囊不再被拉紧,而且肩关节囊上部本身就相对薄弱,再加上重力作用以及外力不正确的牵拉作用令肱骨头很容易向下脱出关节盂,导致正常的锁定机制的丧失。

1.2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降低和萎缩 肩关节周围肌肉组织如冈上肌和喙肱韧带、冈下肌、三角肌后部以及前部的度上依赖于旋袖肌,而防止盂肱关节脱位最重要的肌肉分别是冈上肌、三角肌和冈下肌的后部肌纤维。而偏瘫患者的以上肌肉严重萎缩,大大增加了脱位发生的机率。

2 检查方法及评定标准

检查GHS程度的主要取决于肱骨头与肩峰之间的间隙距离,当今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方法:①X线测量法:患者取坐位,测量X线正位片患侧肩峰与肱骨头切线之间的距离。②超声测量法:测量肩峰外侧缘至肱骨大结节上缘的最短距离。虽然临床多以X线测量法作为GHS的评定标准,但其对患者有辐射危险,而且超声测量法具有无创、高效、操作简便等优点,并且可以检测到双侧肩关节小于0.5CM内的不对称等优点。

GHS的疗效评定标准为根据X线片测量双侧肩峰与肱骨头间距(AHI),复位:两侧AHI值相等;好转:AHI值差值<10mm;无效:两侧AHI值>10mm。

3 康复治疗方法

3.1 良肢位的摆放 卧床是脑卒中早期患者的主要形式,因此卧位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Davis认为偏瘫患者早期应以患侧卧位为主,患侧卧位既可以增加对患侧的知觉刺激输入,又能拉长患侧,从而减少痉挛;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位,腕背伸,手指伸展,掌心向上,整个上肢置于枕头上。患侧卧位患者躯干稍后仰,背部放枕头支撑,患侧肩关节前伸,防止其受压和后缩,患肘伸展,前臂旋后位,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掌心向上。健侧卧位患者患肩前伸放于胸前枕头上,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肘关节背伸,手指伸展。坐位时患者患肢伸直,放在胸前的桌子上,这样不仅可以保持肩关节处于正常的关节位置,而且对关节有正常的本体刺激,利于患肢康复。

3.2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以其独特的有效性,便利性,廉价而成为传统康复方法在偏瘫患者治疗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功效,对于上肢功能的恢复,GHS的治疗有较好疗效。

3.2.1 针刺 周淼焱等]对58例患者进行醒脑开窍针法加上刺络法治疗,结果显示肩关节疼痛评定及神经系统缺损程度方面有明显的改善(P<0.05)。聂永久等对患者采用超早期针刺结合早期康复干预治疗,并认为脑卒中超早期对肩关节周围肌肉采用针刺联合康复干预,能使GHS在BrumstromⅢ期以上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3.2.2 电针 电针在对脑卒中患者肌力治疗方面用途广泛。陆瑾等在60例GHS患者中采用电针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结果显示两组在肩关节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三角肌肌力等方相应头皮部位,通过扩张脑内血管,改善微循环,激发大脑皮层功能区的生理功能及增强中枢外周传导功能,调整脑卒中患者机能状态。

3.3 推拿治疗 推拿作为中医滑利关节之功效,在治疗GHS是运用手法有效刺激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张力,防止肌肉萎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恢复肩关节周围肌群的肌张力及肌力的协调以恢复肩关节动态节的正常修复,缓解局部神经的卡压,防止肩关节周围肌群的痉挛和萎缩,降低GHS的发生率。

3.4 物理因子治疗 针对GHS的物理因子治疗主要包括电刺激,超短波、超声、脉冲、磁疗等,其中,以电刺激疗法最为,脑卒中早期电刺激冈上肌和三角肌后可以预防GHS,加强上肢功能的恢复;脑卒中后期进行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减轻肩痛。GHS患者80%左右会出现肩痛的症状。另外钱开林GHS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 <0.001)。

3.4.1 功能性电刺激 刘建等通过对48例脑卒中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FES治疗,结果发现FES较常规康复治疗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更明显(P <0.001)与肩托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01)。表明功能性电刺激用于治疗偏瘫患者的患侧上肢有较好疗效,能够提高上肢的运动功能。

3.4.2 中频电刺激 石翠霞等对67例脑卒中偏瘫GHS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加上中频电刺激治疗,结果显示上肢运动功能和肩关节疼痛情况均优于治疗前,认为中频电刺激结合康复治疗是GHS患者较好的的治疗。GHS患者容易出现肩痛和关节活动受限,在不损伤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结构的前提下保持关节活动范围非常重要。中频电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淋巴循环,增加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并且具有较好的镇痛功效[26]。

参考文献

[1]陆瑾, 刘孔江. 针刺结合手法治疗中风肩关节半脱位文献综述[J]. 针灸临床杂志, 2006(05):57-58.

[2] 孙启良.偏瘫患者与肩关节半脱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 9 9 5,1 0 ( 2 ):5 5.

论文作者:姜帅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  ;  ;  ;  ;  ;  ;  ;  

肩关节半脱位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论文_姜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