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外引流管护理对预防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探讨论文_周亚南

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226000

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应用脑室外引流管护理干预,对于预防患者术后颅脑感染方面的作用效果。方法:2017年3月~2019年6月选取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外科53例脑出血患者,所以患者均接受脑室外引流干预。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强化脑室外引流管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颅脑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脑室外引流管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风险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室外引流管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有利于降低患者术后颅脑感染发生率,提升引流管护理服务质量,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脑室外引流;引流管护理;颅脑感染

前言:脑室外引流是目前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常用手段,在应对患者颅脑少量出血问题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引流过程中,考虑到引流管容易诱发逆行感染,增加患者颅内感染风险,进而逐渐成为临床上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1]。现阶段,为了有效预防颅内感染问题,除了基础性的抗生素干预以及强化营养支持外,还需要配合实施相应的脑室外引流管护理。本文针对脑室外引流管护理对预防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展开以下研究。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3月~2019年6月选取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脑外科53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n=30)男女比例16:14,平均年龄(50.23±5.00)岁。对照组(n=23)男女比例13:10,平均年龄(50.18±5.12)岁。组间数据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基础性护理,包括病房巡查以及生命体征监测等内容。观察组额外给予脑室外引流管护理,方式如下:(1)逆行给药与冲洗。在护理过程中,针对逆行给药与冲洗可能诱发的颅内感染问题,需要对引流管冲洗速度以及具体的冲洗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这样可以有效预防逆行冲洗速度过快致使的患者颅内压异常升高[2]。通常情况下,建议使用含有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250mL,对脑室引流管进行持续性的慢速冲洗,同时详细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变化。(2)保证引流管畅通。将引流瓶置于床头位置,做好对引流管受压、扭曲以及成角等问题的预防工作。协助患者采取平卧位,引流瓶与脑室穿刺连接处最高点需要略高于患者脑室水平的12~15cm。观察引流液性质,如果发现引流液出现浑浊或者絮状,则需要对其进行逆行冲洗干预,以此来避免发生堵管问题。同时,在保证脑室外引流管通畅的前提下,还需要密切关注引流液面波动情况,通常情况下引流液面波动随呼吸上下进行波动幅度在10mm左右,如果发现波动幅度减小,则应考虑出现管道部分堵塞情况。(3)落实无菌操作。日常护理过程中,要求全面落实无菌操作,通过脑脊液逆行置换治疗,达到控制脑脊液内细菌与炎性因子。在此基础上,配合实施抗菌药物干预,有利于在强化局部药物浓度的同时,保证其作用效果。定期更换敷料,对于引流管的连接处,需要利用无菌纺纱完成包扎。(4)强化引流管固定。注意强化对引流管的固定,避免因为脑室外引流管意外脱出而增加颅内感染风险。具体护理中,需要针对引流管固定的重要性,对患者及其家属作出详细的说明,以此来获得家属的配合。对于躁动患者,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当的约束。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引流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3.0软件来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组间数据比较,P<0.05时,提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引流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引流管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6.67%,对照组21.7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

2.2颅内感染情况

观察组发生1例颅内感染问题,发生率3.33%;对照组发生3例颅内感染问题,发生率13.04%。组间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脑室内出血是临床常见病症类型,对于这一问题的处理一般以脑室外引流干预方式为主。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和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的情况下,合并高血压以及糖尿病等多种内科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明显增高的趋势。相关研究结果提示,考虑到脑室内出血病情危急,给予脑室穿刺引流干预,虽然可以有效控制疾病进展,但是容易出现颅内感染的问题。如果出现颅内感染问题,不仅会加大疾病风险,还会进一步提高疾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这种情况下,为了进一步降低颅内感染问题的发生率,有学者提出配合实施脑室引流管护理干预这一措施[4]。

综合分析来看,颅内感染问题的出现,与脑室引流的持续时间、护理操作无菌、术后是否出现脑室内逆行给药以及合并开放性损伤等问题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脑室引流管护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从本次研究分析来看,脑室内引流管护理主要是从逆行给药与冲洗、保证引流管畅通、落实无菌操作以及强化引流管固定操作等方面入手来实现。分析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接受引流管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引流管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该结果,提示脑室引流管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有利于降低保证临床护理质量,对于提高护理安全性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除此之外,在颅内感染情况发生方面,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以看出,脑室引流管护理在预防颅内感染方面,其作用效果与作用价值非常突出,应该引起高度重视[5]。

综上所述,脑室外引流管护理对预防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明显,可以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利于预防颅内感染问题的出现。因此,可以将其广泛推广于临床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刘宏志,尹丽萍,冯进.内镜辅助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颅内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J].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2018,31(03):141-145.

[2]刘道清,高晓玲,党容伦,等.负压引流对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及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08):1382-1384.

[3]徐龙彪, 赵明, 方乃成, et al. 原位骨屑回植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效果[J].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12).

[4]王向阳. 脑室出血外引流术后继发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9(1).

[5]周加华, 张伟, 秦怀洲, et al. 经分流管储液囊脑室给药对脑室-腹腔分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8, v.17(04):53-56.

论文作者:周亚南

论文发表刊物:《护理前沿》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  ;  ;  ;  ;  ;  ;  ;  

脑室外引流管护理对预防术后颅内感染的效果探讨论文_周亚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