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分析论文_曾春兰

望城区丁字镇卫生院 湖南长沙 410211

【摘 要】目的:探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并于围术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于抗血小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患病类型以及病情不同进行分组研究,分为不稳定心绞痛(UA组)和稳定心绞痛(SA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在行PCI围术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观察并比较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于抗血小板的临床效果。结果:SA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于血小板抑制效果(85.13±9.88)、(71.27±12.65)显著高于UA组(74.22±11.45)、(61.35±10.75)。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PCI治疗,在围术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UA组的抗血小板效果显著低于SA组。

【关键词】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

SA和UA患者均可以接受PCI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供血功能。PCI围术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能够达到抗血小板的治疗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CI手术的治疗效果。抗血小板的临床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到术后发生血栓的几率,抗血小板的临床效果越低,将会增加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几率。本研究通过不同药剂对于抗血小板的抑制作用进行研究,花生四烯酸(AA)抑制率与阿司匹林存在相关联系,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与氯吡格雷存在相关联系。本研究分析不同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于PCI围术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种药剂对于血小板的抑制效果[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患病类型以及病情不同进行分组研究,分为不稳定心绞痛(UA组)和稳定心绞痛(SA组),各37例,均为自愿参与配合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UA组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为40~74岁,平均年龄(61.6±7.3)岁,病程2.5~17.5年,平均病程(5.5±1.3)年;SA组男性18例,女性19例,年龄为42~78岁,平均年龄(62.2±7.7)岁,病程1.5~18.5年,平均病程(6.3±1.8)年。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没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可进行。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行PCI围术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所有患者均于行PCI术前1d服用300mg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第2d,服用100mgQd、75mg氯吡格雷Qd,随即开始执行PCI手术。PCI术后第2d空腹抽取患者肘部静脉血分别为2.7毫升和3毫升,分别将其放置于抗凝管中,并于2h内完成检测血小板的过程。以AA和ADP作为激活物,进而更好的判定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对于抗血小板的效果。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于抗血小板的临床效果。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均需要利用SPSS11.0软件包予以核验,选择[n(%)]表示计数资料,并接受X2值核算,利用( )来表示计量数据,并用t值验算。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血小板抑制率:SA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于血小板抑制率(85.13±9.88)、(71.27±12.65)显著高于UA组(74.22±11.45)、(61.35±10.75)。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详情如表格一所示:

3讨论

作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重要治疗手段,PCI手术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围术期行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重点研究内容。PCI的扩张和旋磨将会导致冠状动脉斑块出现不同程度的破裂,内皮的完整性遭到严重破坏,进而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开启凝血过程,激活血小板,直接形成血栓[2]。血小板的激活将是造成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针对性的抗血小板治疗是确保PCI手术顺利完成的主要途径[3]。目前,临床上通过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治疗,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PCI围术期的治疗过程中。

实施双重抗血栓治疗,虽然能够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部分患者仍然会出现心血管等不良事件,可能与抗血栓的治疗效果不佳有关[4]。根据相关研究显示,行以抗血小板双重治疗,仍然存在3%~40%的患者出现并不理想的抗血小板效果,其中可能与患者自身基因、胰岛素抵抗等原因存在密切关联,血小板越活跃,抑制效果越差[5]。UA和SA患者由于患病类型、身体差异以及患病情况之间存在较大差异,SA患者的血小板活性显著低于UA组,血小板激活是造成血栓的主要原因,UA病理基础:冠状动脉血流量下降,SA病理基础:冠状动脉粥硬化形成狭窄。两种患病类型不仅存在病理差异,其治疗效果也受到PCI术前活性和血小板活性两个方面的影响[6]。

本研究结果显示,SA组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对于血小板抑制率(85.13±9.88)、(71.27±12.65)显著高于UA组(74.22±11.45)、(61.35±10.75),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UA患者和SA患者与患者斑块和血小板活性两个方面存在相关因素,在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PCI治疗之前,需要准确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适当的给予抗栓治疗,这样不仅能够有效控制血栓的发生风险,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血栓的发生几率,利于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预后效果。因此,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PCI手术后一周,给予针对性的抗血小板治疗,对于抑制血栓的发生和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PCI治疗,并在围术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显著得出,UA组的抗血小板效果显著低于SA组,给予UA组患者强抗栓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出血症状,进而更好的抑制血栓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罗静,王明生,杨新春,刘群,王磊,李乾坤.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4,28(01):21-23.

[2]刘俊,朱艳虹,汪琳,栾家杰.临床药师参与1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4,34(10):852-855.

[3]赖伟华,陈纪言,李汉平,刘新通,张梦珍,钟诗龙.P2Y1、P2Y12和ITGB3基因多态性对PCI术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4,25(32):2983-2986.

[4]许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8(08):67-68.

[5]高儒雅,张亚同,曹国颖.北京医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用药情况和建议[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3,18(10):1110-1115.

[6]刘凌琳,司良毅.氯吡格雷对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YKL-40、NF-κB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06):153-156.

论文作者:曾春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7

标签:;  ;  ;  ;  ;  ;  ;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应分析论文_曾春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