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镜与宫颈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论文_龙燕芬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妇科门诊 510180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阴道镜与宫颈HPV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方法 选择96例从2011年3月~2016年6月于我院妇科就诊的女性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遵照患者接受检测的意愿将其分别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而后对其进行区别性检测(常规组:阴道镜检测;观察组:在前者基础上添加宫颈HPV检测),并就两组患者接受检测后的检出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检测发现,观察组患者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远高于常规组患者,且两者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两者的检出率分别为75.00%(常规组)和97.92%(观察组)。结论 同时对妇科病女性患者进行阴道镜与宫颈HPV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利于对患者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有效降低我国女性死亡率,值得借鉴推广。

关键词:阴道镜;宫颈HPV检测;宫颈癌;癌前病变;检出率

前言

医学上将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且HPV病毒可直接通过皮肤接触传播的女性常见性恶性肿瘤称为宫颈癌[1]。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尽管该恶性肿瘤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能够找出病因病理的癌症,但从全球来看,其危险性和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因此按时进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很有必要。本文就阴道镜与宫颈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进行剖析,现作如下相关总结报告。

1.信息与方式

1.1临床信息

在自愿原则下从我院妇科于2011年3月~2016年6月收治的众多女性患者中抽取96例作为本次试验标本,签署相关协议书后将该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8例。其中,常规组患者最大年龄为60岁,最小年龄为21岁,平均年龄为(36.71±5.48)岁;已婚36例,未婚12例;病程为1~10年,平均病程为(5.23±1.45)年。观察组患者最大年龄为61岁,最小年龄为20岁,平均年龄为(36.65±5.33)岁;已婚35例,未婚13例;病程为1~9年,平均病程为(5.19±1.23)年。研究并对比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信息(年龄、婚否状态、病程),发现其在该系列数据中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1.2检测方式

1.2.2常规组检测方式

由本院专业知识技能过硬且临床相关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严格遵照医学相关规定利用阴道镜对该组患者进行检测(检测前务必由医护人员告知患者避开生理期,24h内禁止性生活,检测前3天禁止对阴道进行用药或灌洗[2]),倘若患者阴道镜图像显示异常,检测工作人员应立即就异常区进行多次取活检。检测完毕后务必做好后续相应的护理工作。

1.2.3观察组检测方式

在常规组患者的监测前提下进一步进行宫颈HPV检测(利用第二代杂交捕获分析法[3]),具体操作内容如下:将临床专用取样刷在子宫颈口与粘膜交界处逆时针转动三圈,停滞约10s左右后将取样刷放置于干燥清洁的专用试管中,而后采用高仿液相RNA-DNA杂交法捕获并提取该样品的HPV-DNA。

1.3诊断标准

阴道镜下发现碘阴性、点式和异状血管等属于阴道镜阳性;HPV中的亚型16、18、51、58等属于HPV感染阳性。以联合使用两种方式检测出的实际结果为金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将所有研究数据录入至SPSS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科学性的深入分析,以()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进行检验,并利用卡方值对计数资料进行比较,若其最终比较结果显示为P<0.05,则可视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针对性检测后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相关数据中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大于常规组,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总检出率为97.92%,常规组患者的总检出率为75.00%。下列表1为该批患者接受检测后的具体详情:

3.讨论

宫颈癌属于一种妇科临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它的存在无疑是女性身体健康的噩梦,尤其从发展中国家的女性死亡原因来看,因该恶性肿瘤死亡的女性人数仅次于乳腺癌。虽然该恶性肿瘤对女性健康存在很大的威胁,又因其十几年的潜伏期,使得女性患病初期并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倘若女性患者毫无察觉或不以为意则会埋下严重的健康隐患,但大量医学相关研究证明,宫颈癌是可防可测[4-5]的。阴道镜检测是临床用于检测女性患者是否患有宫颈癌或已经产生癌前病变的常用措施之一,尽管其在该方面起到了一定的检测作用,但却容易出现错检或漏检的不良现象,最终检测结果并不理想。而将其与宫颈HPV检测方式相结合对患者进行双重检测,可在有效减少错检和漏检现象的基础上弥补阴道镜检测的缺陷,且生成图形清晰,同时还能加大检测面积和深度,进一步提高检出率。

综合本文研究可知,经相应性检测后,两组患者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75.00%(常规组)和97.92%(观察组),后者明显高于前者,且两者在该项数据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与单纯性使用阴道镜检测妇科病患者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监测结果相比,联合使用宫颈HPV对其进行检测,可在有效提升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的基础上使患者得到及时性的治疗,及时控制住病情,从而达到进一步降低宫颈癌死亡率的医疗目的,临床应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宋献忠.宫颈刮片、阴道镜及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9):62-63.

[2]岑婷.阴道镜与宫颈HPV检测在宫颈相关疾病检出率的临床对比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30):4570-4571.

[3]郭芝亮.宫颈HPV-DNA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早期筛查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综述,2013,19(23):4411-4412.

[4]何裕,胡道琴.HPV及TCT检查联合阴道镜下活检筛查宫颈癌的临床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21):149-151.

[5]黄美雯,程兰君,陈春丽.HPV、TCT检查联合阴道镜下活检用于宫颈癌筛查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疗,2014,9(08):15-16.

论文作者:龙燕芬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2

标签:;  ;  ;  ;  ;  ;  ;  ;  

阴道镜与宫颈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论文_龙燕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