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试卷分析报告撰写的尝试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分析报告论文,试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试卷分析一词在教师的脑海中并不是一个常常出现的用语,因为教师所做的工作往往更关注细节,在分析试题解法的优劣和学生错误率、错误成因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近年来,笔者研究各种考试后发现,试卷的生成、编制和组成都是具备一定的延续性和控制性的,对试卷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教师后期教学的改进、复习的针对性、试题解决的方向性等.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注重试卷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分析报告的撰写,将大型数学测试的分析进行到底,这有助于提高将来教学的指导性.笔者对上学期如皋市高三一模文科试卷做了一次分析报告的撰写与尝试,与大家交流笔者对试卷分析报告撰写的一点心得,鉴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请读者指正补充. 一、操作指南 试卷分析怎么写,写什么内容,这是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查询维普、万方我们发现,可查询的文献几乎没有,可见这类分析还是比较少地受教师关注.笔者以近年常常帮助教研中心做的试卷分析为基础,介绍我们的做法和操作,肯定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请大家谅解.笔者将分析报告分为以下几部分. (1)总体评价:这是对一份重要试卷总体的印象和描述. (2)特点剖析:结合本省特点,谈谈对本试卷特点的印象. (3)亮题点评:对试卷上区分度较高的、易错的问题,进行叙述和说明,为下一步教学指导做基本的技术性分析. (4)存在的不足:这部分对试卷提出了精益求精的改进,也是自身以后命题不断注重的地方. (5)指导反思:通过每次大型测试,可以发现学生现阶段所学知识的问题、漏洞、不足,提出指导性建议,使教师在下一阶段教学中进行弥补. 二、案例分析 笔者对如皋市一模文科试卷做了些简要的分析. 1.试卷评价(略) 2.特点剖析 本次一模考查内容:江苏省数学(文科)高考所有内容. 印象1:关注基础,注重导向,原创改编,平稳合适. 印象2:注重思维,关注能力,强调转化,体现运算. 印象3:观之不难,解之不易,灵活运用,一题多解. 特点1:本试卷对知识点的覆盖面较广,恰当、全面考查了数学中的基本数学概念和知识、基本方法;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能力;较好地检验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在第二学期中段复习期间所处的知识水平和现阶段的数学能力,具有较好的层次性、梯度性;既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又要求学生对新型问题有转化的思想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是一份较好的试卷. 特点2:试卷结构稳定,知识分布合理.知识点基本覆盖江苏省整个高考数学(文科)的知识体系.相对来说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与立体几何板块的分值较高,体现了依然重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核心的数学内容的考查,体现了全面与重点的平衡. 特点3:各类题型的起点难度较低,阶梯递进,由浅入深,拾级而上.试题难度对全市高三文科学生而言基本适中,适宜于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生发挥各自的水平,体现“试题新颖,观之不易,解之不难,注重思维”的特性.整卷难易合理,低起点,入口宽,结尾高.选择题、填空题的难度和计算量较小,而部分解答题则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即刚开始的问题较简单,后面的问题相对要复杂一些,这样既照顾了大多数学生,也给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施展空间,满足了区分度的要求.试题的编排在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大板块中,都是由易到难,缓慢提高.而综合题设置的有梯度,入口宽而易,出口稍高. (1)注重“双基”,突出核心. 扎实的“双基”是提高数学素养、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和依托.此次高三一模卷重视“双基”,重点考查主干知识,知识的覆盖率符合江苏省考试大纲对本块知识的高考要求,紧紧围绕“双基”对数学的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进行了重点考查,特别是对支撑数学知识体系的主干板块知识——解析几何(含直线、圆、圆锥曲线)与立体几何进行了充分地考查. (2)立足思维,兼顾计算. 本次一模文科试卷,对思维能力的考查较对运算能力的考查更为直接,诸如第9题、第17题、第22题等,在有了正确的思维导向之后,需要具备扎实的运算能力才能得分!第17题、第21题(考查导数)、立体几何中的空间向量的运算和第22题(考查解析几何)等都涉及具体的运算,而这些运算过程对运算的精细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时候一个很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题目大面积失分,这就说明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必须受到高度重视.本卷在立足考查文科生思维的基础上,也较好地完成了对计算的考查任务. 3.亮题点评 一般对试题的分析需要先列出一张双向细目表,然后是亮题单独的分析点评,限于篇幅,只举一例说明.试题分析报告写作的尝试与思考_数学论文
试题分析报告写作的尝试与思考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