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与D—二聚体检验水平的相关情况论文_齐佳昕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与D—二聚体检验水平的相关情况论文_齐佳昕

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316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液D-二聚体的对病情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单纯原发性高血压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D-二聚体水平(297.68±75.44)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69.54±22.1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4,P<0.05)。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心功能的减退,D-二聚体水平水平增加,D-二聚体与心功能等级呈正相关(r=0.493,P<0.05)。结论 D-二聚体及心肌损伤指标关系密切,表明炎症与血栓形成及心肌损伤关系密切;D-二聚体与心功能等级密切相关,心功能不全可能是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重要诱因。

关键词: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诊断;D-二聚体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blood D- two polymer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the research object is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 2015 June of 2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select the same simple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200 cases as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in two groups were detected the serum D - dimer level. Results the levels of D- two(297.68 + 75.44)g/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69.54 + 22.19)g/L,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4.284,P<0.05). For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with the decrease of cardiac function,the level of D- two was increased,and D- two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level of cardiac function(r=0.493,P<0.05). Conclusion D - dimer has a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body and myocardial injury markers,indicating that inflammation and thrombosis and myocardial injury is closely;D-dimer in body and heart function grade is closely related,cardiac function insufficiency can 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elevated levels of D - dimer.

[Key words]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diagnosis;D- two polymer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较大,许多传统疾病会在人群中出现新的表现特点,许多疾病的合并症较多,其中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高血压常常合并多种并发症或者合并症,其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高血压合并症。高血压患者往往合并冠心病,但是冠心病患者却不是全部合并高血压,本研究的纳入对象均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人群。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病理机制比较复杂,炎症反应与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关系密切[1]。D-二聚体是凝血活化及血栓形成的指标,是现在反应机体凝血状态的常用指标。该课题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对位观察组,选择同期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探讨了D-二聚体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对位观察组,选择同期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的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均满足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00例观察组患者的性别比例为男性114例,女性86例;患者的年龄在32~78岁,平均年龄为(62.46±10.45)岁;对照组200例患者中: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年龄在31~76岁,平均年龄为(61.26±11.35)岁。

1.2 方法

笔者根据200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的成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指南上提出了心力衰竭的分期的概念,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分级,Ⅰ级最好,Ⅳ级最差,之间是Ⅱ级与Ⅲ级,临床医师根据症状与体征进行评定,该研究心功能分级等同于心血管危险度分级,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检测是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以免疫比浊法测定,参照说明书进行规范操作[3]。

1.3 统计方法

该研究的统计版本为SPSS 20.0软件,两组患者检验指标水平采用均数±标准差(x±s)进行描记,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2.1 两组D-二聚体水平比较

观察组的D-二聚体检测结果为(297.68±75.44)μg/L,对照组的检测结果为(69.54±22.19)μg/L,观察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相关性分析

心功能Ⅰ级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结果为(159.43±23.65)μg/L,心功能Ⅱ级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结果为(243.78±43.53)μg/L,心功能Ⅲ级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结果为(312.34±56.98)μg/L,心功能Ⅳ级患者的D-二聚体检测结果为(507.36±122.35)μg/L。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心功能的减退,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增加,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与心功能的等级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493,P<0.05)。

3 讨论

现阶段,富贵病逐渐盛行,其中高血压与冠心病均可以归入富贵病的范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高血压与冠心病的发病率均显著升高。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在不同个国家往往略有差异,不甚相同,据相关研究统计数据,血压>140/90 mmHg(18.7/12.0 kPa)的人占13.49%,美国>140/90 mmHg(18.7/12.0 kPa)的人占24%。据2最近5年的临床调查资料显示,我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为26.3%;治疗率为21.2%,控制率为2.8%。临床上对高血压患者应进行全面的临床评估[2]。

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研究表明其可能起源于儿童时期,在成人后许多外界刺激的影响下会发病[3]。例如,Weinberger曾提出,具有遗传易感性的盐敏感儿童经30年的高盐饮食后发展为高血压病。应该说在人的一生中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高血压病,这主要决定于遗传与环境因素的作用强度[4]。不同临床亚型其病因机制及病理生理状况不尽相同。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表明,炎症反应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5]。

D-二聚体是现在研究比较热门的话题,与许多疾病的发病及病理改变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一些凝血方面的疾病尤为重要[6]。临床研究发现,D-二聚体水平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7]。康建华等[8]学者研究发现,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心绞痛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证明了D-二聚体检测结果与冠心病的病情严重情况的相关性[9]。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D-二聚体检测结果为(297.68±75.44)μg/L,对照组的检测结果为(69.54±22.19)μg/L,观察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心功能的减退,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增加,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与心功能的等级呈现正相关的关系(r=0.493,P<0.05),说明D-二聚体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的重要价值,D-二聚体的水平反应了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心功能越差,D-二聚体水平越高,通过D-二聚体水平的检测能够从侧面反映患者心功能的差异性。

王亚平[10]等研究发现炎症反应与血栓形成关系密切,D-二聚体的检测结果与心功能的等级呈现正相关的关系(r=0.562,P<0.05)与该研究结果一致。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D-二聚体及心功能等级呈正相关,说明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是相关联的,而D-二聚体与心功能等级呈正相关提示心功能的降低更易于血栓的形成[11-12]。

综上所述,D-二聚体均是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良好的观测指标,在预测心肌损伤、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及心功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D-二聚体是血栓形成的重要标志物,表明炎症与血栓形成相关。

参考文献:

[1] 谢玉霞,武刚.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5,44(6):640-642.

[2] 曾煜周,黄学成,王琦武,等.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血清尿酸的检测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4,3(3):30-31.

[3] 任万军.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观察.四川医学,2014,2(11):44-46.

[4] 罗新庆,刘晓峰. 血清Cys-c、Hcy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中的临床意义[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7):62-64.

[5] 李颢.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6):55-57.

[6] 何建新,徐丹苹. 磷脂酶A2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4,7(2):1170-1171.

[7] Rosenson RS,Stafforini DM.Modul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inflammation and atherosclerosis by 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J].J Lipid Res,2015,53(14):1767-1782.

[8] 康建华,杨立顺.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8(4):2084-2086.

[9] 杨燕玲.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临床意义[J].临床军医杂志,2015,5(8):1088-1090.

[10] 王亚平.脂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5,42(6):5422-5425.

[11] 何晨,唐晓芳,袁晋青,等.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J]. 中国循环杂志,2015,5(4):355-358.

[12] 盖丽,李会玲,李会娟,等. 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与超敏C反应蛋白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2(4):3-4.

论文作者:齐佳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

标签:;  ;  ;  ;  ;  ;  ;  ;  

探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与D—二聚体检验水平的相关情况论文_齐佳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