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生活融入农村学生的作文论文_徐波翔

让乡村生活融入农村学生的作文论文_徐波翔

徐波翔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宗场镇初级中学 644000

【摘要】作文再现生活,生活丰富作文。生活在农村的初中生,活动范围比较广阔,生活体验相对丰富。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感悟、描绘乡村生活,把乡村生活融入到学生作文中,那么,学生作文就会展现乡村生活的风景美,习俗美,人情美。学生作文内容就会丰富起来,学生的观察力、感悟力会得到提高。这样,学生收集真实的作文素材,以我手写我心,达到生活处处即语文,作文点滴是生活

【关键词】乡村生活 作文素材 真情实感

中图分类号:G6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5-167-01

当前,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普遍低下,作文现状不容乐观。学生厌恶写作文,一写作文就无话可说,为了完成任务东拼西凑,毫无真情实感;教师畏惧上作文课,作文课单一而缺乏指导,批改作文更是焦头烂额,苦不堪言。这样一来,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语言极度贫乏,情感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如此恶性循环,让农村中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生活无动于衷,更缺乏少年应有的想象力,造成写作能力的低下。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亟待关注农村初中学生作文,它关系到农村学生的未来与发展。

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水平低下,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单就学生畏惧写作文这一点来看,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学生平时积累太少,脑海中储备的东西太少,一到写作,捉襟见肘。那么材料从哪里来,最直接的就是生活,在生活中观察,领悟,内化,然后用文字把生活表述出来,那就是作文。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 农村学生生活在乡村,乡村中的稻花飘香,燕子呢喃;袅袅炊烟,晚霞满天;耕田放牧,鸡犬相闻。

这些田园美景为什么很难进入学生的作文,关键在于学生没有体会,觉得很平常,没有发现其中的美。当他提笔写作时,往往把生活抛到脑后,胡编乱造,写作与生活完全脱节。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标给广大教师提出了目标,更指明了方向:那就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通过写作认识世界,认识自我。

那么,如何把乡村生活融入到写作中,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方法,训练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文字表达技巧。

一、观察——收集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

观察是写作的前提,会观察是一种本事。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自然美景方面。生活在农村的学生,山水风景一般是天天能见到的,要让学生观察山水的四季变化,早晚不同景致。更要观察在山水中活动的细节,比如爬山的经历,在山上散步,采蘑菇的所见所闻,在小河边垂钓,游泳的场景。观察后要让学生写观察记录,观察记录要写出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等内容,写观察记录能保证学生认真观察体验。因此,老师布置作文形式应该多样,要多布置学生收集作文素材的作业。

农民劳动场面。农民春种秋收,田间管理,喂猪放鸭,这些都是写作的好内容。教师要让学生观察农民在劳动中的喜怒哀乐,要观察具体的细节,通过细节反应劳动人民的朴实本色。也可以让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参加劳动锻炼,体会生活的艰辛。在体会中观察,在观察中体会,写出的作文就会内容充实,感情真挚。比如,老师周末可以布置这种作业:请同学们周末给菜园除草,浇粪,写一篇200字的劳动记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上学放学途中。上学途中,或晨曦初露,或细雨绵绵,或微风拂面;放学路上,或霞光满天,或野花摇曳,或老牛暮归。如此种种美景,都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写好日记。这样,学生把观察到的东西用笔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成为自己作文仓库里宝贵的财富。

总之,观察要细微,处处要留心,记录要详实。

二、感悟——对作文素材深度的思考和想象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学生对于所处的乡村生活,要看在眼里,记在本子上,最终要悟在心里,通过对生活的思考与想象,才能转变成自己的东西。

思考,是对现象的周密思维活动。俗语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勤察深思出真知。对于乡村生活,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农村的自然美景,是上苍的慷慨馈赠,还是一代代农人辛勤的杰作;家乡的风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还是在代代传承中发扬光大;父母辛勤劳动和对子女无私的付出,是父母承担自己的责任,还是对子女深深的爱。引导学生去思考,除了写作的主题更加明确外,还能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有必要经常让学生写一些思考生活的文字,比如,面对丰茂的庄稼,让学生写“农民才是高明的画家”等等。

至于想象,它让写作思路更广阔,写作内容更充实。著名作家杨绛曾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成分是想象,经验好比黑暗里点上的火,想象是这个火所发出的光;没有火就没有光,但是光照所及,远远超过火点儿的大小。”因此,想象能够让学生作文内容更丰富,作文的细节更真实。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真实素材的基础上,大胆,合理的想象,要让作文创作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也可以把作文素材通过想象和联想实现有机的整合,从而完成创作。

三、表达——用优美文字表现农村生活

学生积累一定的作文素材,也有一些感悟,最终要用文字把它表现出来。多年来老师们感叹:学生作文语言太过于口语化了。如何做到言之有文,不枯燥,不无味。这是我们作文教学的紧迫任务。

作文实际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字创造性表述的艺术。常言道:艺术入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模仿。我们要让学生学会模仿,从书本去模仿,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语文教材中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大作,语言丰富而优美,语言风格多样。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本上的词语写农村的生活,要经常写片段作文,学生才能把词语学懂,学会。

让学生把古诗文引入作文中,古诗文中有关山水田园的,农村初中生会更熟悉,理解会更深。比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要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学过的诗句,名句引入作文,这样,学生作文文采增加了,也会“腹有诗书气自华。”

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作品。书读得多,语言积累会增加,构思创意会了解更多。那么学生笔下的农村生活就会更美,更能打动人,就会走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尴尬局面。

综上所述,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只要多一分心思,多几种方法,让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学会观察,学会感悟,学会表达。学生一定会乐于表达,并且表达出真情实感。

总之,学生能得心应手的表现自己所处的农村生活,就实现了写作的目的: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学会了与世界的对话与交流。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写作教学教什么》(王荣生).

论文作者:徐波翔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5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5

标签:;  ;  ;  ;  ;  ;  ;  ;  

让乡村生活融入农村学生的作文论文_徐波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