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疗法应用于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论文_邢贞国

介入疗法应用于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论文_邢贞国

黑龙江省林口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157600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应用于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进行传统手术和介入治疗。结果:介入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在康复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介入治疗确实在很多方面优于传统开颅手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介入疗法;脑血管病

近年来,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病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非常严重的影响,如果不能对病人进行有效的治疗将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面临残疾和致命的危险[1]。在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中,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开颅手法进行治疗,这样可以达到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整体手术会导致患者创伤较大,从而影响到患者的预后[2]。介入治疗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病情,取得良好的应用治疗效果,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有积极作用[3]。本文主要介绍介入治疗中脑血管病患者的神经系统治疗方法,并进行讨论,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临床CT检查及MRI检查证实,排除心、肝、肾功能不全、碘过敏、脑和肝衰竭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64例,女36例,年龄20?67岁,平均(47.58±1.79)年;一过性脑血管病26例,脑梗塞44例,颅内动脉瘤30例。观察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22?68岁,平均(47.82±1.91)岁;一过性脑血管病26例,脑梗塞44例,颅内动脉瘤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阿司匹林100mg/d,口服氯吡格雷,75mg/d,连续治疗3个月后,颅内动脉瘤患者采取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介入治疗,术前准备局部麻醉,将腹股沟管在腹股沟韧带两侧消毒,在腹股沟韧带下2cm处位置穿刺,再按照穿刺点将导丝和导管穿过穿刺点进入血管内,将导管插入颈动脉或椎动脉,将微导管插入动脉内。通过造影剂对病灶的多方位观察,给予定向治疗,如栓塞、注射、扩张等。手术完成后,使用止血敷料,适当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观察临床表现。手术结束后,对穿刺部位进行止血,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选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的疗效。如果手术成功完成并且没有生命危险,那么手术是成功的。否则,操作失败。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常见并发症有术中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急性脑梗塞、动脉瘤破裂、脑血管痉挛和穿刺相关并发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判断标准

确定本研究有效性的标准如下:失效的意义在于对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恶化;有效的含义是通过对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症状有一定的改善,颈动脉狭窄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1.5统计处理

采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统计意义显着。

床症状基本消失,动脉狭窄完全恢复,临床体征也逐渐趋于稳定,病情明显改善。

2结果

经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比较分析,发现观察组的患者情况明显要好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病例均有所好转,术后复发率明显降低。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逐渐增高,老年人脑血管病发病率尤其高。脑血管疾病发生后,很多人可能会经历颈动脉狭窄,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很容易导致身体残疾,甚至死亡。这也是探索如何有效治疗脑血管疾病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对于一些长期头痛症状的患者,临床诊断最常见的是诊断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等,但对于某些头痛病史较长的患者,应考虑是否因颅内动脉瘤引起头痛。有些病人由于误诊,没有经过全面检查,导致病情延误,因为很多人不进行脑血管造影,这对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对于存在的对应人群的症状,应尽早就医,并根据实际情况遵医嘱,看是否需要进行脑血管造影,以便及时发现脑血管畸形或颅内动脉瘤的存在。找到具体原因后,按照医嘱进行适当的治疗。

对于神经内科和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患者应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在常规治疗方案中,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是开颅手术,可以通过一定的开颅手术达到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但是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会导致创伤较大的病人,加重病人的痛苦,容易引起手术后的各种不适反应,这对病人的术后恢复是非常不利的。与传统的开颅手术方法相比,介入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后遗症少和创伤小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如果将其应用于神经内科治疗较为困难,这也使得一些研究者认为神经内科介入手术是不适用的。随着各项研究的不断完善,临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介入治疗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神经内科。介入治疗在神经内科的应用,主要是通过股动脉插管、静脉插管等方式,在病人自己的帮助下开展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使用介入治疗进行治疗时,患者自身身体不会有明显的创伤,这有利于人体恢复速度,患者不需要手术就能得到良好的治疗作为微创手术,对患者的大脑功能没有严重影响,不会引起脑水肿症状。尽管如此,在解除病人病变血管的同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一般情况下,在实际临床应用过程中,神经介入治疗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在血液系统病变、肝肾功能、深度昏迷等更严重的患者中也有很好的应用效果。一般来说,神经介入治疗是一种科学性和适用性较强的治疗方法。由于其微创特征,主要在老年患者的治疗上有明显的优势。因为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个方面的功能都有一定程度的退化,在进行手术治疗时,经受住手术的能力明显降低,如果此时进行其介入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对病人的身体负担,从而有效地减轻他们的不适,增强其临床治疗效果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为了探讨介入治疗在神经内科和脑血管疾病中的疗效,因此,在神经外科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介入治疗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会兵.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5,10:93-95,99

[2]张秀娜.神经内科开展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效果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16:58-59

[3]买提吐尔地·阿布都力克木.微创介入脑部血肿在神经内科治疗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72:42

论文作者:邢贞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  ;  ;  ;  ;  ;  ;  ;  

介入疗法应用于神经内科脑血管病的临床分析论文_邢贞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