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_黄永松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410005

摘要:目的: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应用关节镜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38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均给予关节镜手术治疗,对治疗前后相关指标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本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为(136±7)°、IKDC评分为(88.21±5.39)分、Lysholm评分为(96.34±7.62)分,而术前三项指标分别为(118±9)°、(63.54±4.57)分、(70.76±8.71),术后与术前对比,术后各指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应用关节镜治疗,创伤较小,有利于患者更好的恢复,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关节镜;疗效

半月板属于膝关节构成结构直接,具有保护关节软骨、吸收振荡、减缓膝关节退变及稳定膝关节的作用,盘状半月板损伤占整个半月板损伤的30%以上[1]。以往在对半月板损伤治疗中,主要采用传统手术方法治疗,但该方法的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所以近年来关节镜在半月板损伤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增多,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治疗效果显著。本组研究针对本院54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对关节镜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38例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其中男性24例,女性14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47岁,平均(32.3±6.2)岁;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膝关节不适、膝后侧酸胀感、行走或上下楼梯时,膝关节有交锁、弹响感及疼痛感感。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MRI检查确定半月板损伤III度;经X线术前膝关节正侧位检查,K-L分级在0~III级间。排除标准:K-L分级IV级者、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膝关节手术史者及治疗依从性较差,无法耐受手术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关节镜方法治疗,手术操作由科室同一手术组完成,患者取仰卧位,麻醉方式选择硬腰联合麻醉,在患者大腿根部固定气囊止血带,压力设定50kpa,比收缩压高100~150mmHg,手术入路选择髌骨下方外侧及前内侧位置,对半月板镜检后用探针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对半月板位置、范围及撕裂程度等进行确定,针对性的对手术方法进行选择,包含部分切除术、次全切除术及全切除术。首先,部分切除术:用篮钳将半月板撕裂松弛部位切除,保留面积30~40%,边缘宽度保持0.6~0.8cm;其次,次全切除术。用篮钳对部分半月板撕裂部位切除,保留较小残缘面积,同时采用刨刀进行修整;最后,全切除术:用篮钳将半月板关节囊全部切除。其中,行部分切除术者23例、次全切除术者24例、完全切除术者7例,手术时间约1h左右,术后给予弹性加压包扎。麻醉苏醒后,要求患者加强功能练习,术后1d进行30组直腿抬高训练,每组20~30次;术后2d进行3次膝关节被动屈伸训练,每次10min,以后逐渐向主动训练过度,术后2周患者下床活动。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对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为期2~3个月,期间每周给予患者关节腔注射1支透明质酸钠(2.5ml),共5次,定期对膝关节功能进行检查,术后3个月可恢复较高强度的运动。

1.3观察指标

对本组患者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主观评价(IKDC)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价(Lysholm)评分进行统计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患者资料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所有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进行统计,并对术前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术后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半月板是膝关节腔内重要的结构,盘状半月板是在膝关节半月板发育过程出现异常发育形成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结构。相关研究显示,盘状半月板的发病率与种族、区域等因素有关[2]。盘状半月板在胫骨平台关节中覆盖面积较大,在膝关节受到冲击力作用下,半月板发生异常剪切力,造成盘状半月板受损。在对该病进行治疗中,传统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但损伤较大,并且手术视野受到影响,容易出现三角现象,可能造成二次损伤[3]。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创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大,在盘状半月板损伤治疗中,膝关节镜的应用逐渐增多,该治疗方法属于微创技术之一,在手术过程中,对半月板造成的损伤非常小,且手术视野更为清晰,创伤更小,所以术后患者恢复速度更快,应用优势非常明显[4]。关节镜在膝关节潘庄半月板损伤治疗中的应用,对半月板及其功能最大限度的给予保留,依据探查到的半月板损伤情况,对手术方式及手术切除的范围进行确定;作为一种新型的骨关节微创技术,关节镜技术实施过程中对关节软骨最大限度的给予保护;术后配合早期功能恢复锻炼,使关节功能更好的恢复,所以治疗效果非常显著。从本组研究结果来看,通过关节镜技术的应用,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分别达到(136±7)°、(88.21±5.39)分、(96.34±7.62)分,与术前(118±9)°、(63.54±4.57)分、(70.76±8.71)分对比,术后各指标有明显的提高(P<0.05),由此可见,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应用关节镜治疗效果非常理想,不但使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得到提升,更使患者膝关节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黄祖奇[5]等人在对关节镜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研究中显示,经过治疗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分别达到(135±6)°、(87.96±5.27)分、(95.84±8.34)分,与本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对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采用关节镜方法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速度快的特点,术后配合功能恢复训练,患者膝关节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中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楠.42例膝关节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应用关节镜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02):48-49.

[2]宋宝东,浦瑶瑶,孟宪国,等.关节镜下手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4):7662-7663.

[3]李晓波.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治疗47例临床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05):525-527.

[4]王冶,雷青,陈松,等.关节镜治疗症状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05):104-107.

[5]黄祖奇,张强,叶昌平,等.关节镜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57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6):483-484.

论文作者:黄永松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3

标签:;  ;  ;  ;  ;  ;  ;  ;  

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_黄永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