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应用研究-以《UG软件应用》课程为例论文

基于云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应用研究
——以《UG软件应用》课程为例

王 兰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89)

[摘要] 教学评价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形式,对课程的教学结果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和普及,形成性评价以其自身优势在高校课堂评价中广泛应用。本文借助云教学平台,运用形成性评价开展《UG软件应用》课程教学,探究形成性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教学活动;云教学

1 形成性评价的内涵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即时、动态、多次对学生实施的评价,它注重及时反馈,用以强化和改进学生的学习。相对于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通过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目的有两个方面:对教师而言,及时发现教学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改进教学方法,以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对学生而言,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主动性,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产妇采取阴道分娩的方式进行分娩,母婴结局较佳,可以有效地缩短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11月22日,京东物流配送机器人智能配送站启用仪式在湖南长沙举行。随着载有用户包裹的配送机器人编队依次发出,全球首个由机器人完成配送任务的智能配送站正式投入使用。首个京东配送机器人智能配送站位于长沙市科技新城,占地面积600平方米,设有自动化分拣区、配送机器人停靠区、充电区、装载区等多个区域,可同时容纳20台配送机器人。当包裹从物流仓储中心运输至配送站后,站内装载人员按照地址将包裹装入配送机器人,再由机器人配送至消费者手中。从配送能力来看,配送站最高设置每天2000个包裹的配送量,能够为周边5公里居民提供物流配送服务。截至目前,京东配送机器人已在全国20余个城市实现落地。

2 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UG软件应用》课程形成性评价实践

2.1 实施对象

选择我校数控技术专业2015级五年制(3+2)两个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实施《UG软件应用》课程教学,并开展形成性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平时成绩计入课程的最终成绩。

2.2 课程的评价方案

讨论答疑: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安排讨论和答疑活动,及时掌握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并对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点赞,以使全体学生明确正确观点。

2.3 形成性评价方案的实施

课堂签到:课堂上,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发起签到,为避免出现代签或假签的情况,保证签到的真实性,采用手势签到和人数核定相结合的形式,签到结束核对请假学生和因网络或设备原因无法签到学生。

课堂表现:在课程进行过程中,会安排课前提问或是重难点问答,可以通过抢答、随机、选区多种形式开展,不论哪种形式,主要的原则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课堂表现机会。

资源学习活动:教师每次课前发布教学资源,包括PPT、视频、图形文件等,学生登陆云班课开展课前预习。

基于蓝墨云班课平台的各项功能实施评价方案。

依照课程标准要求,本课程的总成绩由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两部分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30%和70%。其中,平时考核部分实施形成性评价,包括7个模块,分别为:视频资源学习、非视频资源学习、签到、讨论答疑、作业/小组任务、课堂表现、老师点赞加分。学生每参加一项活动均能够获得相应经验值,最终统计出学生本门课程的学期总经验值,以总经验值最高分设置满分系数,计算出每位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

对象 脑梗死组入组标准: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入住浙江医院符合中华医学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学组制定新发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学为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型和小动脉病变型,其中男50例、女22例,年龄76~96岁,平均(84.48±4.02)岁。对照组入组标准:选取同期年龄大于65岁,与病例组年龄、性别匹配的,经病史、体格检查、头颅CT和/或头颅核磁共振均无脑梗死、冠心病的住院体检者,其中男56例、女21例,年龄65~92岁,平均(83.96±5.09)岁。排除标准:既往有心房颤动、肿瘤、严重肝肾疾病、严重感染等病史。

根据学生的经验值换算出平时考核成绩。由图中可见,学生本学期《UG软件应用》课程的经验值基本呈现正态分布。高峰基本位于中央位置,成绩分布曲线由高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1.1.1 母本高不育系 W0176A选育。2003—2004年,用不同来源种质与0176A不育株广泛测交,配制各类测交组合,F1自交。

2.4 评价结果

作业/小组任务:教师在每堂课的新知识讲解前都会提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理论内容学习后独立并当堂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图片的形式上传至云班课平台,教师会对学生的每次任务完成质量结合提交时间给予经验值。在学习任务的形式上会根据任务的工作量和课堂时间安排个人任务或小组任务。

图1 学生的经验值分布图

3 总结

形成性评价贯穿本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 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学习活动都给予了及时、客观、全面的评价反馈,所取得的经验值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同时,本次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后续形成性评价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

①对于所选云教学平台的学习要深入全面;

②教学活动开展中要预设到网络或平台故障所造成的突发状况及应急处理策略;

③评价方案的制订中可以吸纳学生的意见,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活动参与性。

【参考文献】

[1]赵德成. 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什么及如何推进[J]. 教育教学研究,2013(03):47-51

[2]宋浩杰. 基于大数据的外语教学形成性评价策略探究[J]. 中国农业教育,2019(05):13-14.

[3]周洁如. 大数据背景下课程评价方法探析[J].天津电大学报,2018(06):10-13.

[中图分类号] C4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9)28-0167-01

基金项目: 2017年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科研立项项目 “基于云教学大数据的课程教学研究”(项目编号:17XHGZ-022)。

作者简介: 王兰 (1984-),女,陕西省宝鸡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机械制图、CAD/CAM应用。

标签:;  ;  ;  ;  

基于云教学的形成性评价应用研究-以《UG软件应用》课程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