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研究论文_许晓青,

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研究论文_许晓青,

摘要:近年来,伴随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市政道路工程规模持续扩大,社会对于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的要求也更为严格。软土地基处理作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作业的主要内容,其处理效果高低直接决定工程施工质量,一旦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不得当则无法保证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其工程成本投入,甚至影响工程总体效益。本文以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为切入点,分析其常见问题,进一步提出具体的处理技术措施,旨在为相关从业人员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实践措施

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水平趋向成熟,社会对于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提出全新的要求及标准。软土地基处理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环节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处理质量好坏与工程施工质量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而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不得当则对工程投入使用后安全性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甚至无法控制其总体成本投入[1]。同时,软土泛指淤泥、黏土及淤泥质土,具有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及天然强度低等鲜明特点,一旦处理技术水平不足则存在引发过大沉降的可能性,造成地基开裂,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及生产。鉴于此,本文针对“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概述

1.1基本特征

由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期间不可避免遭遇各种软土地基,例如:泥炭质土层、泥炭层、淤泥质粉土层、淤泥质粘土层、淤泥层及软土层等,大大增加工程施工作业的工作量及工作难度,并且软土地基的形成原因相对复杂,与山川及河流等冲击细颗粒土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同时,从形式角度来看,软土自身孔隙比超过1且天然水含量不小于液限,具有天然强度低、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及结构灵敏度强等鲜明特点[2]。一旦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时遭遇软土地基则灵活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及施工设备,充分发挥技术手段及施工设备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其工程施工质量。

1.2常见问题

从施工方角度来看,软土地基大大增加市政道路工程路基的施工作业难度,一旦软土地基处理不得当则可能影响其工程质量,严重削弱市政道路工程的基础强度,极易出现路面坍塌或变形的情况,直至缩短其工程使用年限[3]。同时,软土地基处理效果深受自然因素的影响,例如:以雨季施工为例,针对边坡路基处理不及时或处理质量不合格时则降水量过大直接冲走路基,严重破坏市政道路工程的使用稳定性。即便填充硬质土能有效处理软土地基沉降或剩余沉降等问题,但是具体施工时可能出现以上2种沉降并存的问题,一旦硬质土填充比例出现偏差则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处理效果。

1.3具体作用

受社会发展及经济进步的影响,大大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而市政道路工程占据着推动城市化进程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不同程度上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如何有效控制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营造和谐良好的出行环境,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同时,目前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无法摆脱激烈市场竞争环境的约束,大大增加同类型企业的竞争强度,一定程度上拓展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影响范围[3]。软土地基是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期间最为常见的问题,其处理技术好坏直接决定工程建设质量。除给予更多关注度外,强调立足于地质环境差异选择适宜的处理技术手段,能促进工程施工技术进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措施分析

即便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出现以来不同程度上解决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期间遭遇的各种问题,但是仍存在着技术性难题亟待解决。

2.1置换土层处理技术

一般说来,置换土层处理技术指利用更换土壤手段妥善处理市政道路工程的软土地基的过程,即通过完全清除软土地基稳定性相对较弱的土层再填充稳定性较强的土层,以达到提高软土地基自身稳定性及强度的目标。与其它技术手段相比,置换土层处理技术适用于软弱土层过薄且土壤含量少的软土地基,并且其地基地下水位不得过高,否则可能影响总体处理效果[4]。按处理方式,置换土层处理技术可分为人工置换及强制性置换2种方式,并且二者相对比发现,人工置换方式的处理效果相对较好。此外,置换地基软土层时尽量选择粗粒为作业原料,彻底压实处理粗粒土,明显增强土层的压实度,消除影响地基强度的风险因素。

2.2真空预压处理技术

真空预压处理技术对于处理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具有不可比拟的应用优势,例如:不影响地基自身稳定性,并且具体预压期间软土地基不易被剪切出现变形,仅仅可能出现压缩变形,取得令人满意的加固效果。同时,真空预压处理能明显缩短总体施工周期,基本实现一次完成真空预压施工的目标,甚至施工人员无需友谊控制施工作业速度。与其它处理技术手段相比,真空预压处理的安全性较强,尤其是对于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的要求不够严格,不存在噪声污染及扬尘污染,极大程度上降低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5]。此外,具体实践期间不得遗漏薄膜铺设于砂垫层之上的环节,否则可能影响其处理效果。

2.3深层搅拌处理技术

通常情况下,深层搅拌处理技术主要通过选择石灰及水泥发挥其固化剂的作用填充于软土地基中深层土壤层,并且将固化剂与土壤层间进行强制性搅拌,产生一系列化学反应或物理反应促使软土地基转化为复合型地基,以达到增强地基承载能力及整体性的目标。同时,深层搅拌技术的适用范围相对较广,例如:淤泥质土软土地基及黏土与粉质黏土的软土地基等。按工艺类型,深层搅拌技术手段可划分为2种施工工艺,其一为水泥浆施工工艺,主张利用水泥浆为固化剂与地层中深层土壤间相互搅拌,其二为石粉灰及水泥粉施工工艺,主张利用石粉灰及水泥粉为固化剂与地层中深层土壤间相互搅拌。

2.4排水处理技术

软土地基往往含水量较高,说明排水技术是处理软土地基的有效方法,尤其是表层排水及深层排水是软土地基处理中最为常见的排水技术手段。其中,表层排水技术主要通过于软土地基基础中铺设砂石层等方法控制地基中水分含量,并且协同利用砂垫层及压力排水手段能明显加快水分排出速度,有助于实现软土层固结沉降的目标,消除影响后续施工安全的风险因素。深层排水技术是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能灵活运用挤密技术手段实现软土地基处理与排水作业协同完成的目标,即:使用挤密装置设备深入软土地基内部,充分发挥挤压方法的作用,完全抽出多余水分,确保软土地基完全固结。

3.结语

通过本文探究认识到,软土地基普遍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及透水性差,而处理技术水平不足时可能影响工程施工质量,造成不可预估性经济损失。因此,相关施工单位秉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工作原则,加大对于软土地基处理的重视程度,立足于软土地基的特点及施工现场的差异性,选择适宜的处理技术手段,侧重于改变软土土质,大大提高软土地基处理的时效性,确保所有市政道路工程如期投入使用,为促进我国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林经光.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11):106-107.

[2]吴海兵.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9(01):282.

[3]黄敏,郭胜.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沉降处理设计分析[J].四川水泥,2018(10):36.

[4]欧阳雷.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4):48.

[5]杨夺.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3):149.

论文作者:许晓青,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措施研究论文_许晓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