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置管术耳内镜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分析论文_王春锋

王春锋

(商洛市商州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 陕西商洛 7260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使用鼓膜置管术耳内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选取是简单为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病例数为8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耳内镜下穿刺疗法,观察组患者接受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疗法,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效果良好,病情改善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耳内镜;鼓膜置管术;穿刺;效果;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中图分类号】R76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0-0022-02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ear endoscopy in patients with secretory otitis media.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 treated in this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simple as from June 2017 to March 2018, with 80 case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 4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puncture therapy,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endoscopic tympanostomy, and the difference in treatment efficiency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endoscopic tympanostomy is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ecretory otitis media.

【Key words】Ear endoscopy; Tympanostomy; Puncture; The effect

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上具有多种称呼,如无菌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以及非化脓性中耳炎等。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发病机制在于咽鼓管出现功能性功能障碍以及机械性功能障碍,从而诱发中耳外气压以及内部气压不均等,粘液将中耳气体吸收后使中耳负压增加,因而黏膜静脉扩张,增加中耳黏膜的通透性,血清渗出并在中耳部积聚导致患者出现听力下降,语言能力发育不佳的症状,严重可导致不可逆性耳聋[1]。本次研究针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别采取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以及穿刺术治疗,对比两种方式的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选取是简单为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病例数为8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均在57岁至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45±2.28)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29例,女性患者11例,年龄均在54岁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3.44±4.7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以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的方法[2],主要操作步骤为:让患者采取健侧卧位的姿势,将患耳朝上,对外耳道采用常规消毒处理。若病患未低于12岁对于手术操作不能良好配合的患儿则应当给予全身麻醉处理,成年人给予局部麻醉。在监视器下选取直径为2.6mm的0号内镜,在患者后下象限或鼓膜前下象限采用鼓膜切开一条弧状线,长度约为1~3mm,然后将患者中耳以及鼓室中的积液采用微型吸引器吸取干净,用地塞木松对鼓室以及中耳进行冲洗处理,然后将哑铃型硅胶鼓膜通气管置入于鼓膜切口边缘,采用消毒棉球将外耳道封闭。若患者在随访时其临床症状得以显著改善则可将鼓膜通气管在耳内镜的辅助下取出。

给予对照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以耳内镜下穿刺的治疗方法[3]。麻醉以及内镜置入的操作方法步骤与实验组一致,待对鼓膜表面进行麻醉后,等待15分钟即可用带有容积为1或2ml且短斜面7号穿刺针的注射器分别在鼓膜前、后下乡县进行鼓室积液吸除处理,然后冲洗采用地塞米松溶液,最后用消毒棉球将外耳道暂时封住。

1.3 观察指标

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取得的临床疗效[4]。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评价疗效的标准为:若患者鼓膜内陷、耳鸣以及听力下降等症状得以完全消失则为显效。若患者鼓膜内陷、耳鸣以及听力下降等症状得到显著改善,听力水平趋近于正常则为有效。若患者鼓膜内陷、耳鸣以及听力下降等症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且听力水平没有恢复正常,术后出现并发症如鼓膜穿刺不愈、估摸硬化以及术后感染等则为无效。

1.4 统计方法

SPSS21.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值用x-±s表示,均行正态分布检验,采用双侧检验,比较用t检验。组内治疗前后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组间比较则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总体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50%,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5.375,P<0.05)详情见表。

3.讨论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在临床上的判定标准为耳鸣、鼓膜内陷以及听力下降等症状超过6周,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两种方法。该病尚未明确具体额发病机制,目前临床普遍认为是由于咽鼓管出现功能性障碍导致鼓膜表面活性物质缩减,增强鼓膜通透性从而诱发变态反应[5]。本次研究当中给予实验组患者以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以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治疗。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治疗率82.50%显著更高,为92.50%。充分表明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而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具有更显著的效果。鼓膜穿刺治疗法的优点在于创伤小且操作方便,但由于鼓室内组织结构复杂因此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对于医师具的操作水平要求更高,若术中操作不当会导致术后出现术后感染、鼓膜穿刺不愈等并发症。而鼓膜至管术采用一次性导管将患者鼓室内积液利用留置技术排除,能够保证患者有效恢复咽鼓管功能能同时平衡患者鼓室内外的气压,并且治疗后患者几乎不会存在任何并发症。

综上所述,临床上针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实施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效果良好,病情改善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玮,蒋源.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64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9):1215-1216.

[2]敬云龙,李赟,黄敏,等.腺样体切除术联合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2):195-196.

[3]闵春芳.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腺样体切除术联合鼓膜置管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4):720-721.

[4]邵丽.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在药物治疗无效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基层医药,2017,24(3):408-411.

[5]盛国强,徐红霞.耳内镜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

论文作者:王春锋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  ;  ;  ;  ;  ;  ;  ;  

鼓膜置管术耳内镜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分析论文_王春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