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评价研究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评价研究

王春雨[1]2003年在《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市场竞争的加剧,信息时代的来临使信息系统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或者正计划使用信息系统来提高企业竞争力。 但是,目前信息系统的开发成功率普遍不高。因此,本论文重点研究了如何提高信息系统开发成功率的问题。 首先,本论文研究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问题,较系统的对现有的信息系统开发方法做了综合性论述,并且创建了信息系统开发的上下结合评价渗透法;其次,本论文还对与信息系统开发密切联系的开发模型和开发模式两个方面做了适当的研究,并创建了信息系统开发的星系结构模型;此外,本论文还比较详细的研究了信息系统评价的问题,其中重点研究了信息系统的评价方法,提出了以乐观系数估分法和乘法模型为核心的“3+1”集成法。

蔡克绳[2]2014年在《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与评价研究》文中指出2013年4月20日8点2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后3小时,7倍于玉树地震的救援力量被动员向芦山进发。经雅安地震检验,汶川地震后大幅重建的国家救灾体系,显示出了及时地响应能力和强大的动员能力,国家的应急救灾能力得到了巨大提升。由于受灾地点多在山区,常出现通讯电力中断、道路房屋损毁、受灾情况第一时间难以掌握等情况,开展应急救灾工作难度比较大。在整个救灾过程中,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如灾害发生后,对食品、水、药物和帐篷等物资的紧急统筹调运;对受灾情况的汇总报告;对应急车辆的优化调度;对前进道路路径的最优规划等。这些应急物流工作在灾后快速高效地开展,为减轻灾情、救助灾民和灾后重建等一系列工作起到很好地保障作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构建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并对信息系统进行了总体评价研究。文中按照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构建、实施保障和评价等方面对信息系统进行了逐一论述。首先,本文总结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以前的科研论文进行了梳理和综述。在当前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进行了总体规划;提出了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并从技术、经济、社会叁方面对系统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现行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作了初步调查和分析。其次,文中对信息系统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从信息系统的需求和功能开始,分析了信息系统的业务流程。结合系统需求及业务流程,给出了系统总体视图和四层架构图,并研究了系统运行的环境和相应的开发模式及工具。之后,对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和功能模块进行了划分和详细地说明,并设计了信息系统的代码。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数据库的概念、逻辑和物理模型,并实现了数据库子系统,达到了对信息系统整体构建的目的。最后,文中讨论了信息系统在实施中的保障因素,提出了四点相关的建议。通过选取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和指标,对信息系统进行了整体评价;并选取了叁个应急物流信息系统进行了实际的评价和分析,给出了评价的结果。此外,还对应急救灾本身提出了六点建设性的看法,期望对我国应急物流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张海涛[3]2004年在《基于SOTER和COMGIS的区域土壤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壤与土地资源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异军突起的“3S”技术、土壤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等为土壤与土地资源的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文以国际上正在快速发展的全球1:100万土壤—地形数字化数据库计划(SOTER)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结合当前流行的COMGIS技术和现代数学模型方法,开发出集SOTER属性数据库管理、空间数据库管理和专业模型应用为一体的区域土壤信息系统(HBSOTER),并应用于湖北省的土壤资源适宜性评价。在HBSOTER的支持下,建立了样区土壤信息系统;在样区土壤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开展了土壤肥力和耕地基础地力等的综合评价。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主要有: 1 SOTER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 首次利用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经过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开发完成湖北省SOTER数据库管理系统。新系统继承和扩充了原有系统的属性数据管理功能,更加强调了SOTER数据库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将属性数据管理、空间数据管理和模型库集成在一个系统中,采用Windows的图形用户界面(GUI)与用户交互,使SOTER数据库的建立与维护更加方便,同时促进了土壤信息应用的定量化、标准化、模式化和自动化。 2 湖北省SOTER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 2.1 采用地形体—地形体组分—土壤组分的区分步骤,根据主要地形、主要岩性和主要土壤类型对地形体进行辩识,划分出SOTER单元,并获取1:100万湖北省SOTER单元图,建立了HBSOTER空间数据库。 2.2 利用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和其他研究成果,参照SOTER工作手册,对数据进行筛选和转换,获取SOTER数据库需要的属性数据。利用建立的“湖北省SOTER数据库管理系统”工具,录入相关的属性数据,建立HBSOTER属性数据库,并与HBSOTER空间数据库进行连接。 2.3 以建立的HBSOTER数据库为基础,以SOTER单元作为基本评价单元,采用物元分析模型作为基本评价模型,对湖北省的土壤资源进行了农用地与林地的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SOTER能够存储叁级区分的空间单元,在其属性数据库中,一个SOTER单元拥有所有区分级别的信息,同时具备指明叁级区分以内和之间空间关系的能力。通过详细的典型土壤剖面信息和地形组分信息,可以满足宏观与微观分析所需的土壤与土地资源的量化参数,为不同比例尺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采用物元分析法进行评价,无须人工干预,结果比较准确、客观。研究结果表明:属于宜农1等、宜农2等、宜农3等的面积分别为243.7万hm~2、 摘要---一~口------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349.5万俪2、125.7万腼2,占全省农用地总面积的33.9%、45.6%、17.5%,没有不宜农地;属于宜林1等、宜林2等、宜林3等的面积分别为570.8万hmZ、295.7万hmZ、212.4万腼2,占全省林地总面积的52.5%、27.6%、19.6%,没有不宜林地。宜农1等地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地区:宜农2等地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周围丘陵岗地区和鄂东南丘陵低山区;宜农3等地主要分布在鄂北岗地、鄂东北低山丘陵区,在鄂西山地区也有分布。宜林1等地主要分布在鄂西南中山高山区;宜林2等地主要分布在鄂北中山区和鄂东南低山丘陵区;宜林叁等地主要分布在鄂东北低山丘陵区,鄂西南和鄂西北也有分布。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3区域土壤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3.1首次采用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和COMGIS技术,通过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评价等GIS开发过程建立了区域土壤信息系统。系统的开发完全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进行,保证了软件质量。采用自顶而下的设计方案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进行了数据库结构设计;通过数据可视化对象(地图集合)的设计,使用户能有效管理图层,并根据需要获得单值专题图、范围专题图、点密度专题图、标签专题图、统计图专题图和等级符号专题图等;通过布局对象的设计,使用户能对数据可视化对象中的专题地图进行排版和输出;通过模型库设计,使用户能提取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并利用空间分析模型、数据标准化模型、权重计算模型、结果评价模型等进行专业应用。3.2首次将50几R数据库结构规范与COMGIS结合进行土壤信息系统建设。501卫R具有国际上统一的土壤数据库结构规范,以此为基础开发的土壤信息系统可以促进土壤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并能与其它环境资源信息系统兼容,扩大应用范围;利用COMGIS技术,简化了开发过程,并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同时系统具有开放的模块接口,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更多的功能模块,为土壤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专家系统开发打下良好基础。4样区土壤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4.1按照国际50几R数据库的建库流程与规范,建立了江汉平原后湖农场流塘分场样区的大比例尺SOTER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样区土壤信息系统。样区属于平原地带,成土母质比较均一,其地形体和地形体组分个数较少。在50几R规范中,每个地形体组分包含的土壤组分有数量规定,因此土壤组

周涛[4]2013年在《案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设计与效果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社会经济不断的进步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化应运而生,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是企事业单位办公自动化、信息化程度的标志。案件管理改革是检察业务管理方式的重要创新,是强化内部监督制约、促进执法办案公正廉洁的重要举措,是适应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需要,对构筑符合检察工作规律、科学统一的案件管理制度和强化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检察机关为了应检察业务深入发展的需要,满足检察统计科学、全面、具体地反映业务工作的要求,在推广先进的信息管理理念的同时还要依托信息化建设促进对案件的管理工作,办案是检查机关的重要职能。整个案件处理过程复杂繁琐.因而建立案件管理信息化系统,对案件处理工作的信息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是十分必要的,以信息化建设路径推进案件管理工作持续发展。本文从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和信息系统效果评价研究的现状出发,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分析、设计等角度对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理论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结合检察机关案件管理工作的特点,进行了案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的设计,实现了案件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工作。为了验证所设计的案件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要对其效果进行评价,首先对影响案件管理信息系统效果评价的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总结出主要影响因素,由此构建案件管理信息系统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评价指标的特点构造案件管理信息系统效果综合评价模型,即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案件管理信息系统效果综合评价研究,得出对系统效果的评价结果,验证本文所设计的案件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性,本文的研究为检察机关的案件管理工作提供了决策的依据,也为同类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评价工作提供了参考。

刘加喜[5]2012年在《地铁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地铁建设事业日益发展。参加地铁建设的施工企业数量也在逐渐增加,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地铁施工企业在获得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来自项目招投标阶段,各个投标的地铁施工企业为了保证能拿到项目,提高与其他施工企业的竞争力,不惜采取竞相压低标价的恶性竞争手段,这种现象的出现使得施工企业很难再以满意的标价承接到地铁项目;另一方面是在施工阶段,由于地铁项目是一项人力、财力和物力投入大、施工技术复杂且难度大、周期长的特殊项目,所以成本不易受到控制,经常会出现实际成本超出预算成本的现象。同时,由于地铁项目的资金大多数来源于各地方政府,资金有限且不能及时到位,且项目成功与否对当地的经济产生很大影响,所以甲方对地铁项目的投资和变更索赔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如何确实有效地控制地铁施工项目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是地铁施工企业赢得利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有鉴于此,运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并结合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建立一个适合地铁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已迫在眉睫。本文以现代成本管理原则为基础,根据地铁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需要,按照地铁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内容及流程,分析和设计了适合地铁项目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系统分析主要分析了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需求、系统软硬件的空间分布、开发平台及工具和开发方法等;系统设计包括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子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等,其中系统子系统设计是本文的重点。最后,为了使系统真正做到与项目结合,并保证系统长久有效的控制项目成本,对系统的实施和评价进行研究。

岳跃[6]2008年在《基于GIS的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技术手段飞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与空间信息有关的领域。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大量实用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的出现,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又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同时,我国山区崩塌、滑坡等灾害日益突出,因此,将最新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到地质灾害研究就显得越来越迫切。本文围绕地质灾害研究中的核心问题——灾害危险性评价,以日本谏早市崩塌地质灾害为例,按照“问题分析—指标体系建立—评价因素在GIS环境的准备—危险性评价数据库建设—危险性评价模型分析评价分析—危险性评价结果的确定和GIS显示”的工作程序,尝试在崩塌危险性评价中融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解决过去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效率低、精度差、费时费力等问题,实现崩塌地质灾害的信息化、科学化。取得主要成果与进展有:(1)研究中采用了ESRI最新的ArcGIS9.0版软件作为工具,充分发掘了其中的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成功的将GIS和数量化理论、信息量法较为理想的融合在一起,开展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工作。(2)通过利用GIS作为分析工具并结合相关的统计分析方法作为研究手段,获取了谏早市完整的崩塌灾害危险性区划图。(3)研究结果表明,谏早市85%以上的极高度危险区分布在倾斜角度大于30度的范围内;崩塌灾害多易发于倾斜角度大于30度的山体。文章取得的结果表明,基于GIS的崩塌灾害危险性评价与传统的评价方法相比,更加快速、高效,在实现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向模型化、定量化转变的同时,科学性与准确性得到了大大提高。

杨晓光[7]2007年在《电解铝清洁生产评价及系统开发研究》文中指出清洁生产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污染物源头控制思想,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清洁生产在社会实践中逐步深入,对清洁生产活动进行规范化并科学的评价其效果变得日益重要。同时,电解铝工业作为高耗能有污染产业,电解铝生产企业迫切需要快速、有效的推行清洁生产。因此,进行电解铝清洁生产评价的研究及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围绕清洁生产的思想,按照清洁生产评价的要求,充分考虑电解铝生产企业的环境、资源属性,建立了具有层次结构的、可操作性和可信度较强的电解铝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计算,确定了各级、各个指标的权重,明确了各指标在清洁生产中的重要性。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明确了生产全过程控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把清洁生产由抽象的概念变成了直观的可操作性、可量化、可对比的具体内容。在研究其它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清洁生产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电解铝生产的现有水平进行调查,确定了各指标的叁级标准,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此方法可以准确的对电解铝生产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水平的评价,为企业进行清洁生产方案的筛选、清洁生产实施效果的评估提供有效工具。针对清洁生产评价存在的评价指标多、信息量大、计算过程复杂的特点,结合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设计和开发了电解铝清洁生产评价系统:对系统功能进行了分析,运用原型法构建了系统,建立了以电解铝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心的动态数据库,利用VB、SOL等开发工具完成了系统的详细设计与开发。系统实现了对电解铝清洁生产评价指标、评价结果的动态管理、快速查询及统计,实现了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的计算等,对其他行业的清洁生产评价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最后,本论文对国内典型电解铝生产企业清洁生产评价进行了实例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反映电解铝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该系统能够准确实现评价、查询等功能。

刘志雄[8]2007年在《基于B/S模式的湖北省农业气候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探讨了在Internet环境下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开发农业气候信息系统的方法,并建立了一个基于B/S模式的农业气候信息系统。在广泛搜集气象资料、作物生长指标、作物灾害指标、作物产量数据等大量信息的基础上,以ORACLE9i作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利用其提供的序列、触发器、存储过程、索引、分区管理等功能建立了湖北省农业气候网络共享数据库,并采用B/S模式开发了具有气象数据维护、作物指标维护、作物产量信息维护、气象信息查询、各种气象要素均值、极值、变率、频率、连续日数、界限温度、积温、保证率等统计功能以及农业气候灾害指标分析、作物减产率分析等多种功能的湖北省农业气候信息系统。系统以JSP作为服务器端开发技术,将各种数据库管理、查询、统计、分析功能封装为类,用MVC构架模式完成系统的开发。一方面,由于JSP技术以面向对象的JAVA语言为基础,具有广泛支持性、易开发、易维护、高效率和高安全性、标记可扩充性、组件可重用性、跨平台性和具有企业级扩展性,所以开发的系统具有开放性、伸缩性和可重构性。另一方面,基于B/S模式的系统,其客户端统一采用浏览器作为界面,具有界面简洁、易于使用的特点。所以,采用JSP技术开发的B/S系统能满足未来农业气候信息系统的需求。在系统设计开发中充分考虑用户的需求,采用JavaScript脚本技术实现客户端交互界面,可以将数据查询、统计及分析的结果以用户要求的方式输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气象数据的智能化检索。为了实现气象信息查询、统计、分析结果的可视化表达,本文总结了各种等值线绘制方法。通过比较认为逐点插入法不需要进行二次插值,不要求等值点均匀分布,比较适合在网络环境下绘制湖北省各气象要素等值线图,并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实现了等值线图、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等气象上常用可视化表达的功能,使各种查询、统计、分析结果能以等值线、折线图、柱状图、散点图显示,能较直观反映查询、统计、分析结果。最后,本文利用该系统分析了湖北省水稻低温冷害、高温热害等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及风险概率,分析了这些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系统运行稳定、计算结果合理、能满足农业气象灾害的基本分析功能。由此可见,B/S模式可以作为未来农业气候信息系统的开发模式。采用B/S模式开发的农业气候信息系统能实现农业气象业务和服务的有机统一、方便地拓展服务对象、缩短服务周期、改变服务方式。所以,探讨B/S模式的农业气候信息系统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仅做了初步探索,不过以面向对象的方法开发的组件可重用性和扩展性强,为系统进一步开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郭垚宏[9]2015年在《泉州地区污染源环境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污染源环境信息是环保管理部门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是环保管理部门进行各项环境管理和决策的主要依据。泉州市作为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中小型工业企业数量众多,产生的污染物种类、性质五花八门,推进泉州市污染源环境信息化管理,建立污染源环境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实现污染源环境管理和决策科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课题通过调查、收集泉州地区污染源基础信息资料,综合分析这些污染源的特征和污染源环境信息管理现状,提出了泉州地区污染源环境信息化基础建设方面和污染源环境信息化系统开发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泉州地区污染源环境信息化建设的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泉州市污染源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制定泉州地区污染源环境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提出污染源环境信息化运行管理机制、计算机硬件和网络系统、污染源环境信息资源体系、污染源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四个方面建设的总体框架,在对污染源环境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业务需求、功能需求、性能需求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SST、BSP、SDP等信息系统工程规划方法对泉州地区污染源环境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科学规划。最后以福建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为研究案例,综合分析污染源环境信息管理系统在该企业建立企业环境信息电子档案、建设项目申报和审批管理、污染源排污许可与排污收费管理以及环保执法和行政处罚等污染源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情况,采用熵权法、模糊综合指数法对泉州市污染源环境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陈佳[10]2008年在《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中开发方法和设计模式的作用机理研究》文中认为在交通运输业已形成基本运输网络的今天,交通运输现代建设要充分考虑挖掘运输潜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信息化建设则是帮助实现交通物流现代化的必然途径。正确的开发方法是保证信息系统开发的成功的关键,本文采用系统的观点,将“自顶向下”的定性分析和“自底向上”的量化分析相结合,统计分析和评价分析相结合,对不同的开发方法作用于信息系统开发过程开展研究工作。(1)开发方法作用机理的定性分析。本文从信息系统开发的前与后、系统逻辑层面与物理层面角度将开发过程划分为四个象限,提出开发方法的六个作用域,从四个象限和六个作用域中定性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不同特征,指出了各种方法作用下对信息系统开发所产生的不同效果。(2)开发方法作用的统计分析。本文从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apacity MaturityModel——CMM)的开发过程关键域和信息系统综合评价的热点问题中得到受开发方法影响的因子集,以叁个采用不同开发方法指导下的信息系统开发过程文档数据为研究基础,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模块类型、模块的逻辑复杂度、开发人员的分析设计技能、花费在模块分析设计上的时间以及文档的规范化程度对系统开发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开发过程效率的影响力为叁分之一的重要结论。(3)开发方法作用下的信息系统综合评价分析。本文从整体角度,建立了信息系统开发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各种评价方法的特点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和超效率模型,对叁个采用不同开发方法开发出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价,得出叁个系统均为DEA有效和面向对象方法为最有效的结论。通过减少评价指标,对信息系统开发过程进行多次的评价,寻找影响开发过程的核心因素,得出信息系统开发方法选择的指导性结论。(4)设计模式在信息系统功能优化设计中的实证分析。本文在叁个系统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功能模块,分别从复杂模块的优化设计、领域内通用组件的优化设计以及跨领域的通用组件优化设计等方面,给出了设计模式作用下的优化设计方案,定性分析了优化设计结果。

参考文献:

[1].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评价研究[D]. 王春雨. 西南石油学院. 2003

[2]. 基于物联网的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与评价研究[D]. 蔡克绳. 兰州理工大学. 2014

[3]. 基于SOTER和COMGIS的区域土壤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D]. 张海涛. 华中农业大学. 2004

[4]. 案件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设计与效果评价研究[D]. 周涛. 华北电力大学. 2013

[5]. 地铁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研究[D]. 刘加喜. 中南大学. 2012

[6]. 基于GIS的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D]. 岳跃. 同济大学. 2008

[7]. 电解铝清洁生产评价及系统开发研究[D]. 杨晓光. 中南大学. 2007

[8]. 基于B/S模式的湖北省农业气候信息系统的开发及应用[D]. 刘志雄. 华中农业大学. 2007

[9]. 泉州地区污染源环境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D]. 郭垚宏. 华侨大学. 2015

[10]. 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中开发方法和设计模式的作用机理研究[D]. 陈佳. 大连海事大学. 2008

标签:;  ;  ;  ;  ;  ;  ;  ;  ;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与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