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263的图像监控系统的研究

基于H.263的图像监控系统的研究

赵向峰[1]2003年在《机舱现场图像实时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科学技术在不断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成为发展的主流。这几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一主要的发展方向。本文将对多媒体图像在机舱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一些探索性的研究。 图像监控的实现有叁个基本的组成部分:现场图像的实时采集压缩、传输、异地回显。而其中最主要的是传输过程带来的问题,即数字图像需要压缩。所以本文首先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在多媒体图像压缩方面的一些技术,和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标准,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根据H.263标准的特点:码率低于64kb/s,适用于远程监控和可视电话,本文选择它作为图像压缩标准,并重点介绍了它的内涵;最后本文通过软件的方法实现了图像采集、基于H.263标准的压缩编码器、解码器和图像的回显,实现了数字图像的实时传输。虽然这仅仅是初步的,但它为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参考和对一些编码算法的研究提供了实现的环境。

李宏亮[2]2004年在《无人职守变电站远程图像监控系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针对现今无人职守与远程监控的发展要求,本文论述一个基于互联网络传输的用于变电站的远程视频监控系统。本系统由现场多个监控摄像机、视频服务器、监控中心和通信网络构成。本文主要研究Windows Sockets程序设计原理和网络应用程序开发方法、H.263视频压缩协议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及动态数字图像序列运动检测方法,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并对其中的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说明和解释。在总体上提出了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框架和设计方案,并在VC平台上对软件系统进行了具体的开发实现。最后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和进一步开发工作进行了展望。

李睿[3]2001年在《基于H.263的图像监控系统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人们对自动化和无人操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应运而生了各种各样的监控系统。目前已经有很多应用于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的成型系统,并且已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了应用。 随着互联网建设的迅速发展,ISDN和IP技术尤其是后者的应用越来越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国际电信联盟ITU逐渐地把制定多媒体终端标准的重点转到基于分组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标准的制定上来。H.323正是一种基于IP分组网络的标准。 基于以上的情况,我们开发了一套基于ISDN的远程图像监控系统,并正在进行一个基于H.323和媒体处理芯片的图像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监控系统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是图像的压缩和解压缩。目前ITU已经有不少视频压缩的标准,如H.261,H.263,H.263+,H.263++,MPEG1,MPEG2,MPEG4,MJPEG以及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WT)的图像压缩编码。究竟选择哪种标准取决于系统的清晰度要求以及信道的带宽。对于ISDN、PSTN、以太网等低速率信道,我们选择低码率视频编码标准H.263进行图像的编解码,这是一种码率和图像质量折中较好的编解码标准。 本文将首先介绍图像监控系统的发展及其基本结构,在第2章中会介绍ITUH.263标准的基本内容,然后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于ISDN的图像监控系统的实现,包括第3章到第6章的内容,第3章中我们将介绍系统的整体结构,第4章将介绍ISDN的背景知识和ISDN通信协议的基本内容,第5章中将会具体描述系统的实现,关于系统的性能,ISDN信道的测试以及系统的扩展方案将在第6章中进行介绍。第二部分为基于H.323和媒体处理芯片的图像监控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内容跨度为第7章到第10章。其中,第7章将首先介绍基于分组的多媒体通信协议H.323,第8章中,将论证如何选择合适的媒体处理芯片,第9章将介绍系统的硬件设计以及软件的优化措施。根据采用的媒体处理器和H.263的特点,我们提出了针对IP信道特点的具体优化策略。第10章将介绍系统的实现情况,并提出了将来的工作计划,希望对后来者有所启示。

罗广孝[4]2002年在《基于MPEG4技术的远程图像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论文主要研究MPEG4视频压缩标准,设计并实现了基于MPEG4技术的远程图像监控系统。在和MPEG-1、MPEG-2、H.261、H.263压缩技术比较的基础上,对MPEG-4技术的视频实时传输性能和并行算法实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对MPEG-4编解码器的实现提出了实用探讨。论文的最后部分,在IP网络上完成了远程图像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针对系统的具体情况采用了IP多播技术(Multicast),对QoS提出了实现方案,并首次提出了图像智能检索的方法,对事故的精确定位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刘康[5]2004年在《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及其在网络球形摄像机中应用的研究》文中认为智能机器与图像信息技术是机械、电子、控制、光学、图像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交叉与综合,是光—机—电—信息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发展的新方向。网络球形摄像机是这种技术的典型应用。本文对网络球形摄像机的一些关键技术图像压缩编码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实现基于H263+协议的远程图像监控系统的演示程序,同时采用嵌入式TCP/IP协议的单片机系统,实现网络球形摄像机接入以太网,完成对网络球形摄像机的云台及摄像头参数等的远程控制。 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对网络球形摄像机、图像压缩编码和网络传输等技术的发展概况进行综述;阐述网络球形摄像机所涉及的一些关键技术:静态图像的压缩算法和运动图像标准及其远程传输的实现。 第二章分析研究小波变换理论及其用于图像压缩的原理和算法,使用嵌入式零树小波编码技术对图像压缩,给出实验结果及性能分析。 第叁章介绍收缩仿射变换与迭代函数系统,研究分形图像压缩的实现算法,并进行了仿真计算,给出仿真实验结果。 第四章介绍小波域分形变换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改进的基于方向性小波子树的分形图像编码方法,研究其原理和实现算法,在此基础上进行仿真计算,并对其编码性能进行分析和比较。 第五章研究H263+标准的数学模型,在局域网上设计和实现远程图像监控系统,设计了球形摄像机嵌入式TCP/IP网络控制软硬件系统。 第六章总结全文,并对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一些意见和想法,最后对网络球形摄像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施文灶[6]2007年在《基于Internet的远程图像监控系统的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论文首先对基于Internet的远程图像监控系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介绍了图像监控系统的发展概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基于Internet的远程图像监控系统的结构和控制方式。对比CCD和CMOS图像传感器、JPEG,MPEG和H.263图像压缩算法、通用DSP和专用DSP等几种关键技术之间的差异,综合了系统的成本高低、开发和生产的复杂程度等多个因素进行考虑并作出选择。论文详细分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监视器。从监视器的整体结构和工作流程到各种指令格式的编码,都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深入介绍了摄像头模块、网络模块和存储模块的芯片选型、寄存器配置等,并给出了主要的电路原理图和部分软件代码。介绍了控制器设计所涉及到的红外编码的类型、格式以及识别和存储的方法。着重从硬件方面介绍连接监视器和控制器的RS-485总线的设计方案,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总线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在监控主机应用程序的设计方面,采用Visual C++6.0作为开发工具,介绍应用程序在网络通信和图像显示两方面的实现。设计了简单易用的用户界面,实现很好的人机交互性。最后,论文分析影响系统整体性能的几种可能因素,并提出几种改善系统性能的思想和方法,同时也从理论上提出了将P2P技术应用在远程图像监控系统中的设想。

吕小军[7]2016年在《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的视频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文中指出一直以来,视频监控是公安行业有效打击犯罪和办案的强有力的手段之一。经过几代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有线网络模式的视频监控系统已发展较为成熟,然而,受到地理位置和监控目标的限制,固有的监控点无法实现全面覆盖。当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网络的性能有了大幅提升,从而使得新型的无线网络监控成为可能。但另一方面,由于移动通信技术本身存在的带宽不稳定、传输误码率高等问题,对视频流的传输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无法改变移动通信网络现状的情况下,需要通过适应移动网络特性以及优化视频传输技术,来实现有效的无线视频监控系统。本文以江苏宜兴公安局移动视频监控项目为主体,通过对项目的具体需求和应用场景的分析和研究,提出整体设计方案。按照系统组成,设计图像采集、编码、传输的车载前端子系统,用户管理、视频流管理的服务端系统,以及实现视频播放和控制的客户端系统。为解决实际使用过程中视频失真和时延过大的问题,本文着重研究了视频编码失真的优化方案和视频编码速率的控制方法。通过实验,证实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并通过实际测试,实现了图像质量的改善。作为一个应用型的系统,本文是在研究、设计和试验叁者交叉进行的情况下完成的,为达到公安系统的实战要求,经过反复测试和深入研究,实现了视频基于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实时传输和远程浏览,最终能够满足实际的使用要求。

徐洄[8]2007年在《高速公路MPEG2/4网络视频编解码器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公路视频监控系统作为监控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管理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以MPEG-4为标准的编解码器实现方案,并在linux操作系统下,应用VM芯片来实现MPEG-4视频监控系统,并实现了编解码器模块和软件模块的设计以及Web服务器的设计。采用先进的MPEG-4兼容软件解压缩技术,对于连网的计算机,毋须安装图像解压卡或其它硬件设备,利用计算机的处理器,就可完成高质量的图像解压缩和显示,不仅节省了费用,也简化了安装和维护。本文研究的视频监控系统C/S模式服务器端管理软件,可以完成对于远程设备基础信息的设置和设备状态的监控。系统硬件设计采用基于Vweb2010的硬件解决方案,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等优点,系统测试后达到设计指标。本课题试验的结果表明本文所研究的方案具有很好的性能,研究的成果必将能够促进我省高速公路监控事业的发展。

张扬[9]2008年在《多种数字图像编码设备集中监控技术的开发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结合北京电力公司奥运保电工程辅助项目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的实际,针对系统项目中存在多种类型图像编码设备集中统一监控技术应用的难点,在充分考虑多种编码设备的特点及各厂家对变电站视频监控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设计方法、成熟的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开发工具,进行了多种设备下的统一接口规范标准的制定及基于此规范的图像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论文对北京电力公司奥运保电变电站图像监控管理信息系统做了需求分析,设计了系统功能结构和各子系统的业务流程,对主要功能模块子系统进行了设计和实现。数字图像编码设备是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的核心设备。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数字图像编码设备的技术性能也在不断提高。数字图像编码设备经历了从数字编码器、工控硬盘录像机、嵌入式硬盘录像机、视频服务器等几个阶段。这些编码设备虽然采用的硬件结构、编码算法都大不相同,但是它们在功能特点上却具有很多相似之处。文中对不同种类的编码设备进行了分析比较。集中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就是对多种数字图像编码设备的集中接入。它采取统一接口的方法来规范不同的编码设备接口功能。文中详细描述了接口规范的定义过程。基于统一接口规范,文中详细分析设计了针对集控站的图像集中监控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并对其中的主界面模块、流媒体服务模块、数据库配置模块的做了详细的概要分析设计。

杨丽娟[10]2006年在《H.264算法在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远程监控系统的发展方兴未艾,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智能建筑、油田能源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远程监控系统已经开始在工业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逐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监控系统的相关概念及相关基础知识,通过对现有的模拟和数字视频监控系统进行比较,提出了网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优越性及采用的先进技术。目前,对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性能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的是图像的编解码技术和图像传输技术。因此,本文主要从这两方面改进了原有监控系统的性能:第一,采用了先进的H.264数字图像压缩算法,减少了图像的数据量,提高了图像的压缩性能;第二,由于网络视频数据的传输对传输时间有严格限制,而作为现有数据通信网络的基础通信协议TCP/IP是为提供非实时数据业务而设计的,在多媒体视频数据传输要求下,它己经不能满足应用的要求。所以我们采用了实时传输协议RTP、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CP,解决IP网络环境中传输实时数据存在的延迟、抖动、包丢失等问题,支持了网络实时传输服务。 文中还在所述数字图像技术的基础上综合采用视频数据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开发技术,基于系统集成和规模优化原则,研制和实施了石家庄钢铁有限公司称重计量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解决了石钢公司工业称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具有较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很强的工程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机舱现场图像实时监控系统的研究[D]. 赵向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3

[2]. 无人职守变电站远程图像监控系统[D]. 李宏亮. 南京理工大学. 2004

[3]. 基于H.263的图像监控系统的研究[D]. 李睿. 浙江大学. 2001

[4]. 基于MPEG4技术的远程图像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罗广孝.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2

[5]. 图像压缩编码技术及其在网络球形摄像机中应用的研究[D]. 刘康. 浙江大学. 2004

[6]. 基于Internet的远程图像监控系统的设计[D]. 施文灶. 福建师范大学. 2007

[7]. 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的视频监控系统研究与设计[D]. 吕小军. 南京邮电大学. 2016

[8]. 高速公路MPEG2/4网络视频编解码器研究与设计[D]. 徐洄. 吉林大学. 2007

[9]. 多种数字图像编码设备集中监控技术的开发及应用[D]. 张扬. 山东大学. 2008

[10]. H.264算法在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 杨丽娟. 河北工业大学. 2006

标签:;  ;  ;  ;  ;  ;  ;  ;  ;  ;  ;  ;  

基于H.263的图像监控系统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