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思想论文_杨帆

现代建筑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思想论文_杨帆

(沈阳市城乡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辽宁沈阳110005)

摘要:生态建筑设计思想在建筑设计工作中的实践应用,为我国今后的建筑设计工作提供全新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充分建立人与自然之间良好的共存关系,是我国建筑设计工作今后创新与发展的重点内容。

关键词:现代建筑;生态建筑设计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少地区的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甚至出现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建筑设计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不少学者和建筑设计师开始对现代工业文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建筑设计要保护环境,实现生态化建筑设计。

1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与基本原则

1.1生态建筑的设计目标

生态建筑设计,减少了对能源的消耗,倡导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资源,采用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方法,对物质进行逐级、合理、综合的应用。作为一种全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生态建筑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把建筑生态系统纳入到人生物圈物质循环系统中,是一种坚持师法自然的理想建筑系统。

生态建筑设计要满足人们对于空间的需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集约化。生态建筑设计强调资源和环境两个方面,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降低环境的污染。生态建筑在其生命周期内的基本目标有,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的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创造出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平衡建筑经济和生态经济。

1.2设计原则

生态建筑理念在建筑住宅设计中的科学应用,需要在相应原则的支持下,从多个方面探究生态建筑理念在建筑住宅设计中应用的途径与方法。

(1)遵循科学性原则

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目标的实现,要充分体现科学性的原则,只有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建筑材料的种类、设计理念的选择乃至于各种建筑设计方案的科学选择进行细致而全面的考量,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能够满足建筑实践的要求,只有在科学精神、科学手段、科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够以现有的技术条件为基础,进行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科学高效应用。

(2)遵循实用性原则

建设开发项目作为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重要社会行为,对自然环境做出了巨大的改变,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实现就需要建筑企业雄厚资金的支持。从实际来看,资金的稳定供应与否能够直接影响到建筑住宅项目本身的质量与水平,而建筑材料在各种资金投入之中,占有着较高的比例。因而建筑住宅设计中生态建筑理论的应用须要遵循实用性的原则,最大限度的降低建筑项目的成本,降低建筑项目在建筑材料方面的资金投入,从而能够将更多的资金利用于其他方面,提升开发建设项目的品质,保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建筑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思想的具体应用

2.1自然环境与建筑的融合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建筑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情况进行探究,相关部门与施工管理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将自然环境与建筑相融合的方式,进一步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与应用,为我国建筑设计工作的优化与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

在建筑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地域环境因素极大地影响着建筑设计工作开展的效率,地域自然特征的差异性更是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首要考虑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建设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不可以单一遵循固有的设计模式,应通过将自然环境与建筑相融合的方式,使建筑设计在实践环节具备生态化的建筑标准,能够与不同的自然环境相适应,进一步提升建筑物的设计质量与施工效率,促使建筑工程设计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在合理利用自然环境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尽量降低建筑结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设计工程施工量的过程中,尽量缩减建筑物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破坏性,充分建立人与自然之间良好的共存关系。设计人员还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将自然环境导入建筑群体的设计工作中,利用自然环境的特征对建筑整体环境进行装点与绿化,以此实现自然环境与建筑的完美相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优势能源的应用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建筑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情况进行探究,相关部门与施工管理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通过将优势能源在建筑设计工作中进行高效利用,进一步提升建筑设计工作的内涵,使建筑设计具备更多的自然因素,有效发挥地域能源优势,为建筑群体今后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充分的能源保障。

设计人员在营造生态型建筑的过程中,应注重节能环保的生态概念,在强调建筑使用性能优化的过程中进一步地提高环保型能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不同的设计方式提高区域环境内优势能源的利用率。例如,在临海区域建设施工时,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区域环境内的风能,在建筑设计环节构建风力发电设备,使该区域内的优势能源能够充分发挥出实际效用。同时,设计人员还可以对这些风力发电设备进行优化和完善,将发电设备与风力动能设备相结合,利用智能化的电网系统使风能能够被人们充分利用,进一步提升区域内优势能源的利用效率。

2.3生态住宅中通风、光照等科学的设计

通风与光照作为提升居住环境的基本手段,在改善居住环境的过程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满足居民住宅中的通风与光照需求,最基本的手段是对住宅建筑的布局与设计进行科学的构建,通过住宅的平面布局、三维体系构建能够利用建筑结构增强住宅中通风性与透光率,从而大大提升建筑本身的空气流通性。同时生态住宅之中对光照条件的合理调控,能够保证室内采光提升房间自身的温度调控能力。因此在生态住宅设计的过程之中,就需要充分利用住宅的外形、悬挂等建筑结构,减少不必要的阳光直射、降低光线辐射对于室内温度带来的影响,并且要与住宅所在地的气候实际结合在一起,通过科学的分析对建筑物中的建筑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此来满足住宅的光照需求。

2.4进行生态建筑绿化与水体设计的优化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住宅区的建筑密度日益加大。建筑密度的增加以及建筑布局上的不合理使得在居民住宅区极有可能出现“热岛”效应。因此为了避免热岛效应在住宅区的出现,就需要在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的工程之中,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利用植被绿化与水体资源的科学搭配来降低热岛效应,从而构建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居住环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对绿化面积的简单增加。如果仅仅是单纯的追求住宅区绿化面积的增加,没有对水体环境进行充分考虑,其最终的结果难免不能满足设计方案的目的与居住的需要,而且还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大量的资金被用于绿化的管理与植被的灌溉,造成了管理费用的增加以及建筑成本的提高。因此为了避免热岛效应在住宅区中的出现,就需要将生态建筑中的绿化与水体环境进行科学的设置,充分利用植被绿化与水体环境在降低热岛效应,降低住宅区热量排出方面的作用,将二者合理搭配,从而在降低整个住宅区热岛效应的同时,降低绿化植被与水体环境的管理费用,减少不必要的财务支出,保证大大提升居民的居住环境,提升生态住宅的舒适性。

2.5建筑材料选择应就地取材

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建筑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情况进行探究,相关部门与施工管理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在建筑施工与建筑设计环节就地取材,充分发挥因地制宜的建筑设计策略,为我国今后的建筑设计工作提供全新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效率。设计人员在优化建筑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应充分了解区域环境的生态资源,以调查和统计记录的形式,对这些生态资源进行详尽的分析与记录,根据不同资源情况的应用范围和数量进行分类,使这些资源能够更好地被施工队伍所利用。在建筑设计的优化过程中,设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生态建材,利用生态建材的高效性与环保性来改善建筑施工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问题。

例如,在我国部分建筑施工区域,设计人员应充分利用农作物的废料来进行施工建设,将这些农作物废料进行细致的加工和处理,使之变成可以被利用的建筑材料,有效提升建筑设计的环保性与节能性,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同时,实现了建筑与生态的完美融合。

3结语

当前,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问题,生态建筑理念下的建筑设计符合人们对于环保的要求。生态化的建筑设计与可持续发展十分契合,是我国建筑设计的新路径。相关理论的出现,极大丰富了建筑科学的内容,尤其是生态建筑设计。在生态建筑设计的指导下,整个建筑行业将会蓬勃发展,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凌云.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6)

[2]马宁.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建筑学理论初探[J].房地产导刊,2015(6)

[3]张燕慧.对建筑学设计中的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探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3)

论文作者:杨帆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6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3

标签:;  ;  ;  ;  ;  ;  ;  ;  

现代建筑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思想论文_杨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