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_王华

王华

〔摘要〕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数学的联系,让几何、代数和统计的内容交织在一起,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对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进行探索。

〔关键词〕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情感与体验数学思维

新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中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在第一学段设了“实践活动”,第二学段设了“综合应用”,第三学段设了“课题学习”。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是从应用题发展而来的,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结合学生的数学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动手、动脑、动口等一切操作活动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实践活动是综合应用的基础,综合应用是实践活动的归宿。以下是我对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点滴认识:

1 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地组织各种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它比课堂教学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为此我们开展了“计算能手”、“我是小法官”、“我会做”等活动,以激发儿童的兴趣为着眼点,使他们喜欢活动,乐意参与。无论是活动的目标设计、题目拟定、内容安排、形式选择、效果评价都应体现趣味性。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寓学于乐、寓智于趣、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学习情感,创设了一个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学习氛围,培养了他们忠诚、坚定、自信的品质,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2 让“实践与综合应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树立正确的数学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智发展水平,第一、二学段主要以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主。例如《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

2.1 谈话导入。你喜欢在校园里做些什么?(我喜欢在校园里活动。)你在校园里参加过哪些活动?(踢球、跳绳、跳远、跑步等)。

2.2 新课教学。①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参加各种活动的有多少人?②让小朋友们观察活动的主题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活动?(跑步、跳远、跳高、踢球、跳绳、武术。)③师: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说出跳绳的有多少人?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统计出跳绳的人数。④师:小朋友们,跳绳的有几人就涂几张笑脸。⑤师:用你喜欢的方式完成其他活动的笑脸统计。⑥师:看了这些活动,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由提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提问题的情况进行指导。分析:通过这个活动,学生能准确统计出各种活动的人数,并很快完成统计表,这样学生不但能解决课堂上的问题,而且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运用。

3 要让学生把各学习领域中的知识综合应用起来

要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是这一部分学习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综合”运用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指数学各部分知识与表达方式之间的综合;其二是指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综合。解决实际问题是一个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很少有只做计算、只做推理或只画出一个表格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是对一个阶段来所学知识的综合与提升,不能只是对单一知识的学习和应用。

4 让学生学会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实践与综合应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标准》分阶段适当安排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当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学中还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与他人的合作,并在交流中密切同学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校园里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它的四周有1 米宽的甬道(如下图),求甬道的面积。

学生列出多种解法:①7×1×2+5×1×2;②(7×1+5×1)×2;③(7×2+5×2)×1;④(7 +5)×2 ×1;⑤(7 -1)×1 ×2+(5-1)×1×2;⑥〔(7-1)+(5-1)〕×2×1;⑦〔7×1+(5-1×2)×1〕×2;⑧(7+5)×2×1-(1×1)×4;⑨7×5-〔(7-1×2)×(5-1×2)〕……

分析:根据以上不同解法,学生判断的结果是①式~④式都是错误的,因为式中没有注意到四个角是重合的,其余的有的认为⑤⑥两式较好,因为它们的步骤不多,也有的认为⑨式很新颖,从大面积中减去一个小面积。教师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当一道题有多种解法时,其内一定有必然的联系,能不能把它们的内部规律找出来?”学生很快地发现:“规律就是要看到长方形的四个角是重合的。”这样从理解长方形的面积求法→提出求甬道面积的多种解法→判断正误并找出最佳解法→探索多种解法中的规律性联系,通过集中→发散→高等层次的集中,使学生的认识更为深化,思维水平逐步提高。

总之,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课堂资源、校园资源,整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创设有数学研究价值的实践活动,组织课堂、校园和校外等多层面的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学生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放开双手,让学生在数学的天地中找到学习的快乐,成为真正的探究者吧!

参考文献

1 周玉仁.小学数学教学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 沈丹丹.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J].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新疆第四师七十一团中学

论文作者:王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5年4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7

标签:;  ;  ;  ;  ;  ;  ;  ;  

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点滴体会论文_王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