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煤气锅炉发电工艺优化与应用论文_王鑫,盖德坤,张腾飞

常规煤气锅炉发电工艺优化与应用论文_王鑫,盖德坤,张腾飞

河钢承钢能源事业部 河北承德 067000

摘要:本文分析了常规煤气锅炉系统的研究及运行状况的了解,提出了工艺及设备的改进方案。在改进方案实施后,提高了常规锅炉系统的工艺条件,提高了常规锅炉设备的安全稳定性,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益,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关键词:常规锅炉 安全 发电

一、常规煤气锅炉发电工艺应用现状

1.1 送风机叶轮更换后风量由原风机风量11.9万m3/hr增加到16.83万m3/hr,单台净增加4.9万/hr,在煤气充足情况下锅炉负荷由240t/h增加到280/h,净增加40t/h,高压蒸汽为满足机组的最大出力创造了条件。

1.2 投入加热器后排烟温度由163℃-167℃降到124℃-130℃,由于烟温降低,排烟体积减小约10%,在高炉煤气压力、引风机、送风机开度不变的情况下炉膛负压净增加-300Pa。

1.3 实现转炉煤气与高炉煤气混合燃烧,掺烧转炉煤气量可达40000m3/h,煤气热值增加,有利于锅炉负荷提高;同时可减少高炉煤气用量,将减下来的高炉煤气供给新型发电机发电,满足了发电量的高需求,同时也多了一个煤气平衡调节的手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常规煤气锅炉发电工艺优化策略

2.1 增加防震隔板,改善空气预热器设计缺陷

60MW煤气锅炉为非标准系列锅炉——纯烧高炉煤气锅炉,设备投入阶段,由于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该锅炉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存在部分缺陷,即锅炉空气预热器原设计高4米,每组由1469根∮40×1.5钢管组成,由于管长壁薄,管子没有约束,设备运动时,送风机大量气流横向冲刷圆管,圆管背面产生漩涡,漩涡又在气流的作用下脱离圆管,由此交替产生涡流振动,在长期振动作用力影响下,管子会发生疲劳断裂,影响锅炉使用寿命和安全运行。为减轻管道振动压力,在空气预热器管道两侧,沿垂直于气流方向。对夹安装45×4规格钢板,并沿管组间隙进行固定,从而有限减少了故障率,延长了使用寿命。

2.2建立工程施工中的有效工程管理

发电项目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建立一个有效的工程管理指挥机构,不仅能够编制一个合理可执行的进度计划,能够协调好各方面的工作,同能起到将工程有条不紊进行,很好地把握好工程的各项进度的作用。这个工程指挥机构应能独立于其他部门,他的职责为对整个工程的质量、安全及合理的工程进展负责,应避免野蛮地赶工期,不能在各方面条件尚未成熟时而强行调试运行。

2.3提高锅炉操作工的操作调节水平

造成燃煤气锅炉热效率低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锅炉煤气不完全燃烧或烟气氧含量过高造成的热能损失。主要原因是操作工操作水平不高,不了解节原理,只知道调节煤气阀门的大小,不懂调节助燃空气阀门,使煤气在锅炉内无法达到最佳燃烧状态。可采取以下措施解决:

2.3.1对锅炉操作工进行有关锅炉日常操作调节方法、煤气燃烧原理和煤气安全知识的培训,使其认识煤气不完全燃烧造成的煤气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学根据蒸汽需求量大小同步调节空气和煤气阀门,减少盲目性操作。

2.3.2增加检测设备配置。在烟道加装固定式烟气检测分析仪(仅检测C0,02量)或固定式CO报警器的传感器,在煤气燃烧系统的操作显示屏上显示烟气中CO和0:含量或空气过剩系数的值。

2.3.3制定锅炉燃烧系统安全操作规程,根据节能燃烧原理和有关环保要求,给出烟气CO和0:含量或空气过剩系数值的控制范围值,使操作工调节煤气和空气阀门时有据可依,达到规范调节空气和煤气量大小的目的,低成本实现小型燃煤气锅炉标准化的操作调节。

三、结束语

通过对投入生产后锅炉的制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前用电累计已达3亿度,并且因为提高了锅炉操作工的操作调节水平,在人员的伤亡率上有所下降。通过改善了空气预热器的设计缺陷,在很大程度上也节约了能源,提高了使用上的安全稳定性,当然也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薛洁,潘庆昌,张军军.燃煤气锅炉节能环保问题分析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06)

[2]江文豪,姚群.煤气锅炉效率计算模型研究[J].冶金动力,2014(12)

[3]叶亚兰.煤气锅炉空气预热器漏风影响及措施[J].电力与能源,2013,34(06)

论文作者:王鑫,盖德坤,张腾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  ;  ;  ;  ;  ;  ;  ;  

常规煤气锅炉发电工艺优化与应用论文_王鑫,盖德坤,张腾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