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脑利钠肽在川崎病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周旖旎

云南省普洱市人民医院妇产儿童医院PICU 665000

摘要:目的:总结血浆脑利钠肽在川崎病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同期收治的各36例川崎病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此次实验研究的观察组(急性期、恢复期)、参照组。进行血浆脑利钠肽水平(BNP)、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P)、冠状动脉内径测定以及对比。结果:观察组、参照组组间CRP、ESP、冠状动脉内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血浆BNP明显低于观察组急性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NP可以为川崎病患儿的诊断工作提供参考,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血浆脑利钠肽;川崎病;患儿诊断工作;临床价值;上呼吸道感染

引言: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集中多发在婴幼儿阶段,会诱发冠状动脉扩张以及动脉瘤,是后天性心脏病主因[1]。有资料指出,血浆BNP敏感性、特异性相对较强,是诊断川崎病的主要依据[2]。基于此,本文就我院收治的川崎病、上呼吸道感染小儿为例,总结血浆BNP价值。详细实验内容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对象选择川崎病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患儿,病例选自2015年12月-2016年10月,36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组,36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参照组。观察组: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6例;年龄在6个月到6岁之间,年龄均值(2.10±0.35)岁;急性期、恢复期患儿各18例。参照组: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4例;年龄在6个月到5岁之间,年龄均值(2.12±0.33)岁。观察组、参照组川崎病、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例数相同,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为川崎病、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安排入院后相关检查,测定CRP、ESR等指标,测量冠状动脉内径

1.3观察指标

记录川崎病患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CRP、ESR以及血浆BNP水平、冠状动脉内径。

1.4统计学方法

此次实验患儿相关指标数据均经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计算。CRP、ESR、血浆BNP水平等计量观察指标以形式展开,进行t检验。P<0.05——观察指标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急性期、恢复期川崎病患儿以及参照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此次实验相关观察指标结果见表1。组间CRP、ESR、血浆BNP水平、冠状动脉内径结果对比,CRP、ESP、冠状动脉内径结果经统计学计算P<0.05。其中参照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BNP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急性期P<0.05,但是参照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BNP水平、观察组恢复期川崎病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血浆BNP为心室肌细胞的神经内分泌激素[3],机体负荷过重的情况下分泌加重情况明显,升高水平、机体心衰程度相关性明显,是诊断心脏疾病的主要指标[4]。川崎病属于获得性心脏病,对于急性期患儿来说左室舒张功能障碍情况明显,所以血浆BNP明显升高,也是川崎病的诊断依据[5]。

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儿科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和川崎病患儿,分为参照组、观察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进行组间相关实验指标对比。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急性期、恢复期川崎病患儿与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在CRP、ESR、冠状动脉内径方面差异均明显,P<0.05。而血浆BNP指标对比,观察组急性期、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语:

综上所述,川崎病急性期阶段患儿血浆BNP水平上升表现明显,而恢复期阶段血浆BNP水平相对平稳有明显下降表现,有明显特异性、敏感性价值,所以在川崎病临床诊断方面价值突出,为疾病早期诊治提供参考,具有推广实施优势。

参考文献:

[1]田红,李志波.血浆脑利钠肽在川崎病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3,(7):1183-1183,1185.

[2]万瑜.血浆脑利钠肽在川崎病患儿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3):176,182.

[3]马书献,黎敏.血浆脑利钠肽在川崎病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4,(20):95-96.

[4]郭伟,方俊梅.血浆脑利钠肽在不完全型川崎病患儿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7(3):202-204.

[5]石玉姣.血浆脑利钠肽在川崎病患儿中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1):41-43.

论文作者:周旖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3

标签:;  ;  ;  ;  ;  ;  ;  ;  

血浆脑利钠肽在川崎病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_周旖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