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影片对语文教学的意义论文_安丽萍

优秀影片对语文教学的意义论文_安丽萍

摘要:观看与语文学科相关的、适合高中生的电影,观看之后通过摹仿其中的片段、欣赏其中美妙的音乐、与课本中的文字作对比、写评论性文字、同学们互相交流等方式,同学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一些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

关键词:优秀影片;鉴赏能力;教学目标

优秀影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包含着数千年的人类文明成果,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素质的宝贵资源。鲁迅先生说:“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怎样让学生在高中阶段看到一些经典影片,就成为一种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

为了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我定期选用几部与语文学科相关的、适合高中生的电影,观看之后通过摹仿其中的片段、欣赏其中美妙的音乐、与课本中的文字作对比、写评论性文字、同学们互相交流等方式,同学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了一些听、说、读、写方面的知识。能明显地看出,他们对这种授课方式是喜欢的。在所选的这些影片中,有关于人物的记录片,如《鲁迅》《教育家陶行知》等,有关于探索自然奥秘的科教片,如《火箭与太空科技》《人造卫星》《太阳系》等,也有符合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文化片《唐之韵》《昭君出塞》《阿Q正传》《边城》《红楼梦》部分剧集等,还有深刻体现亲情关系的家庭片和充满人情味的动物片,如《暖春》《白海豚》等等。学生通过观看这些影片或影片中的片段,可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学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有组织的认识过程,它要求教师以系统的科学理论、认识学习理论、思维规律理论、教学理论作为指导。优秀影视作品是社会生活的缩影,具有高度的典型性,概括性和较强的思想性,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叙事、抒情、说理无不入木三分,具有很高的语言水平。学生通过欣赏影视节目,使他们在看中学,在学中看,寓学于乐。因此,电影课在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质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电影通过逼真的画面、优美的音乐扩展学生的视野

电影融声、光、电等技术于一体,为观看者提供多感官通道的刺激,充分调动观众的每一个神经细胞,从而可以让观看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电影课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如高二学生观看的《唐之韵》,这个二十集的影片主要介绍了唐朝的诗人以及其诗风,每集二十分钟左右,但是内容的涵盖量很大,观看的时候要选对时间,要与书本中的相关篇章结合起来,如讲《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我在讲过李白的一些诗词、创作风格之后,学生仍然对李白没有一个立体的了解和认识,但在看完第七、八两集《一代诗仙》之后,学生就有了较明确的理解,常程程同学在日记中写到:“以前我只知道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写过《静夜思》等等直观的东西,看过《唐之韵》,我明白了李白的诗雄浑、大气、豪放,我们看完后有一种‘豪气在我胸’的感觉,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些诗句我都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这部影片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它利用直观的画面、富有震撼力的音乐,使我们对这些诗句有了明确的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如对‘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句,我深深地理解到这是李白满腹豪情将要去京城之前抒发的壮志。这种讲课方式比以前老师一味的讲要生动得多,效果也好得多,这样老师不会那么受累,而我们却能得到很多。”同班学生陈天浩在《<唐之韵>观后感》一文中说:“《唐之韵》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气势恢宏、博大精深的诗的王国。在历史的重重云雾里,我们追溯着前人的足迹,那斑驳的足迹都深深浅浅地印在我们心里。我们时时抬头仰望那浩渺如烟、灿若星辰的唐诗,感受着唐诗的博大精深,似乎能与天地静坐,敬仰着才华横溢、个性鲜明的诗人们,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的是激情的血液,笔下涌动出的字字句句都是真情!电影课,使我们扩展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补充了我们在书本中吸收不到的知识。”

优秀影片对学生的影响远远超过传统的文本,它比书本负载的信息量大,学生从电影中得到画面、语言、音乐的复合刺激,是教师利用文本教学所无法表现和替代的。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文学作品中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电影的教学过程比较轻松,但教师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站在宏观的角度把电影与语文书与教学大纲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达到效果,电影课能够融认知与交往为一体,教育与自我教育为一体,教学和个性发展为一体,能够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电影能提高学习效率、拓展教学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专题教学影片可弥补语文教材的某些局限性,有明显的优势,比如说可以改进作业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可以在看完电影之后作一个讨论会或辩论会,但前提是教师一定要选好讨论题或辩论题,实现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形成文字,这样就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学生高一的时候看《边城》,在看电影之前我领着同学们把书中的《边城》一文认认真真地读了几遍,使学生对沈从文、对湘西那山与水的文化气息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在看电影之后我们首先欣赏了电影中的画面美,当凤凰水城中优美的景色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所有的人都惊讶了,因为处在中国北方的我们鲜少能看见那样幽静又宁谧的水乡江南,这就直接把我们带进了沈从文老先生的文章中了,之后又分组摹仿了课本中的几段对白,在对白中,同学们已经能比较深刻地认识到这篇小说中作者说的那句话:“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我主意不在领导读者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愚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分哀乐,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我觉得这种方式比我通过单一的讲述要明确得多、形象得多。刘欢同学在周记中写到:“我们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无形中融入到影片所说的环境中去,被影片的情节感动、吸引、震撼,更进一步地体验生活,体察社会,进而产生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之后我们的评论能够培养我们产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阔我们视野的同时,可以提高我们的文学修养,通过看边城,我们真真切切地体会到沈老先生对爱与美的主题的见解,从而为我认识美开启了一扇大门。”可见,通过看电影学生可以印象深刻了解到许多课文的背景资源,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把握教学目标,激发了他们自己研究的兴趣,并且省略了教师在课上作的单一文本式的介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电影可以让学生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提高自身修养

电影属于多媒体技术的外在表现,它直观、形象、生动地表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上电影课,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全方位、多渠道地去感知、理解、体验电影中呈现的各种事物,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理解力及创新意识的发展。影片中生动悦耳的音乐,色彩绚丽的画面,逼真形象的配音,感人肺腑的事实,营造出“音美、形美、意美”的氛围,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生动逼真的环境中感受美。如影片《阿甘正传》中的音乐再次响起,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阿甘和JENNY从相遇到结婚的整个过程,阿甘说起他生命中最美的东西:暗夜中的星星,水面上的落霞,静静的湖泊,沙漠中的朝阳……王艺琳同学在文章中写到:“电影课可以向我们讲述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引发我们学习语文、探索文学的兴趣,电影课上,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人们对同一事件的看法,也可以听取一些文学大师对文学作品的点评,这样使我们的思维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停留在自我的看法中,而且使我们的思维得到扩展和充实。学习语文,直接与社会人文联系起来,电影课可以告诉我们世界的各种知识,让我们的思维紧紧跟着时代的步伐,也让我们更加了解社会人文知识。”

富有浪漫色彩的《天鹅湖》,气象恢宏的《珍珠港》,色彩绚丽的《灰姑娘》,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血色年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影片中反映出的这些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通过观看这些影片,学生对美的认识能力不断增强。学生鲍海燕说:“在语文课上,看电影的优越处更显著,在学习诗歌单元时,我们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很多人物形象,尤其是他们吟诵出的诗句,字字都饱含了诗人的情感,句句都别有一种风情在其中,或让你畅快淋漓,或让你悲痛欲绝,你与诗人不由自主地联系在了一起,乐诗人之所乐,悲诗人之所悲。”电影课中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简练幽默的对白、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悦耳动听的音乐,将学生带进了艺术殿堂,从而能够使学生们对人生、世界有清晰的了解与认识,帮助他们鉴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促进他们对自身的修养。

在看影片的语文课上,同学们那种专注的神情和课后那积极的讨论和发言,无不让我觉得,这种新的教学方式,他们是接受的,喜爱的,并且能够“看”出成绩。我觉得这个实验可以做一份圆满的实验报告了,但是我必须提醒自己的是,不是什么电影都能在课堂上看,课堂上看的影片一定要明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等问题,要与教学大纲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地有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展开,比如说在讲《宽容》的时候可以适当地引进影片《勇敢的心》选段,一定要与课本相关,在他们理解电影与书本关系的基础上,激发出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并且真正地对文学、对人生、对社会有所认识,学生在提高感受美和鉴赏美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而提高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作者单位:内蒙古牙克石市第一中学 022150)

论文作者:安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10月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  ;  ;  ;  ;  ;  ;  ;  

优秀影片对语文教学的意义论文_安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