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联合治疗女性盆腔炎临床体会论文_刘芸

中西医联合治疗女性盆腔炎临床体会论文_刘芸

刘芸

西安市东郊第一职工医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043

【摘 要】目的:通过对中西医联合治疗女性盆腔炎病例分析及体会,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盆腔炎住院病例共92例,随机平均分配2组,对照组45例给予西医抗炎及盆腔微波理疗治疗。实验组47例给予西医抗炎治疗+口服中药+中药保留灌肠+盆腔微波理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82.2%,实验组总有效率95.7%。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女性盆腔炎效果明确,建议临床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关键词】中西医盆腔炎 中药 灌肠

盆腔炎即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iammatory disease,PID)[1]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PID若未能及时彻底治疗可导致不孕、输卵管妊娠、慢性盆腔痛及炎症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女性生殖健康。其发病诱因主要为不洁性生活史、产后产褥感染、宫腔盆腔手术操作史、阴道不规则出血史等。主要致病菌为: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淋病奈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等,且多为混合感染。我院既往以单纯西医治疗为主,随着中医药研究的发展,我院开始进行中西医联合治疗盆腔炎,现将治疗方法及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盆腔炎住院病例共90例,年龄为19到55周岁,平均年龄为(36.2±2.5)岁,病程为(1月-8年),平均病程为(4.3±2.7)年,选取病例患者经临床症状、妇科查体及B超检查后确诊盆腔炎,且排除妇科结核、肿瘤及外科并发症,无药物过敏史及内科特殊病史。将病例随机抽取分为两组,实验组47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病例在年龄、诱发病因、病程长度、临床表现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支持治疗,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选用0.9%氯化钠100ml+头孢呋辛1.5g、2次/日,替硝唑200m、l次/日,7天为一疗程,同时给予盆腔微波理疗40分钟、2次/日;实验组西医治疗同对照组,同时通过中医辨证给予口服中药及中药保留灌肠,方法如下:口服中药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为主,基础方剂:当归15g、川芎15g,桃仁15g、红花15g、黄连10g、红藤20g、蒲公英15g、栀子10g、苦参15g、香附15g、柴胡15g、芍药15g、甘草6g加减,血热者可加用生地15g、玄参15g,寒湿重可加用肉桂10g、小茴香10g、炮姜10g等,脾虚者加用白术15g、山药15g、黄芪15g等,肝肾虚者可加用川断续、桑寄生、山萸肉各15g等,存在盆腔包块、可疑盆腔粘连、症瘕者可加用三棱、莪术各10g;上述方剂水煎服,一日一剂,2次/日,15天为一疗程。灌肠中药方剂:红藤20g、败酱草20g、紫花地丁20g、白花蛇舌草15g、三棱10g、莪术10g、延胡索15g、牡丹皮15g、黄芪15g加减,上述中药水煎,100ml/次,一天两次,灌肠药汤温度38℃左右,灌肠管入肛深度10-15cm,侧卧位保留20分钟后,平卧行下腹部微波理疗,40分钟。

疗效评定:

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疗效评定[2]1.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查体及B超检查均无异常。2.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B超有明显改善。3.有效:临床症状、妇科查体及B超均有好转。4.无效:临床症状、妇科查体及B超无改善甚至病情加重。治疗总有效率=(1+2+3)/总病例数×100%。实验组中治愈17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5.7%,对照组中治愈10例、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82.2%,两组对照有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如未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会引发一系列后遗症,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导致盆腔内组织破坏、粘连及瘢痕形成,表现为输卵管阻塞、增粗、周围组织粘连、严重者形成盆腔肿块、脓肿危及生命,子宫韧带增厚,子宫固定等。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性观念的开放,流产率的增加,盆腔炎的患病率也随之增加。传统西医抗炎治疗可明显缓解急性期症状,但随着抗生素使用时间及频率的增加,患者的耐药性增加,治疗效果亦逐步下降。

中医理论认为,盆腔炎属于妇科杂病范畴,包括症瘕、痞块、月经病,带下病等[3],其病因病机为:气滞、血瘀、痰湿、湿(热)毒、脾虚、肝肾虚等,邪与血相搏,积而成瘀,瘀阻胞脉,痹阻络道而致病,治疗以活血化瘀为根本,辨证论治加以清热解毒、利湿、健脾、补益肝肾等治疗。本次应用口服方剂主要为气滞血瘀及湿热蕴结为主证,方中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为君药,黄连、红藤、蒲公英、栀子、苦参清热解毒利湿为臣药,香附、柴胡、芍药疏肝理气为佐药,甘草为使。全方共凑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理气止痛之功效。灌肠汤药红藤、败酱草、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三棱、莪术、延胡索、牡丹皮活血化瘀止痛,黄芪补益中气。全方成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中医治疗重于辨证[4],针对性更强,治疗效果亦更快速明确。

在本次治疗病例当中,单纯应用西医抗炎治疗有效率为82.2%,而中西医联合治疗治疗盆腔炎有效率达95.7%,疗效显著,有明显临床意义,建议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更好的造福于女性患者。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246

[2]中国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51

[3]欧阳惠卿.中医妇科学[M].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0

[4]洪丽美,黄熙理,沈燕慧.中西医治疗盆腔炎临床研究进展[A].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7):65-66.

作者简介:刘芸,女,1980年出生,陕西西安人,现就职于西安市东郊第一职工医院。

论文作者:刘芸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3

标签:;  ;  ;  ;  ;  ;  ;  ;  

中西医联合治疗女性盆腔炎临床体会论文_刘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